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法学最牛教授
❶ \u003cem\u003e西南财经大学\u003c/em\u003e法学院"},"info":{"icon_name":"站外
鲁篱是一位法学领域的专家,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担任着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的重要职务。在此之前,他还曾担任过法学院的副院长。
在学术研究方面,鲁篱教授一直致力于法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他的研究成果在法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鲁篱教授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挑战自我。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在学术上的贡献,鲁篱教授还积极参与各种法学相关的社会活动,为推动法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常受邀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鲁篱教授还非常重视跨学科研究,他认为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能够为法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他鼓励学生和同事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位资深的法学专家,鲁篱教授在法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高度评价。他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的学术成果也成为了法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❷ 威武加菲——访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廖振中
个人简介:廖振中,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律师(2003年起执业),四川省国资委专家库成员,四川省监狱局改制顾问,成都市传媒集团新闻实业公司独立董事。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硕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3年起一直在西南财经大学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金融法。
记者∕倪亮 蓝宁欣
说起廖振中的民法课,在西财的学生“法学圈”里可谓人尽皆知,其显著特点就是每次开课都在学校的G座大阶梯教室里。每个周四的下午,偌大的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不管你来自金融、会计还是保险;不管你是大一新生还是大二大三老鸟,都在这里有了交集。就像一股巨流,不管它的水分来自空气、支流还是地底,都在向前奔袭的过程中以自己的频率释放着活力。
吃泡面&1000米
民间传言:民法总论上课之前,腹中饱饱的同学们常常看到饿着的老廖吃泡面。大家很关心廖老师的身体,但也理解老师太忙的苦衷。也许不少宅男暗中默默把老师誉为知己,但殊不知,老廖实是一枚“菜谱在手、天下我有”的好男人,偶尔下厨三菜一汤,蒜白炒肉、肉末青豆、土豆排骨、清汤冬瓜,也弄得有香有色,能赢师母夸奖,敢上微博晒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廖和记者谈到,“我很重视锻炼,每天早晨游泳1000米,再跑步7、8公里。我统计过,每年365天,我起码坚持300天左右,就算再忙,晚上10点多回家,我也要去把泳游了,否则会感觉很难受。”
偶尔运动并不难,但坚持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前50天是最难熬的,到后来养成习惯就好了。”老廖如是说,“如果大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去跑步(或游泳)是不会后悔的选择。”
第一名&爱旅游
“@威武加菲”是廖振中的新浪微博账号,11月22日0:11,他在上面转发了一条微博:“为何近期法学女学生频频失联?为何若干法学男生夜半惨叫?又为何夜半楼道电话不断?是何事如此蹊跷?是金钱?是仇恨?敬请收看今夜上演的人间惨剧之《司考出成绩了》。”
司法考试出成绩是个法学学生自黑调侃段子层出不穷的档口,老廖也没忘抓住机会幽默一把,但是当年,学生廖振中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霸”。四川省司法考试第一名,薄薄一纸成绩单,想必浸满了咸苦的汗水。
和所有真正的学霸一样,老廖在干好学习和工作之外,有着自己独特的让学渣们为之叹服的“爱好”:在地球上晃荡。老廖去过的地方相当多,根据记者对师母博客上博文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到2012年两年多的时间里,这对伉俪的足迹遍布了香港、希腊、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德意志、意大利、土耳其、埃及、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到任何一处的时间都在半个月以上。
“书本上只能拿到知识,但另外一种东西叫见识。知识和见识之间是无法相互取代的。比如埃及或者泰国曼谷游行时你就在开罗广场,就知道其实现场并不怎么恐怖,这就是见识。但是去一个地方最好事前你对它有了解,这就是知识。比如说去伊斯坦布尔的话,你如果不了解十字军、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啊这些知识,去了就只会照照相、啥都不知道也没意思,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年纪大一点、知识多一点再去旅游。”
一路有法&80分
1996年,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中国迈过了WTO的门槛,经济法学乘势而起、方兴未艾。18岁的廖振中否决了华西医院的父母鼓励学医的建议,进入了西财法学系的经济法专业。
“你可以这样写嘛,三分之一的禀赋,三分之一的运气。加上三分之一的时代。”老廖说,“纯粹是凭感觉,不清楚学术上的经济法是什么东西,但是听到感觉还很不错。”
硕士研究生时,廖振中拜入现任法学院院长高晋康的门下。3年后留校任教,之前上的正是高晋康教过他的民法,上课风格也“一脉相承”。记者采访到法学院2011级法学的一位资深“廖粉”:“廖老师上课风格很幽默,适合本科生,但是在体系感上面比一些老教师把握差一点。”其实这也是很多“廖粉”希望民法更加完美的小心愿。
针对这个问题,老廖和记者谈到:“一般来说,教学兼顾三个东西。一个是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二是塑造一定的知识体系,三是形成能力尤其是自学的能力,这三个东西三位一体,相互照顾,就我个人而言,我教的民法课比较大而且内容很多,我们国家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德国那一套,入手就较难。这种情况下我必须有一个权衡,如果我不讲得稍微生动一点的话,一般同学可能会对这门课这个学科产生抗拒。这个同学的建议动了脑筋,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可能过多地照顾到了激发大家兴趣,以后我的教学也要增强概念性和体系感。”
100分满分,老廖最终给自己的课程打了80分。
法学&经济学
D.N.辛哈说:“一个真正伟大、优秀和成功的律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他必须掌握法律知识,并且是人类行为方面的专家,他必须是口才流利的演说家,机智的策略家、优秀的指挥官,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必须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广泛知识;他必须对人和人的行为方式有一种内在的知识。”
廖振中看来,法学首先是一个站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的学科,它依赖于基础性学科比如逻辑学、社会学、经济学。同时法学也是实践性的学科,要求本科阶段除了读书之外要有一定的实习经历。
“另外我觉得法学和语文中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关系比较大。还有外语,因为法学中舶来品居多,和国外交流也比较多,不是一个可以关起门来做的学问,要求较高的对外交流的能力。”
“在任何社会起飞过程里面法律肯定都是靠后的,进入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规则社会,法律才能够成为一个显学。”
老廖在课上时常蹦出一两句经济学术语,有时候还带上英文翻译。被很多“廖粉”津津乐道的是,老廖曾将中国男女随年龄变动的婚姻需求曲线画出,并且从信息不对称、机会成本、博弈论的角度来诠释种种社会现象,分析女汉子的成因、对同学们的婚姻选择做出建议,这个时候,老廖似乎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经济学、社会学老师。
“现在政法和财经的界限已经不那么泾渭分明了,如果一个法官,经济的东西一点也不懂,在法院审案子都很难。法学作为一种思维、一种独特看世界的角度,和经济学有很多交融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