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易志坚教授治沙
Ⅰ “沙土加胶变良田”是“水变油”似的伪科学吗
“沙土加胶变良田”不是“水变油”似的伪科学。众所周知,沙漠正在与人类抢生存空间,不停地吞噬周围绿洲,以每年几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若顺其蔓延,地球只会仅存海洋与沙漠,绿洲不复存在。
治理沙漠刻不容缓,而防沙治沙是世界难题。多少年来,全球各路科学家为了变沙漠为绿洲这个梦想,艰苦奋斗不懈追求。今天,中国科学家终于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截至2014年我囯荒漠化土地面积有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172.12万平方公里。而我国总耕地面积是120万平方公里,想象一下如果能将沙漠变良田,能多养活多少中国人啊!
Ⅱ 怎么看待易志坚教授的“沙子变土”
易志坚教授「沙漠变土壤」的方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验成功,使200亩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一片绿地。但沙漠土壤化还要受多重因素影响,路途艰难。幸运的是,无论如何,此项技术是治沙思路的重大创新,有望成为沙漠变绿洲的一种重要手段。
力学治沙
从力学跨界治沙,易志坚和团队用了8年的时间,把设想变为现实。他回忆道,“2000年以后,我把力学研究重点放到混凝土结构、材料上面。在研究一种新型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发现颗粒物质加了材料后,出现流变状态。于是在2008年,提出了沙变土的设想。”
易志坚进一步解释称,“土壤有两个生态力学属性,一是自修复,二是自调节。所谓自修复,就是固体状态下的土壤被破坏后,通过吸收足够的水分,变成流变状态,并恢复如初。
而自调节属性,说明土壤能够自调节颗粒排列,意味着土壤的性质不会随着颗粒排列改变而改变,土壤可以调节自己的体积、形状让植物根系扎入自身,这是保证植物在土壤中生长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易志坚想到通过颗粒物质的约束,实现沙子到土的转变。也就是后来他提出的,在沙子中加入一种约束材料,使沙漠具有土壤的力学状态。
“这项技术对沙子没有特殊要求,比如沙漠里沙子有粗有细,我们做的试验显示,(沙变土)基本都没有问题。”易志坚表示,团队甚至用河流中的沙子进行试验,同样可以变成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