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① 梅晓云一 梅晓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梅晓云女士,1954年11月28日出生,性别女,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科研功底,为中医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梅晓云教授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已有26年,期间专注于藏象理论及其应用、治则治法的深入研究。作为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她以其专业实力推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交流与创新。
梅教授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学工作上,她还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主编或副主编了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包括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药对外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中基》类教材共计8本,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科研领域,梅晓云教授主持了多项省科技厅、省体育局课题,涵盖从临床到实验的研究,如“振萎膏治疗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振肌胶囊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实验研究”等。她还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软脉灵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因此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梅晓云教授的研究重心在于藏象理论中有关肢体运动机能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探讨,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促进神经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中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她致力于通过现代科研方法揭示中医药在防治失神经肌萎缩、抗肌肉疲劳等方面的机理和疗效,为临床相应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② 吴承玉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吴承玉,于1950年10月出生,性别女,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科研成就,在中医领域独树一帜。
吴教授于1995年5月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她不仅在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更在科研领域贡献卓著。目前,她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诊断学教学委员会理事以及江苏省中医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
吴承玉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医诊断学,她致力于中医诊断方法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体系,还推动了中西医结合诊断技术的发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科学、更精准的方法。
在学术研究之外,吴教授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化进程。她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还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尊敬与爱戴。
吴承玉教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医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她的研究不仅对提升中医诊断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③ 南京中医药大学有多少位博士导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名单如下:
1、博士生导师介绍——曾莉;
2、博士生导师介绍——陈军;
3、博士生导师介绍——王培民;
4、硕士生导师介绍——李文林;
5、硕士生导师介绍——毛春芹;
6、博士生导师介绍——严国俊;
7、博士生导师介绍——王裔惟;
8、硕士生导师介绍——徐飞;
9、硕士生导师介绍——卞尧尧;
10、硕士生导师介绍——东梅。
陈军,男,1975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民进江苏省委医卫体育专委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