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秦汉史老师
A. 陈直学术贡献
陈直先生倡导研究方法,取向与落脚点为"使文献与考古合为一家",研究人民史和手工业史,构成了研究秦汉史的科学方向,即"陈直学"。
遵循这一原则,陈直先生通过文献与考古结合,深入研究两汉手工业,尽管其著述存在局限与失误,但对学术发展与进步有显著推动作用。
陈直作为一代宗师,其学术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不受影响,反而有利于在新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
(1)西北大学秦汉史老师扩展阅读
陈直,原名邦直,字进宧(宜),号摹庐,又号弄瓦翁。祖籍江苏镇江,迁居江苏东台。出生于1901年3月13日。1980年6月2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0岁。生前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研究室与秦汉史研究室主任,西北大学学术委员,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联及史学会顾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筹备小组组长等职。
B. 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陈博
陈博,1959年出生,历史学博士,现为文博学院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秦汉史和古代文献上,贡献颇丰。
陈博的学术成果丰富,代表作品包括《试论呼韩邪单于在与汉“和亲”中的主导作用》、《试论东汉政府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从“大共同体”本位看秦制的遗害》、《韦昭吴书考》等。这些论文分别发表在《文献》、《历史文献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知名杂志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在《试论呼韩邪单于在与汉“和亲”中的主导作用》一文中,陈博深入探讨了呼韩邪单于在汉朝与匈奴关系中的重要角色,揭示了其在“和亲”政策中的主导地位,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论东汉政府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一文则聚焦于东汉时期政府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分析了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为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深入的见解。
在《从“大共同体”本位看秦制的遗害》一文中,陈博从“大共同体”本位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秦朝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了秦朝制度的局限性和遗害。《韦昭吴书考》一文则对韦昭的《吴书》进行了考据和解读,为研究这一历史文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综上所述,陈博在秦汉史和古代文献领域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
(2)西北大学秦汉史老师扩展阅读
西北大学的秦汉史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在陈直、林剑鸣等先生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是中国秦汉史的研究中心之一。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最早就诞生在这里,秘书处也设在这里。西北大学历史系过去曾设立秦汉史研究室,现在设有“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并与三秦出版社联合出版《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年刊。
C. 西北大学秦汉史研究的田旭东
田旭东,1954年出生,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史、版秦汉史和历史文献的权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专著和文章,特别是对兵家的研究用力最多,成果也最多。
其代表作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司马法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孙子》(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先秦齐国兵学渊源略论》(《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孙子在汉代的流传》(《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兵阴阳家初探》(《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张家山汉简〈盖庐〉中的兵阴阳家》(《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