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贵州大学黄放教授

贵州大学黄放教授

发布时间: 2024-12-04 21:05:30

『壹』 丁道衡人物简介


丁道衡
丁道衡是白云鄂博铁矿的发现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者。当年他发现白云鄂博铁矿时年仅二十八岁。丁道衡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贵州省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
中文名:丁道衡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省织金县
出生日期:1899
逝世日期:1955
职业:地质学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发现白云鄂博铁矿
代表作品:《新疆矿产志略》、《蒙新探险生涯》、《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古杯的更订》
个人信息
丁道衡,字仲良。出生书香门第,生活在一个世代以读书进取为荣的环境里,从私塾课读经书,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天资聪慧,勤奋读书,少年得志。17岁入贵州省立模范中学,1919年中学毕业后,矢志深造,于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甲部预科,后经严格甄别,升入正科,名列前茅,获得贵州省公费津贴。在北平求学六年,他半工半读,兢兢业业,1926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以优异成绩中选为母校助教,专门研究地史和古生物学,曾担任重庆大学地质学主任。
人物生平
1927年5月至1930年8月
丁道衡参加了由北大教授徐炳昶、黄文弼、袁复礼等和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主要担任天山西南部的地质考察工作,并负责地质矿产调查和古生物研究。考察团在戈壁沙漠之中和荒无人烟之地,费时三年,冒着生命危险,行程数万里,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北部的40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了详尽考察,终于在西北高原发现了沉睡多年的丰富宝藏。当时刚踏出校门的丁道衡年仅28岁。他公开认定:白云鄂博是一个蕴藏丰富而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铁矿,沉睡了亿万年的白云鄂博被丁道衡发现了。在这次考察工作中,他共绘制了地质图100多幅,收集地质资料35箱、风俗物品3箱,这不仅是他正式参加地质工作的开端,而且是他一生中所取得的最辉煌的巨大成就。从西北考察回来,他发表了《新疆矿产志略》、《蒙新探险生涯》等多篇文章,在他著名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中首次发现内蒙古大铁矿,这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包头钢铁基地的建设和大西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设想修铁路将附近的大青山煤田与之相连,使煤铁积于一地,并在包头建设一个钢铁基地,对西北的交通、经济将有重大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年代,丁道衡的设想才得以实现。如今,包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1987年,白云鄂博铁矿隆重举行发现白云鄂博主矿体60周年庆典,为表彰发现者丁道衡博士的业绩,特在该矿区街心为他塑象,供人景仰,垂于后世。
1934年
丁道衡以教学科研的成就获北京大学资助赴德留学。先入柏林大学学习构造地质学,次年转入马堡大学研究无脊椎动物化石,完成了古杯海绵、方椎珊瑚、十字珊瑚、波哈特贝、鄂头贝等的研究。并撰写了《古杯的更订》一文,在德国《矿物、地质、古生物年鉴》上发表,精确地解决了古生物学家们争论了90多年的问题。留德3年期间,获博士学位,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7年底
丁道衡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怀着报效祖国的热诚回国,应聘为云南省建设厅技正(总工程师)。于1939年秋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立下在西南处女地寻找矿产的雄心,率先研究了西南地区铝土矿。他不顾川康高原山高严寒、空气稀薄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四川理化县郊野遇上土匪,衣物被洗劫一空,他仍泰然处之。考察后提出并发表了“关于有盖珊瑚的讨论”的论述。
1940年
丁道衡应聘武汉大学矿冶系,后随校搬迁至四川乐山。当时条件极差,师资奇缺,整个矿冶系除配有一名绘图员外,全系6门专业课都由丁道衡一人担任。除一个系的教学行政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实验课和野外实习,尽管他患有高血压,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上昏倒,仍满腔热血,坚持搞科研、撰写论文发表,终年如一日。
1942年秋
丁道衡怀着报效桑梓的热诚回到故乡,任国立贵州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文理学院院长。1945年贵州大学成立地质学系,他又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地质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督促学生勤奋学习,他撰写文章,明确提出:“学习的目的为了求得真理,谋求福利,以尽个人应尽的责任。第一为学要专一,第二为学要好学,第三为学要有毅力,第四为学要谦虚,第五为学要有系统,第六为学要创作。”由于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而在全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推选为贵州大学教授会主席。除了搞行政管理和授课外,每年还要到重庆大学讲学两个月,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
丁道衡以他的一生,实践了他“以科技报国”的理想。他敢于坚持真理,疾恶如仇。早在北大求学时,就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卖国运动而被捕。1949年初,他应邀赴重庆大学讲学时,目睹重庆大学等院校师生4千多人举行的轰轰烈烈的反饥饿运动和重庆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而深受鼓舞,曾在重大教授会上公开痛斥蒋介石政权的黑暗政治。同年8月返校后,他即以贵大教授会主席的身份向师生作了介绍,极大地鼓舞了贵大师生的斗志。随即由贵大牵头联合师院和工学院,在贵阳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开始罢教、罢课。国民党当局以“煽动学潮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于8月秘密逮捕了丁道衡。经历了3个月的囚禁生活后,经社会各界和亲友营救,于1949年10月以“联名保释,随传随到”的形式,丁道衡才得以“取保外释”。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丁道衡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满怀激情地说:“作为一名中国的科学家要勇担重任”,“黑暗终于过去了,像我这样长期过着担惊受怕、忍受压制的人何止千万;今后我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人民。”1950年起,丁道衡任贵州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委,当选为贵州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南文教委员会副主委。在团结文教科学工作者的工作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51年,丁道衡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商委员会(省政协前身)15名常委之一,参与了贵州省大政方针的协商制定。
1952年1月,经他的老师孙云铸、杨仲康介绍,丁道衡加入了九三学社,成为贵州省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同年9月,他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之后,经丁道衡介绍,贵州省知名教授罗登义、王庆延相继加入九三学社,为贵州社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丁道衡调重庆大学任地质系主任。1953年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第一届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53年,丁道衡当选为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副主任委员和重大支社第一届主委。在他的带领下,重大支社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组织活动和拟出年度工作计划。每次参加人大、政协和分社会议后,他总是及时向大家传达会议精神。他在一次支社会上讲:“我们九三分社的同志都愿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每一个人的岗位工作上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带动我们所联系的群众搞好工作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和人民服务。”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及重庆分会理事长等职。尽管事务繁忙,他的心情却格外舒畅。丁道衡常为赶写发言提纲或编写讲义而工作到深夜。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在逝世的前一天,他在参加了重庆市政协主席团几天紧张会议之后的当晚,他还向地质系的全体同学作了发行新币的传达报告。
1955年,地质部委派丁道衡到地质部古生物司工作,正当他满怀希望迎接新的工作任务时,不幸于1955年2月21日晚,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6岁。

『贰』 黄守峰个人简述

黄守峰,贵州高校教师及营销策划专家,贵州大学MBA、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聘教授。

他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营销理论知识,为多个高校的市场营销课程贡献了宝贵资源。在教育领域,黄守峰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为未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在营销策划领域,黄守峰拥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擅长从全局视角分析市场趋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营销策略。无论是产品定位、市场推广还是渠道管理,黄守峰都能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术研究上,黄守峰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致力于市场营销领域的理论创新。他出版的《市场营销基础理论与实训》一书,不仅总结了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践案例,为市场营销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这本书,黄守峰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路径。

在同行中,黄守峰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实践能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工作,对市场营销教育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业界同行视为营销领域的领军人物。

『叁』 在贵州的历史里出了那些名人,伟人

1、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2、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即今遵义)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

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4、孙应鳌

孙应鳌(1527年-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岁能作文。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州时,亲晤应鳌于山甫书院。官至工部尚书。

5、郑珍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

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郑学录》等。

『肆』 贵州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说到贵州大学走出去的名人,还是在大一的时候参观校史馆的时候看到了聂远的照片,还特别惊讶的问周围的同学,聂远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啊,我居然都不知道,我从小就看过他出演的很多电视剧呢。

好好努力,做不了贵州大学的名人,那也要做好贵大人。

『伍』 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

刘家仁

(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学会)

陈履安

( 贵州省地质科研所,贵州省地质学会)

谌湛溪先生是我国较早接受近代地学教育的学者之一。从已收集到的资料看,他应是贵州省接受过系统性的近代地学教育的第一人,曾为近代地学知识在我国的应用和传播作了不少贡献。但由于其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有关他活动记录的资料零星分散,而地方志书中对其生平的记载多根据回忆和传说写就,准确性不高。笔者在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做了一些考证后,将谌湛溪先生的部分生平事迹介绍给读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与谌湛溪先生有过接触或掌握其有关情况的读者对本文中的谬误给予指正,向笔者惠赐有关资料,提供线索和帮助。

谌湛溪,名祖烂谨恩,湛溪为字。清光绪八年 ( 1882 年) 生,平远州 ( 现贵州省织金县) 北门大水沟人。10 岁能诗,12 岁参加光绪甲午 ( 1894 年) 科大定府 ( 现贵州省大方县) 考,中秀才,时人誉为神童。后就读贵山书院,成绩优异,被贵州省学政批准食廪。1904 ( 甲辰) 年经礼部批准进入京师大学堂 ( 北京大学前身) 深造,1908 年毕业。1910 ( 庚戌) 年与我国著名学者赵元任、胡明复、周仁、胡适、竺可桢、过探先、钱崇澍等一道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就学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获博士学位。

谌湛溪先生于 1917 ( 丁巳) 年回国,历任湖南益阳板溪锑矿工程师 ( 1918 年) 、山东中兴煤矿 ( 现山东淄博煤矿) 煤师、河北唐山煤矿局技正 ( 总工程师) 、河北井陉煤矿局技正 ( 1923 年) 、东南大学 ( 南京大学前身) 教授 ( 1923 ~ 1925 年) 、北洋大学 ( 天津大学前身) 教授、厦门大学教授 ( 1926 年) 、江西萍乡矿务局技正 ( 1927 年) 、铁道部技正 ( 1928 年) 、焦作煤矿技正、烟筒山铁矿技正 ( 1929 ~1931 年) 、石景山铁矿技正、贵州省建设厅厅长 ( 1935 ~ 1936 年) 、云南省个旧锡矿勘探队技正 ( 1937 ~ 1938 年?)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 抗日战争时期该院迁贵州平越即今福泉县) 教授 ( 1939 ~1944 年) 、贵州大学教授 ( 1946 ~1953 年) 、昆明工学院教授 ( 1954 ~1958 年) 。1956 年退休,定居贵阳,1958 年逝世,享年 76 岁。

谌湛溪先生酷爱诗文,常以诗叙事言情鸣志会友,有诗集 《柏余集》、论述 《大学补缺》传世。

谌湛溪先生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矿山第一线,科技著述不多,已知的仅有 “GeneticClassification of Rocks”( 《岩石的成因分类》) 和 “Calculation of the Depth of a Magnetic De-posit”( 《磁性矿床深度计算》) 两篇,后者发表在 “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s”( 《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会刊》) 上,时间大约在 1940 年前后 ( 具体刊期待查) 。

在美国留学期间,谌湛溪先生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曾参与中国科学社的筹建。受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1914 年 6 月 10 日,留美学生任鸿隽、杨铨 ( 杏佛)等 9 人在美国纽约州倚色佳小镇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初创时实际上是 《科学》杂志社,采取股份公司形式,以股金作为发刊 《科学》的资本,把 《科学》杂志作为一种实业来经营,“股东有享受赢余的权利”。最初考虑招股 40 份,每份虚历誉 10 美元,其中 20 份由发起人承担,其余 20 份发售。不料中国科学社成立后,在留美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要求入股的人大大超出创始人之计划。到 1915 年 7 月左右,中国科学社有股东 76人,认股 106 份,若全部交齐,股金可达 1060 美元,是当初预计的 2. 6 倍。其中认股最高的是发起人任鸿隽、杨铨,各 3 股,另外 7 位发起人各 2 股。其他指认两股者还有计大雄、邹树文、谌湛溪、钱家瀚、陈庆尧、卢景泰等 18 人,他们与发起人一道成为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的骨干。庚款留美虽为公费生,生活经费相对较为宽裕,但 10 ~30 美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差段不小的数目,因此,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例如: 赵元任曾介绍说中国科学社成立未久,一些人试图通过省吃俭用来支持它,有段时间他自己竟因此而得了营养不良症; 另一次他和同学 J. C. S. Tung 发起吃经济饭比赛,不久俩人全都得了感冒而病倒。留学生们所认股份大多数是分 2 ~3 次才交清,谌湛溪先生所认 2 股 20 美元就是分为3 次交清的。中国科学社于 1915 年 10 月 25 日改组为纯学术社团,以“发展中国科学” 为宏伟目标,于 1918 年迁回国内。中国科学社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谌湛溪先生于 1917 年由美回国后,一直活跃在科技舞台上,曾在多所大学教授地学课程并参与了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和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草创。

1921 年秋,东南大学正式开学。校长竺可桢所倡建的新型地学系也于是年招生授课。新型地学系增设地质、气象等新课程,加强自然科学教学,培养众多 “以调查全国之地形、气候、人种 ( 类) 及动植物、矿产为己任”的地学家。该系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几门学科,开设的课程有: 地学通论、气象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矿物学、地形测量、地图学、历史地质学、地质考察等。规定地学系学生均须修读上述课程。为此,竺可桢先后聘任了曾膺联、徐韦曼、谌湛溪、徐渊摩等专家为学生讲授各种新课程。该系培养了许多地理、气象、地质方面的专家,如胡焕庸、张其昀、王庸、向达、袁见齐、吕炯、朱炳海等。1930 年地质系独立成系,在此前后,教授计有李学清 ( 教授普通岩石学、高等岩石学、土壤地质学) 、孙佩章、张正平 ( 教授构造地质学、地形测量) 、郑厚怀 ( 教授普通矿物学、经济地质学) 、曾膺联、谌湛溪、徐韦曼、徐渊摩、谢家荣、李之常 ( 教授普通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脊椎古生物学) 、朱庭祜、王恭睦、马廷英等留学归来的学者。

1927 年 5 月,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举行第 90 次会议,议决设立中央研究院筹备处,并推定蔡元培、李煜瀛 ( 即李石曾) 、张人杰 ( 即张静江) 等为筹备委员。7 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 《中华民国大学院组织条例》 ( 大学院后改称教育部) ,第 7 条规定,该院下设中央研究院。10 月,大学院成立; 院长蔡元培于 11 月聘请学术界人士王季同、宋梧生、徐渊摩、竺可桢、谌湛溪、曾昭抡、郭任远、胡刚复等 30 余人,组成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筹备会及各专门委员会。11 月 20 日,中央研究院筹备会举行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大学院中央研究院组织条例》,确定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科学研究机关,其职责为直接从事研究工作和指导、辅助、联系、奖励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进行两项; 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研究院院长,大学教育行政处主任杨铨兼任研究院秘书。议决先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观象台四研究机关。翁文灏、李四光、朱家骅、谌湛溪、李济、徐渊摩被推定为地质研究所筹备员。

1933 年 3 月,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三人具名发起,邀地学界同志 40 人为发起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谌湛溪参加了该学会的第一届年会及在其间召开的社务会。从参加社务会人员仅有翁文灏、竺可桢、蔡源明、韦润珊、柳翼谋、缪凰林、刘恩蓝、朱庭祜、谌湛溪、朱起凰、邓启东、方壶、张其昀等 13 人看,谌湛溪应为发起人之一。

1937 年 “七·七事变”,7 月 17 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校园。学校师生几经辗转历尽磨难,于 1939 年 1 月 28 日到达贵州平越县城 ( 今福泉县) 。贵州省政府命令平越县对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内迁平越做好安排。平越县政府将文庙内的县立中学腾出,作为教室和办公室,将旧考场屋的县立小学腾出,作为学生宿舍,又租赁了一些民房,略加修缮,充作教授与家属宿舍。后又在福泉山上建起了简易图书馆,开辟了大小两个操场。1939 年 3 月原有教师罗忠忱、伍镜湖、黄寿恒、顾宜孙、李斐英、朱泰信、林炳贤、许元启、范治纶、邵福旿、罗河、李汶、杨耀乾等 20 多位教授陆续到校,茅以升院长又延聘了何杰、陈茂康、谌湛溪等教授,师资力量,甚为雄厚,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41 年 7 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北平交通大学铁路管理学院在平越合并,称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 年12 月湘桂失陷,平越告急,学校于1945 年1 月迁往重庆。交通大学在平越复课期间,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质量很高的学生,毕业后逐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选为学部委员和院士的有: 佘峻南,林秉南,萧纪美,徐采栋,谭靖夷,陈能宽,庄智育; 命名为建筑和勘测设计大师的有: 佘峻南,胡惠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 陈能宽,葛昌纯。

谌湛溪先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一个十分重感情、有骨气的人。他对祖国十分热爱,与同时代的一批有识之士共同为祖国摆脱贫弱而努力奋斗; 他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苦民众十分同情,而对压榨贫苦民众的权贵和富豪则报以傲视乃至怒骂。

谌湛溪先生与同时代的众多著名学者保持着友好联系,诸如竺可桢、翁文灏、秉志( 农山) 、杨铨 ( 杏佛) 、黎照寰 ( 曜生) 、过探先、刘芙若、李济、路季讷、茅以升、吴蔼宸等。特别是与秉志关系甚密。

秉志是我国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在东南大学教学期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谌湛溪先生与秉志两人曾同在东南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常以诗和答,《柏余集》中多首诗是写给秉志的。

1929 年著名农业教育家、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过探先病逝,谌湛溪先生与简伯荘作挽诗悼念:

冀北争鸣日,东海共济时; 廿年弹指过,异地有心知。同作京华客,粗消阔别思; 方期多把晤,哪得便长辞。稼穑千秋业,胶庠一代师; 哀荣家国事,风雨友朋悲。既赴寝门哭,亦陈蒿里诗; 尤怜明德后,八干桂林枝。

谌湛溪先生在京师大学堂就学期间,曾从我国近代诗人陈衍 ( 石遗) 习诗,多年后仍保持着密切联系。1926 年曾以诗 《上陈石遗师二首》向恩师吐露心声:

再拜吾师南海上,七十人豪童子颜; 富国筹谋空夙昔,余波绮丽惊尘寰。传经中垒饶心事,落笔昌黎自斗山; 半百门生昂首问,谁系斯文天地间。

华岳三峰石裂成,一回瞻眺一倾诚; 未知四度秦川眼,争似陈门两立情。

谌湛溪先生在他的多首诗作中流露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情,如 《闻武汉起义》、《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欢迎来宾歌》、 《安源萍乡总工会开幕》、 《开滦活埋矿工哀诗》、《廿年二月八日抚顺煤矿三千矿工死事哀诗四首》等。兹录其中三首于后,读者可从其中得窥先生心迹。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欢迎来宾歌 ( 1914 年) :

长河浪挟鱼龙走,南岭云横霄汉间; 唯我黄人叨帝眷,千秋拥此好江山。成周礼乐汉唐烈,盛轨莫追攀,古邦岿立耀灜寰。

连城攻借他山石,古鼎长留不断香; 巨浸并收欧美水,震霆一启典坟光。神州文物昭回耿,赖我少年扬,著鞭莫闲前途长。

大同雅化何人振,并世两雄白与黄; 黄白一朝握手见,众生齐上华胥乡。师生朋友欢今夕,丝竹夜无央,和平世界鞭先扬。

安源萍乡总工会开幕 ( 1927 年) :

赤帜连云起,金声动地来; 万人开胜会,八尺建高台。滚滚词翻峡,轰轰掌击雷; 晴明生气溢,瞻顾几低回。

开滦活埋矿工哀诗 ( 1929 年) :

只为黄金不为人,雷霆自古本皇仁; 秦皇岛畔黄泉路,多少三良尽殉秦。

1935 ~ 1936 年,谌湛溪先生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兼交通局局长。据传蒋介石到贵州视察,召见省政府及各部门官员。谌湛溪先生先是推托不见,被指名传见后则以语言顶撞,因此触怒蒋介石而被免职。

谌湛溪先生精于矿山地质,对工作一丝不苟。谌湛溪先生的侄子谌志平曾于 1942 ~1944 年间在个旧锡矿工作,在那里遇到一个老工人,当他知道谌志平是谌湛溪先生的侄子时,谈了一段往事。这个老工人曾在央草堂主井建井时因临时井壁垮塌被埋在地下达一个星期之久。他对谌志平说: “你伯伯在矿上时,每天都下井,手中拿一个小榔头,在井壁的临时支撑上,东敲敲,西打打,大家并不注意,谁知他刚离矿不久,由于临时支撑没有经常检查,未能即时发现问题而垮塌,几十个工人被埋井下七八天,救出后,都已奄奄一息,每天只能喝点牛奶,半个多月才渐渐恢复过来。大家都说: 要是谌老头子在矿上,绝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作为一个矿山企业的总工程师,为保护矿工的安全,坚持到施工现场检查生产安全情况,可见其对工作的负责精神。

谌湛溪先生就教于多所高等院校,时间跨度达 30 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先生已故去近半个世纪,即便是他最年轻的弟子,现在已是年逾古稀,能查访到的已为数不多。本文第一作者曾碰到过一位谌湛溪先生在唐山工学院的学生,谈到了他老师的情况,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1993 年 8 月 17 日,我到六枝矿务局参加 《织金煤矿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修改) 》论证会。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其结论将作为国务院决策的依据,能源部为此派出了由北京煤炭设计院和武汉煤炭设计院共 10 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论证。办理住宿登记的服务员得知我是织金县副县长时告诉我: “有一位北京来的专家留下话,说织金县政府的领导到达后请尽快安排见一次面。”我向服务员问明这位专家住宿的房间号,放下行李后立即前去拜访。专家是一位老先生,看上去有 70 多岁了。我说明来意后,老先生握住我的手自我介绍说: “我叫脱师禄,我的老师谌湛溪是你们织金县的,是一位十分令人钦佩的师尊。希望你能帮忙打听一下他家里人的情况,如有可能,安排见个面。”在时任县委副书记的谌贻琴同志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谌湛溪先生的侄女谌拙若老师,于专家组在织金县现场考查期间抽空安排他们见了面。

攀谈中谌拙若老师拿出了她父亲与谌湛溪先生合影的照片。脱师禄先生手捧照片端详了很久,慢慢地告诉我们: “谌湛溪先生是我在唐山工学院求学时的老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北方的唐山交大为躲避战祸迁到贵州,地点是在当时的平越县 ( 今福泉县) 。谌湛溪老师学识渊博,在矿冶界威望很高,被誉为矿医,哪个矿山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把他请去难题都迎刃而解。他的学生有很多现在是煤炭系统的业务骨干,对这位老师都十分崇敬和怀念。谌湛溪老师曾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煤炭很多,希望我们毕业后前去开发。唉!50 多年了,我才来实践老师的嘱托。”

谌湛溪先生生不逢时,一生大部处于我国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年代,忧国忧民,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他曾在为同学钱浩如所作的挽联中写到: “君今长眠地下,我今长工地下,静动虽异,各登世外到黄泉”,将地下采矿戏称为在 “黄泉”工作,于诙谐中透露出对失去同学的凄婉、对黑暗世道的愤懑之情。在 1926 年 《寄农山》诗中则直接喊出了 “黄泉幽路满荆棘”的话语。谌湛溪先生满腹地学知识,一腔报国热情,但由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战祸连年,从事工业建设,备受干扰,毫无保障,未能一展宏图。谌湛溪先生的侄儿谌志平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晚餐后,曾听到谌湛溪先生以不胜感慨的声调吟诵古人的两句话: “武帝好文而臣能武,文帝好武而臣老矣”! 可以想见他想为国报效而未能一展宏图的苦闷心情。

谌湛溪先生生逢其时,在祖国极端贫弱,急需科学技术营养的时候,他与同时代的热血儿女们一道,从西方取回了近代科学知识的种子,披荆斩棘,辛勤播种,建立起我国的近代科学团体、科学研究机构、科学院系,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与谌湛溪先生同时代的人们的披荆斩棘,就不会有我国当今兴旺发达的科学技术。

我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对谌湛溪先生有个评价: “他是一位正派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认认真真地探寻祖国宝藏,勤勤恳恳地传授知识,洁身自好,不与达贵显宦同流合污,虽出身世家,却无纨袴子弟恶习,任劳任怨,值得尊敬。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将永远记住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曾经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的科学先驱,永远记住谌湛溪先生。

参 考 文 献

[1] 谌湛溪 . 柏余集 . 北京: 1932

[2] 谌贻燕 . 谌氏族谱 . 湛溪公传

[3] 贵州省织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织金县志 . 北京: 方志出版社,1997

[4] 谌志平 . 我的伯父谌湛溪 . 贵州文史丛刊,1993,( 2) : 69 ~70

[5] 傅洁茹 . 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及其用于留学教育的经过 . 历史教学,1995,( 2) : 39 ~42

[6] 程新国 . “庚款留学”寻踪 . 文汇报摘自 《庚款留学百年》. 东方出版中心,2005

http: / / www. news365. com. cn / wxpd / ds / sz / t20051008_ 674117. htm

[7] 张剑 . 中国科学社股东股金与改组 . 中国科技史料,2003,24 ( 2) : 95 ~103

[8] 南京大学百年史 . http: / /museum. nju. e. cn/univerhistory/n26. asp

[9] 姬丽萍 . 抗战前中央研究院的建立及其成就评析 .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28 ( 2) : 92 ~96

[10] 孙宅巍 . “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 . ckzl. net2006 -1 -21 6: 44: 04

[11] 茅以升在唐山交大 . 前沿网: http: / /qy. swjtu. e. cn

[12] 国立交通大学校史 . http: / /www. nctu. e. tw/school/history. html

[13] 本会史乘 . 地理学报,2 ( 1) : 149 ~153

[14] 刘海粟 . 读谌湛溪 《柏余集》( 谌氏族谱中摘录)

热点内容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中心招聘 发布:2025-01-10 23:26:16 浏览:741
大学城科技 发布:2025-01-10 23:26:02 浏览:114
河北科技大学专接本专业 发布:2025-01-10 23:23:25 浏览:115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考研 发布:2025-01-10 23:21:54 浏览:34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疗科 发布:2025-01-10 23:04:55 浏览:781
山东大学专业代号 发布:2025-01-10 22:59:50 浏览:773
大学宿舍什么条件 发布:2025-01-10 22:21:08 浏览:517
东华大学动画考研 发布:2025-01-10 21:48:58 浏览:113
2019美国大学排名 发布:2025-01-10 21:39:05 浏览:586
大学专业艺术学科 发布:2025-01-10 21:27:08 浏览: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