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已故金教授
⑴ 徐汇中学有哪些名人
徐汇中学是地处繁华喧嚣的徐家汇商业中心的一所古老而宁静的校园,是一所特色、创新学校。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江南地区洪水泛滥,来徐家汇的难童很多,徐家汇本地居民无力食养,便将难童送至徐家汇天主教堂,请求徐家汇司铎设法收容并施教育。教士们见他们俊秀可教,时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的晁德莅慨然允诺,即拨茅屋数间,以充教室。1850生徒增至31人,且均优秀可教,故一改临时收容为有组织的教导,成立学校,取名徐汇公学,由此形成了徐汇公学的雏形。清光绪四年(1878年),因时局稳定,学生激增,旧校舍不敷应用,决定建三层大厦一所,后加高一层,即今之老校舍(已于1991年改建为尚学楼)。接着,又建西校舍二层(已于1991年改建为重德楼),上层为教员宿舍,下层为教室。1905年,学校为提倡体育,又新辟运动场,即今之大操场。1904年2月,学校因教外学生急增,故设上、中、下三院,实行分院管理。上院、下院授内生,中院课教外生。上院生有宗教活动,修养身心;教外生亦组织讲学会,后改“规勉社”。学校因而实行分层次的宗教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学生毕业后,送震旦学院或外洋大学进修深造。
徐汇公学因奉耶稣会祖圣依纳爵为主保,故亦称依纳爵公学。这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历年主持校务的,大多为法意两国的神父,学校的内部组织及其管理方法,除具有耶稣会学校的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法意两国教育制度的色彩,这是与当时国内学校不同的。徐汇公学使用耶稣会公学章程,学校专收男生,为寄宿制男子学校。
1931年,教会向中国政府教育部门办理立案,易名徐汇中学。1949年上海解放后,实行学校教育和宗教分离的政策,并取消分院制。1953年6月改为市立,并开始招收女生。现校址为虹桥路68号。
徐汇的名人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历届领导,都是当时社会上著名的专家学者
南格禄 1849年创办,1850年定名徐汇公学
晁德莅 理学 1852-1866
马相伯 理学 1871-1874
蒋若虚 理学 1880-1899 ,1901,1904,1905
潘谷声 理学 1902-1903
张若瑟 理学 1906-1907
山宗泰 理学,院长 1910-1911,1913-1914 ,1932-1934
姚缵唐 理学,院长 1912 ,1925-1928,1934-1937
翟彬甫 理学 1915-1924
万尔典 院长 1928-1932
张家树 理学,院长 1928-1937 ,1937-1943
沈百顺 理学 1937-1942
张伯达 理学,院长 1942-1943 ,1943-1949.5
王 方 理学 1943-1944
朱树德 理学 1944-1947
朱洪声 理学 1947-1949.5
张伯达 1949.5-1951.5
杨士达 1951.5-1963.4
徐 寅 1978-1981.3 ,1960.7-1978 主持工作副校长 ,1979-1981.3 支部副书记
李立农 1984.12-1989.9
汪劲松 1993.5-2006.4 ,1991.7-1993.5 主持工作副校长
庄小凤 2006.4-2011.2
刘小燕 2011.2-至今
⑵ 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简介(二十一)
接《中国工程院已故院士简介(二十)》(以逝世时间为序)。
陈士橹院士(1997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陈士橹(1920年9月24日—2016年4月24日),浙江省东阳市人。飞行力学专家,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学系,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副博士学位。陈士橹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2016年4月24日,陈士橹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范立础院士(2001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范立础(1933年6月8日—2016年5月3日),浙江镇海人,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范立础主要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1年范立础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2年转入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1955年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至1982年担任同济大学路桥系教研室主任;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至1987年担任同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87年至1989年担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1989年至1997年担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院长;1997年至2016年担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获得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2016年5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岁。
石屏院士(2003年当选,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石屏(1934年3月25日—2016年5月10日),江西省鄱阳县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第一设计所副所长。石屏长期从事飞机设计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进入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 ,历任设计员、设计组长 、副所长、副总设计师,K8、K8J飞机型号总设计师;1986年被任命为K-8飞机总设计师;1992年被任命为教8教练机总设计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5月10日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83岁 。
曾庆元院士(1999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曾庆元(1925年10月20日~2016年6月3日),江西省泰和县人。桥梁动力学专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元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创立了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对经典动力学理论作了重要补充,为铁路桥梁工程向大跨、高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著有《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振动分析理论与应用》、《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应用》、《钢压杆稳定极限承载力》及研究生教材《结构动力学》和《结构稳定计算》。
牛憨笨院士(1997年当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牛憨笨(1940年2月11日—2016年7月4日),山西壶关人。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物理电子学专家,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原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牛憨笨1960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2年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78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8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9年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调入深圳大学工作,组建了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
胡壮麒院士(1995年当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胡壮麒(1929年08月31日-2016年07月1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市人,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1952年胡壮麒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81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系学习;198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与特种铸造研究室主任;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委会主任;199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担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亚太材料学院院士;1998年担任北京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6年7月10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7岁。
刘建航院士(1995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刘建航(1929年4月26日—2016年7月31日),河北深泽人,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原上海市地铁总公司技术委员会原主任、高级工程师 。1951年刘建航从交通大学毕业;1952年进入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工作;1956年担任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排水室工程师、院党总支委员、地铁组组长、工程师;1960年担任上海市隧道局、上海市城建局科长、工程师;1985年担任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92年担任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7月3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
刘大钧院士(1999年当选,农业学部)
刘大钧(1926年7月2日—2016年8月22日),江苏常州人,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刘大钧1949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1952年10月任南京农学院助教;1953年9月任南京农学院讲师 ;1959年获得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生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72年1月任江苏农学院讲师;1978年3月任江苏农学院副教授;1981年1月任南京农学院副院长;1983年5月任南京农学院教授;1983年12月任南京农学院院长;1984年10月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8月2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
⑶ 国内有哪些大学的哲学系比较出色各自有什么特点
1、北京大学
武大的哲学院规模庞大、师资力量雄厚,旗下有心理学系、国学院,根本不像是所谓的冷门院系。武大从其他地方聘请了很多业界高手过来,如程炼,homas M.Besch,Matthew Lutz,整体来说,武大的的哲学属于遍地开花型的,中哲(国学)、外哲(当代)格外突出,宗教、逻辑也都不错。
⑷ 世界名人,要有重大贡献
1、 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留学生预备学堂,3年后,以十门功课共1000分的特优成绩获公费留美。留学8年,他先后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为建立民族制碱工业,1921年,侯德榜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在20年代指导建立了亚洲最大碱厂——天津塘沽碱厂,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1926年,“红三角”参加了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本来,侯德榜可以出售专利,获取高额报酬,但他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制碱专著《纯碱制造》,把制碱技术的奥秘公之于世,让中外化工学者共享。1937年,侯德榜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硫酸铵厂,开创了我国化肥工业的新纪元。1943年,他率先在实验室完成连续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的联合制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了新途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制碱化学工业一跃而登上世界舞台。1955年,侯德榜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59 年,他被任命为化工部副部长。
2.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892年10月19日(农历八月廿九日)出生在今闽侯县尚干镇一个贫苦的农家。14岁时祥谦进马尾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武汉江岸机务厂当工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干事、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3年,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中,林祥谦是京汉铁路总罢工委员会江岸罢工负责人,领导铁路工人,坚定地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斗争,不幸于2月7日被军阀吴佩孚逮捕,是夜12点,绑在江岸东站的站台灯柱上。敌人威迫他下复工令。他拒不答应,在被刽子手连砍两刀后,仍大义凛然毫不动摇地回答:“没有总工会的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决不下令复工!”林祥谦最后被敌人残酷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2岁。
3. 郑振铎(1898—1958)。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49年以后,历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4. 谢婉莹(1900—1999)。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笔名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5、林徽因(1904—1955)。福州人。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很丰富而含蓄,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感情联系。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6. 高士其(1905—1988),生于福建福州市。中国著名科普作家、科普作家,他长期致力于科普创作,以极大的热情,克服身体残疾造成的困难,创作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故事和科学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20岁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先后就读于美国威斯康幸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不幸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他感染了甲型脑炎病毒,逐渐全身瘫痪。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他“被损害人类健康的魔鬼囚禁在椅子上”,但依然向人们奉献了数百万字精美的科普文艺作品。为纪念和表彰我校已故校友、著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高士其对科学与人类特别是科学普及事业所做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70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7.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秋到达解放区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晋察冀新华总分社社长等。解放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和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炼、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对《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最先举起了屠刀。姚文元对《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横加罪名,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8. 吴孟超(1922—)。福建闽清县人。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吴孟超院士的主要科技成就如下:(1)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2)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3)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为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