人民大学社会学周教授的演讲
『壹』 周大鸣学术交流
1993年至1994年间,周大鸣获得了美国亚洲教育联合的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太平洋路德大学进行研究,时间跨度为1993年8月至1994年9月。
1994年5月,他访问台湾,参与了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的"华南农村社会与文化讨论会",并在政治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还参观了台湾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东海大学等高校。
8月,他访问了加拿大UBC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9月赴香港中文大学,就"华南乡村都市化比较"进行了演讲。
1995年9月至10月,他在香港大屿山东涌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1996年5月至6月,他在澳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关于"澳门人口与族群"的演讲。
1997年3月至4月,他又访问台湾,参加华南农村社会与文化讨论会,并参观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地。4月,他赴香港浸会大学,就"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研究"进行了演讲。
1998年至1999年,周大鸣获得了福特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的资助,分别在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俄勒冈州大学、UBC大学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发表了如"乡村发展与变迁"、"中国农村的基督教现状"等演讲。
2001年,他参与了香港大学的"跨境人口迁移工作讨论会"和"守望故乡:移民与地域社会"学术讨论会,还考察了香港西贡的考古工地。
2002年,他分别赴伯克利大学、香港大学和荷兰雷顿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涉及客家文化研究、妇女与发展以及亚洲都市变迁等主题。2003年7月,他参加了意大利的世界人类学中期会议。
2005年4月,周大鸣访问了台湾,造访了东华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台湾大学人类学系以及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系,探讨了"族群与社会"议题。
(1)人民大学社会学周教授的演讲扩展阅读
湖南湘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山大学中国族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美国Chinese Sociology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
『贰』 周志家厦门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的周志家教授是一位拥有丰富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学者。他在本科阶段教授发展社会学和环境与社会,而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他专注于社会学理论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
周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1988年,他在武汉大学外文系取得了德语专业学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2年,他以“中科院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德国深造,于2002年在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获得科技政策方向的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到厦门大学,担任社会学系的副教授,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社会学、风险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和理论研究。
他的学术成果丰富,曾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课题、教育部科研启动基金课题以及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课题。他的论文在《未来与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知名期刊上发表,如“网络化:孵化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高科技企业创业网络的发展状况”等。
周教授的代表性著作《系统咬合与风险管理:德国环境质量标准化处于科学与法律之间》获得了2002年的德国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2003年以论文《无知、视角分歧与风险管理:SARS应对策略的风险社会学分析》荣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他的另一篇论文《生态城市中社会生态的分析框架》则荣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