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说乾隆
『壹』 乾隆御品圆明园作者简介
郭黛姮,1960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她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专攻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目前,她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博士生导师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在学术生涯中,她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于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
郭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她的学术著作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史》宋辽金西夏卷,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历史内涵;《华堂溢采——中国古典建筑内檐装修艺术》则揭示了内檐装饰的独特艺术魅力;《东来第一山保国寺》和《20世纪东方建筑研究》进一步扩展了她的研究领域;而《中国古代建筑》(中英文版)更是她的力作,于2003年分别在中国和美国出版,体现了她的国际化视野。
在实践设计方面,郭黛姮教授主持了多项重要项目,如杭州雷峰塔的设计,这座塔的新设计获得了2003年中国教育部评选的“优秀设计一等奖”,以及2004年的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此外,她还负责了珠海圆明新园、嵩山历史建筑群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恭王府的保护规划和修复设计,以及对圆明园部分遗存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些都展示了她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
『贰』 清华四大国学名师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叁』 “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含义
抗战时期王家后人因鸦片毒害和躲避战乱将庞大家业卖与外人,携巨资逃往四川。只有一户留在静升镇,现在算是保护过的。
王家大院简介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在静升村“五里长街”和“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版图里,王家至少占据了五沟五巷五座堡。其中,完全城堡式的五座住宅群,在地盘规模之体内,更张显出其磅礴的气势。
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即红门堡居中“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三者横卧高坡,一线排开,态势威壮,盛气十足。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二者辟邪示祥,富有稳家固业传世之喻意。
今天人们所参观游览的红门堡和高家崖堡,可取意为“龙凤呈祥”或“龙游凤翔”。此二堡及同时修复开放的王氏宗祠(即孝义祠)均为清康乾嘉年间所建,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是王家大院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之精华。仅此而言,虽没有恢复到王家当年五种瑞兽雄踞的气势,但保存至今,目前在国内也该称为奇迹了。正像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参观后所感叹的那样:“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肆』 生命第二春是什么
生命第二春的创立者、发起人、倡导者和推广者,是在网络、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媒体上搭建《生命第二春》专题平台的伍泽涌先生。
伍泽涌先生是这样定义生命第二春:“生命第二春属于心理青春期,是一种想法、一种活法、一种观念、一种习惯、一种定力、一种成熟、一种年轻状态,甚至是一种境界、一种格局、一种……”。
生命第二春的养生方法是:顺合自然法;养生功法是:伍式夹腿微蹲功、微循环九式功、气血驻春功;养生运动是:微动;养生重点是:做喜欢的事或玩乐。
生命第二春的寿命目标是:125岁;终极目标(信仰)是:求得好死;品质公式是:生命质量=生命长度x生命宽度x生命高度;三重境界是: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四种活法是:一是心态好身体健。二是简单而朴素。三是独立与自由。四是充实与快乐;抗衰途径是:抵抗肌肉衰减及促进微循环;健康妙招是:一是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共同喜欢的事。二是多与异性接触与交流 。三是穿袜子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