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博士后导师舒教授
❶ 合肥工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合肥工业大学有任传俊、张家仁、浦天祥、赵经彻、叶青等名人。
任传俊: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
张家仁: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浦天祥:原中国西电集团总经理。
赵经彻:原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青:原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1)东南大学博士后导师舒教授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数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具有博士学位1410人,硕士学位66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
综述: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宣城校区共4个校区。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简称“合肥校区”;宣城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区。
❷ 鑸掓槍瀵煎笀鍥㈤槦鐨勫崥澹鍚庢湁鍝浜涗汉
1銆侀┈楠忥細鐜颁换娓呭崕澶у︾數瀛愬伐绋嬬郴鍓鏁欐巿锛屼富瑕佺爺绌舵柟鍚戜负璁$畻鏈鸿嗚夊拰鏈哄櫒瀛︿範銆
2銆佹峰ぉ榫欙細鐜颁换棣欐腐涓鏂囧ぇ瀛﹁$畻鏈虹戝︿笌宸ョ▼绯诲姪鐞嗘暀鎺堬紝涓昏佺爺绌舵柟鍚戜负璁$畻鏈鸿嗚夊拰鏈哄櫒瀛︿範銆
3銆佹潹娲嬶細鐜颁换棣欐腐涓鏂囧ぇ瀛﹁$畻鏈虹戝︿笌宸ョ▼绯诲姪鐞嗘暀鎺堬紝涓昏佺爺绌舵柟鍚戜负璁$畻鏈鸿嗚夊拰鏈哄櫒瀛︿範銆
❸ 我国有哪些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做出贡献的人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荣膺感动中国人物。1997年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董事长。吉林大学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2002年5月, 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❹ 通过食康1号的细胞学检查,实现上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靠谱不
基本可以视为不靠谱。首先所谓“癌症早筛查”,基本就和学生考试检查学识一样。本来就是可以因为数不清的特殊原因、情况导致存在极大的不精确性。何况所说的“早筛查”并不是“全国统考”、“全世界统一”……仅仅好比某个老师、某个阿猫阿狗出题的考试,更加没有权威性、没有标准可言。
❺ 舒谋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舒谋,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舒教授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就读,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至1996年2月,期间担任助教、讲师等职务。1994年9月至1999年6月,舒教授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10月至2002年9月,舒教授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海外科研经验。
舒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超分子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在超分子化学领域,舒教授专注于纳米分子微反应器的设计与组装,以及微孔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在生物无机化学领域,其研究重点在于多种金属酶活性中心的模型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探索。
舒教授在教学方面同样表现出色。自2002年9月起,他开始在化学化工学院讲授课程,包括《大学化学实验(J类)》、《无机与分析化学》、《配位化学》、《实验化学(四)》以及《高等无机化学》等,覆盖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教学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舒教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教学成果方面,舒教授在2003至2007年间,为多个年级和班级的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例如,在2003年至2004年间,他为农学院03级、04级以及生农医05级学生讲授《无机与分析化学》与《配位化学》等课程;在2005年至2007年间,他又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开设了《实验化学(四)》等课程,展现出其广泛的教学覆盖范围与深厚的教学经验。
❻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哪个校区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校区。
补充:
【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84年12月,其科研和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基础、先导和交叉性的新材料已经成为学院教学和研究的主流。
【人才培养】
目前该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按以上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本科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并设有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四个方向。 围 绕研究型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学院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院发展较快,造就了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又能承担科研攻关的师资队伍。
目前全院在编专职教师40人,正、副教授共3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高达78%,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孙伟教授于2005年顺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受聘为我院全职教授。现设有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四个教研室,一个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一个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一个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本科毕业生中每年接近50%升读研究生,从2003始,该学院与德国乌尔姆(ULM)大学互派留学生。学院还设有缪昌文奖学金、陈延年、王劲松奖学金、金鼎奖学金、沈荣跃奖学金等多项材料类专门奖学金,为学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
【知名校友】
孙伟,1958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缪昌文,1982年毕业,中国工程院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魏炳波,1986年硕士毕业(导师:舒光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参考链接】
ke..com/link?url=-X-YVlVtG9_0u5g-piarZPL0zu_lOeDlXsOdzOIXjawbYQq
❼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专业设置
本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国家、省部和校级科研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古典文献研究所”,均设立于本院。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院图书馆拥有30多万册藏书和诸多特色书库。目前有在职教职员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共有八个研究生专业:文艺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戏剧戏曲学专业。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所有研究生专业均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享受教师待遇。有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戏剧艺术专业。 该专业为本科专业。
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修辞与写作、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原理等,以上课程共52学分。本科学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和学士论文,以上三项共16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军事训练、体育、军事思想、英语、计算机应用、中国革命史、哲学概论、法学概论、逻辑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等,以上课程共55学分。
外国学生可免修中国革命史等政治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有社会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汉语语法史、工具书使用法、宗教与艺术、美学与当代文化、鲁迅研究、巴金研究、中国乡土小说、新月派研究、《红楼梦》研究、钟嵘《诗品》研究、庄子研究、经学讨论、当代文学思潮、港台文学、戏剧概论、中国电视研究、电影艺术概论、西方现当代文学、西方文论、传记文学研究等。
该专业除招收本、专科学生外,还举办大专起点的中青年作家班,学制2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取得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该专业不设专任教师,所开课程在全系范围内选派授课教师。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该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该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以及第三任所长程章灿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该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该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力量由古代文学教研室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组成。
该专业开设的硕士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古代文化史专题研究、校雠学、近代学者治学方法、唐宋笔记研究、石刻文献学、佛道二藏文献研究、辞赋研究、古代文论专题等;博士课程有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杜诗研究等。 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南京大学的戏剧戏曲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1922年秋,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南京东南大学之聘,南归授曲。在此后八十余年中,薪火传递,直至今日。1939年吴梅先生去世后,吴梅先生的弟子卢前、唐圭璋、钱南扬、吴白陶等先后在此执教。20世纪50年代,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中凡先生主持下,成立戏剧研究室。“文革”后,匡亚明校长延请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出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戏剧研究室得以恢复,陈白尘亲任戏剧研究室主任。至此,南京大学的戏剧研究由古典戏剧扩展至现代戏剧和西方戏剧。 1990年,为适应形式发展需要,中文系戏剧研究室又更名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部分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影视方面的研究,董健教授出任所长,直至今日。
戏剧戏曲学专业“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持续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省重点学科。其古典戏曲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戏剧部分同时为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戏曲学专业自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招生博士研究生。 2005年以戏剧影视研究所为主体的南京大学艺术学科成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点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主干专业,同时还是国家“211工程”首批规划项目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点的支撑学科。
该学科点源于原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陈中凡、方光焘、吴梅、卢冀野、孙席珍等一大批学术大家,以他们杰出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本学科点的雄厚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陈瘦竹、陈白尘、叶子铭、董健、邹恬、许志英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文学感悟、精辟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进行了极具独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为海内外学界所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本学科还以严格的训练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而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方面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他们的带领下,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批中青年学者以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成就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潮”、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神现象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研究”、“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研究体系。
该学科点成员一方面继承老一辈学者扎实沉稳的学术传统,形成了既立足作品文本,又追求理论高度的学风,一方面重视对当今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机吸取,以开拓学术领域,深化学术境界,追求学术发展的前沿性和原创性。自1990年至今,该学科点相继主办了“文化:中西对话中的差异与共存”、“文学评论与现代文学发展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跨世纪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研讨会”、“九十年代文学思潮暨现当代文学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暨《文学评论》编委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学科创建于建国初期,属于中文系传统学科。著名文艺理论家方光焘、罗根泽、铁马、陈瘦竹、俞铭璜、张月超、叶子铭、包忠文等曾经先后在本学科担任过教学和研究工作。改革开放后,学科发展迅速,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本学科被江苏省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6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在梯队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现拥有专职教师11名,兼职教师2名,其中教授8名(6名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名(均为硕士生导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9部,教材7种,学术刊物3种,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承担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社科项目19项,获得科研经费200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教学成果奖18项。
目前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从现代到后现代”(周宪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文学变体与形式创新研究”(赵宪章主持)、“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王杰主持)、“晚明文学思潮的哲学基础”(周群主持)、“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惠能的美学考察”(李昌舒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开发与教材课程研究”(左健主持)等。本学科开设的硕士生课程有:文艺学的方法与体系、西方美学专题、西方文学批评史专题研究、马列文论、中国古代美学史专题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文献学、《文心雕龙》研究、文艺管理学等。博士生课程有:形式美学专题研究、西方美学、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西方文学与文化理论、中国诗学研究、明清文论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论史专题等。
❽ 湖南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上有趣的课程,同时,也喜欢有趣的老师,上课都比较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