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复试导师有优先权吗
① 考农科院需不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啊
可以提前联系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复试前要不要联系导师
复试阶段一定要提前联系心仪的导师。目的在于:
(一)增加复试面试顺利通过的可能性;
(二)导师可以结合初试成绩、复试表现及学生提供的相关科研成果在入学前对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进一步指导甚至提前给予科研机会进行实践。
(三)学生在读研前能够提前对目标院校的心仪导师进行科研学术层面的进一步了解,以便取得加入其科研团队的“优先权”。
二、何时何法联系导师
初试后主动联系导师会大大提高顺利进入心仪院校的概率,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时间节点,根据不同阶段联系导师的不同目的进行选择。这里结合之前诸多学员的经验,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时间节点及联系方式,供大家参考:
(1)第一次联系导师:初试成绩出分前(联系方式:学院官方邮箱);
(2)第二次联系导师:初试成绩出分、复试名单公布后(联系方式:学院官方邮箱);
(3)第三次联系导师:拟录取名单公布后(联系方式:学院官方邮箱或办公室电话)。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建议的时间节点贯穿了复试整个阶段,在与目标院校的心仪导师联系的过程中,起到留下初步印象、铺垫复试面试、占据心仪导师招生名额三个目的。在整个联系过程中,注意联系方式的正式性与查看或回复的及时性,切忌态度散漫随意,语言冗长且漏洞百出。
三、联系导师的具体内容联系导师的具体内容
针对上文给大家建议的三个时间节点这里分别给大家细化一下每次联系导师的具体内容:
(1)第一次:简明扼要介筛自身情况(姓名、性格爱好、本科学习科研情况),第一次不建议长篇大论以及涉及过多研究生报考专业研究领域方面的探讨,态度谦虚。本次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导师留下初步印象,为第二次联系打下基础。
(2)第二次:说明初试成绩及复试排名后,简单和导师表明想要加入其科研队伍的愿望并且在了解导师近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供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科研计划重点,如有可能目前存在的学术疑问还可以在复试后申请和导师面聊。本次的主要目的在于有了进入复试的资格,向导师进一步展现自身科研兴趣与科研实力。
(3)第三次:了解拟录取情况后,告知导师好消息后。结合上一封联系信的科研计划,进一步询问入学前需要的学术科研准备(专业书籍及文献阅读;相关课程补充;专业软件及技能学习)。本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导师提前拿到科研实践计划,为开学后迅速上手、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做好准备。
② 没有选到好的导师(比如项目多的,名气大的)怎么办
我是过来人。
选导师不是光看名气与项目多少的。一般没名气的老师都是跟着在项目组做事,项目组的老大自然是那些名气大的导师(一般是博导级别),一般下面都会有4到6个年轻一点或者是资历浅一点的老师帮着做事。
我当时保的研究生,有优先权,选的就是学院的副院长,但事实上他是不直接指导我的,到头来还是他项目组的老师带我,甚至一段时间我是跟着他的博士做事。
说到选导师,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要看导师所在项目组的氛围,这个就要靠你去打听了。比较积极向上的团体,在那里你可以得到很多的锻炼;相反,如果一个研究生团体里大家都是懒懒散散,动不动就谈资历摆架子,或者是拍马屁讨好导师之风盛行的话,在那里你是学不到真本事的,学到的只是市侩那一套,这还不如直接去社会中去学。
当然,团队的老师(主要是项目组负责人)就是决定着一切的核心,所以选导师要优先看你所要去的项目组的带头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尽量选一个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不过分追求钱权的老师吧。选不了带头老师,选他下面项目组的老师也行!
另外,不必担心没项目,一般工科学生项目还是挺多的,就算做项目,你也会发现都只是查查资料,真正的设计创造性技术活不多。
句句肺腑!
如果一着不慎选错老师了,那就要学会说好听的话,长于交际,练好酒桌推拿这一套,一般导师是吃这一套的......
③ 考研:导师通常会用哪些标准挑选学生
考研与高考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考研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报考之前是学生在选学校、选导师,进入复试之后,是导师在选学生。通常情况下,导师往往会使用这5条标准来挑选研究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5条标准,你是否都知道。
初试成绩高不高
通常,研究生导师挑选学生的第1个标准,主要是依靠考生的初试成绩来作出判断。在复试之前,导师通常和考生没什么接触。对于考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判断,往往还是来源于考生的初试成绩。从这个角度,那些初试成绩发挥出色的考生,更容易获得导师较高的印象分。
学习态度好不好
对于导师而言,选不选一个本科生做自己的研究生,也还要观察其学习态度好不好。实际上,本科生考研,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大家在研究基础上的差别并不大。因此,导师通常更关注考生的学习态度。如果一名考生,在复试阶段表现出更积极上进的心态,导师就会觉得“孺子可教”,更容易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