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业大学陈志军教授
『壹』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春同路实践队寻访优秀校友苏玉玲
【青春同路,携手共行】管理学院校友寻访(八)
夏风轻吹连天叶,共叙经年校园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建院已久,培养了众多能力与品质出众的优秀学子,在这个夏天,管理学院“青春同路”社会实践队寻访了几位已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杰出校友,通过共叙校园记忆、回顾曾在山大管理学院走过的多彩青春、分享职业生涯体会,使在校生更深刻地感受管理学院榜样校友的出众品质,让不同年月的青春路之间建起桥梁,为管院学子今后的求索旅程点一盏明灯。
8月22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暑期寻访优秀校友“青春同路”团队有幸联系到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优秀校友、任职于浪潮集团的苏玉玲女士,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访谈。访谈围绕着山大的故事、工作体悟、对山大学子的寄语三方面展开。出于提升管理方面的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的初衷,苏玉玲学姐在2011年秋季选择进入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习。首先苏玉玲学姐和我们分享了她在山大学习的历程,从整体性的概述到具体问题的分享,如:喜欢的老师、课程,有趣的活动等。通过学姐的耐心叙述,我们对她的求学经历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感受到了学姐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又谈论到了工作方面的话题,学姐把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切身体悟毫无保留地同我们进行了分享。
最后苏玉玲学姐希望学弟学妹们既能坚守初心,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也能与时俱进,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采访片段 · 校园回忆】
Q:可不可以先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您在山东大学的一个求学经历呢?
苏:我本科是北京邮电大学——一个纯理工科的院校,所以我的背景比较偏理;工作以后就希望在管理方面的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够有所提升,同时也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所以在2011年秋季选择进入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习,大体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Q:好的,您当时学习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特别喜欢的老师或者是特别喜欢的课程呢,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苏:EMBA里给我们上课的大咖是非常多的。印象比较深的有给我们上财务课程的刘洪渭老师——其实对于我们这种工科生来讲,财务这个板块离我们比较远,学起来很枯燥,以前都是感觉这些方面的东西跟自己没关系。但是在刘教授的课上,他会给我们看很多知名企业的财务报表,亲手带着我们去做、去分析,这让我切实地感受到财务在管理经营决策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企业一些非常关键的指标,都是来自于财务;另外财务里面蕴藏的学问很多,通过看财务报表,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个企业的经营实况。上管理创新的陈志军老师,他比较聚焦于一些计算机企业的管理,这就和咱们浪潮的情况比较相似了,甚至在课上,浪潮也是他的案列之一。对于在山东,类似于浪潮这样大型的集团,也有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区域公司,那么怎么与分/子公司在哪些方面进行协同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陈教授讲得是非常好的,他本人也十分幽默。我论文的指导老师刘斌教授的人力资源课——当时我们进入EMBA的学员多数是已经做到企业中层或者更高的一个地位了,之所以去上这个课一定是感觉自己在管理方面遇到了瓶颈或者是有短板。刘斌老师关于职业生涯的一些课程和分析,给我们划分了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应该怎么做。读EMBA的时候我在(浪潮)人力资源部任经理,我觉得我在公司里面给员工做辅导的理论体系更清晰了;再言,就EMBA的干部学员或者处于职业中期的学员来说,对自己自身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是处于一个职业的躁动期,那么在这个躁动期,你如何能够坚持你的初心,找到你的优势,把自己的长板变得更长,把自己职业生涯价值发挥到最大,这些理念对于当时的我们是非常宝贵的。
Q:那您觉得这样一段学习经历对今后的人生规划和事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苏:就刚才说到的(其实也是)。一个是自己在这段学习中收获了很多,理论模型也好、其他人的经验也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对标学习,知道了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样就开拓了自己的眼界。以前没有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是被屏蔽的——对于一件事,我自己在浪潮,所以知道浪潮是怎么做的;但是在课堂上,你可以跳出自己、跳出浪潮,不仅可以看到国内其他优秀企业是怎么做的,甚至还可以看到国际上的顶尖企业是怎么做的,所以这是一个境界的提升。我自己也有一个好习惯,平时看到什么好的想法、做法就会去记录在云笔记或者备忘录上,这样就可以随时去查看;或者在课堂上记录的一些东西,回来也会方便整理成型。除了课堂理论知识本身,我们在课上还会有很多团队的讨论,这其实就是很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碰撞,可以很好地让我们走出自己的局限去看待问题。当时咱们班上有很多传统制造业,比如说煤炭制造业、钢铁产业、盐业等等,这些产业的经历在我们浪潮是没有的,但是你和他们接触中可以发现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就可以借鉴,我觉得这是对职业和企业眼界的提升、边界的拓展。
Q:您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当您遇到的时候,您是怎样去克服的呢?
苏: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遇到困难是比较经常的事。说一个实际的事吧,我从03年到19年一直都是在人力资源部,但是今年2020年,干部轮岗的时候把我轮到了市场部。这对我来讲其实就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新的机遇。过去的一些经验和工作习惯在面临这个挑战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更加有用,不论是做什么,前期自身的自驱力、责任心、执行力、责任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都可以保证你在今后从事另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这些多年的习惯完全可以在底层基础上帮助你克服挑战。再一个呢,要保证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库,学习过什么、没学习过什么,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但是学习能力存在,方法和洞察能力的存在,你换部门哪怕是换领域,这个挑战都应该是能够很好地去克服的。第三个,我觉得在职场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沟通协作的能力,不管是职工还是干部,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工作,在企业里面,基本不存在不与人打交道就能完成工作的情况。所以克服困难还需要依靠组织和团队,如何把团队成员调动起来配合自己,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团队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总结来说,就是自驱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存在,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很好地去克服。
Q:学姐在山大求学期间有没有参加或者组织过一些比较有趣的活动呢?
苏:我们在课堂上的时候组织过很多次就我刚才说的移动课堂,同学们通过到不同的企业去实地参观、调研,交流经验,可以得到一些独特的见解,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还有就是当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参加了全国商学院组织的“第七届戈壁挑战赛”。鹿昊老师当时带领我们也是非常辛苦,他走在最后面,为了不让我们每一个人掉队;他一般都是最辛苦的。我觉得成绩是一方面,这是其次的,关键是我们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一到了营地,有的人给你挑泡,有的人给你按摩,有的人帮你撑帐篷,大家都是精力一旦有所恢复,就起来帮助别的成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这样一种活动里面,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我觉得在整个的这样一个圈子里,我们把山大的名气打得更响,是我们非常荣耀的事。
【采访片段 · 职业随想】
Q:浪潮可以说是山东省非常知名的老牌企业了,那么师姐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呢?
苏:我在2001年毕业以后就一直在浪潮,明年就快20年了。
Q:那师姐真的是浪潮的元老级人物了!步入社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于咱们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您有没有一些珍贵的经验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苏:怎么说呢,我觉得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它的差别是在目标和沟通对象,从某种程度来讲,(从校园到社会),我们只是换了一个环境;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很多东西其实是相通的,我们“在大学里去做好”和“在社会上去做好”所需要的这些能力是相通的。我觉得不存在“校园和社会是割裂的”这种说法,比如“我现在先怎么怎么样,然后我到了社会、工作以后再怎么怎么样”,这其实都是不太切实际的。就像工作和生活,我们平时也很难完全分开嘛。对于你说的这个方面,第一,个人的心态要摆正,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自强自立的性格和品质都是对你们有利的;再一个,在企业里,学习力和表达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习力在校园里也很重要,它通常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成绩,不过在企业就不但是通过成绩这个单一的形式来呈现了,而是非常多元化的。我觉得这是你们需要去领会的东西,社会评价和企业评价都是多元维度的,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就意味着我们要去关注应该呈现的点是哪些;关注到、做到、呈现出来这三点缺一不可。像饺子一样,肚子里什么都有,但是呈现不出来,这在企业里是非常吃亏的。所以你们在这个方面要多做准备——当然光靠说(来呈现)是不行的,可以通过走进企业实习的方式,多理解、多观察。
Q:师姐您现在是一个领导层的人物了,肯定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很清晰的认识;那么当初您在我们这个年龄,处于人生迷茫期的时候,是怎样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的呢?
苏:其实对于毕业生来讲,我觉得可以给自己两到三年的时间来探索方向。一般我们的职业生涯就是——(步入社会)三年以内,我们可以多历练,可以多选择几个岗位去体验、补短板;但是三年或者五年以后,大部分人应该要能够找到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选择自己的长板去发展。在企业里,努力的方向应该有两种,一种是成为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专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职技术人员),另一种就是成为管理人员。对于成为管理者这件事它本身对专业方向的要求不是很强,因为管理基本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相通之处;但是做管理者要有做管理者的潜质,因为在一个企业里面,管理者的比例比较低,基本不会超过20%,也就是说大概80%的岗位都是专业岗位。如果你要选择做专业岗位,那么三年之后一定要能找到自己最长的板——我刚说1-3年内都是补短板,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个综合的发展,那么三年以后,就要确定一个目标,去发展自己的长板,比如说做策划、制表格或者能够比别人更好地理解业务、说服客户,总之就是能在某一个点上比别人更出彩。并不是所有管理学院的学生出来都是管理者,也可能是财务专家、招聘专家、营销专家等,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反复做、用心做,成就感、自信心就会比较强。
Q:非常感谢师姐的分享!众所周知,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由于疫情的爆发,不仅是中国,包括世界上大大小小国家的企业都受到了一些冲击,那作为企业和个人,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去度过这个难关呢?
苏:对于山大这样985、重点院校的同学,你要说难关的话,我觉得也不会(是)太大(的难关),底层的一些的相对比较大;我的看法——疫情可能给了我们一些挑战,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这些时间里面,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提升自己,学习一个新技能、锻炼一项能力;珍惜这段时间,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发展方向也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比如说你今天进行这个采访就是很好的,你通过和一些成功的人士去聊,收获的肯定就要比哪些没有做事的人要多得多。核心还是在于要苦练内功,我们不能通过这几个月就判定它是一个难关。另外,还是要主动寻找,我相信就算今年再困难,大多数企业肯定还是有用人需求的,主要就在于你是否愿意自己去寻找,有的人可能会说哎呀这个企业太苦、那个企业评价不好、那个企业加班又多之类的,这样挑挑剔剔地过来我们就觉得没有机会了,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抓住一些眼前的机会,积攒能力和经验,为更好地机会打基础,我大概的想法就是这样。
【采访片段 · 寄语】
Q:山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咱们管理学院也即将迎来35周年院庆,学姐有没有一些话想对山大或者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说呢?苏:作为学姐,希望咱们山大管院的学弟学妹们既能坚守初心,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也能与时俱进,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期望大家一路打怪升级,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结语:在这次采访中,苏玉玲学姐的每一句话都闪耀着她心中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的态度与精神。无论是选择重新进入校园提升学识还是勇敢接受工作中的挑战,她总是以一种进取的姿态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在谈到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与建议时,学姐深刻又准确地切中了当下学生普遍困惑的痛点,分享经验时真诚而又不失深度,句句发自肺腑。感谢苏玉玲姐的倾情分享,希望我们管理学院的在读学子也能像苏玉玲学姐说的那样:坚守初心,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也能与时俱进,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活出精彩人生。
本次的采访分享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春同路”寻访旅程的最后一站,回顾十天的采访活动,八位管理学院优秀校友的自我讲述与忠言仍在脑海中萦绕。在管理学院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青春同路”8位成员全程积极投入到寻访活动的进程中,从前期资料准备到正式访谈,再从整理记录到撰稿发文,每一份材料的取得与推文的呈现都与整个团队的倾力协作密不可分。寻访的终点与秋意一同来临,但学姐学长们燃烧的进取热情与奋斗的光辉将会成为管理学院后辈前行的力量,在今后激励和陪伴着我们不断求进。
苏玉玲,2011级山东大学管理学院EMBA,任浪潮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浪潮大学教务处处长,浪潮博士后工作站副导师,高级经济师。同时担任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职业发展导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校外导师、山东师范大学MBA合作导师,以及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山东工委会秘书长等职务。
采访及整理:王俊奕、裴诚然
撰稿:刘乐怡
『贰』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春同路”团队寻访优秀校友刘炫飞先生
【青春同路,携手共行】管理学院校友寻访(三)
夏风轻吹连天叶,共叙经年校园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建院已久,培养了众多能力与品质出众的优秀学子,在这个夏天,管理学院“青春同路”社会实践队寻访了几位已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杰出校友,通过共叙校园记忆、回顾曾在山大管理学院走过的多彩青春、分享职业生涯体会,使在校生更深刻地感受管理学院榜样校友的出众品质,让不同年月的青春路之间建起桥梁,为管院学子今后的求索旅程点一盏明灯。
8月11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暑期寻访优秀校友“青春同路”团队通过线上采访形式开展了此次寻访活动。本次寻访的对象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优秀校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炫飞先生。
正式访谈开始之前,寻访人员通过对学校的初印象、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等话题拉近距离,随后从求学历程、事业发展及对山大学子的建议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
在求学历程部分,首先采访了刘炫飞决定重新踏入校园的原因。了解到一方面是想通管理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突破工作上的一些瓶颈,另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人脉有利于未来工作发展。刘炫飞先生对山东大学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表示肯定,并且提到了一些令他印象颇深的老师及课程,如:管理学院院的陈志军副院长的公司治理课程;夏英晓教授的商务英语,北航陈志超教授讲的组织管理学。接下来谈及在山大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刘炫飞分享了自己参加第八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经历,强调戈壁赛它的精神本身就是理想、行动、坚持,参加的人都是一些企业家或者企业高管,他们都是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这个活动对于他来说非常有意义。此外从13年到去年一共7年时间,刘炫飞先生连续7次参加戈壁赛,很好地践行了了他所提到的“理想、行动、坚持”。
在事业发展部分,首先了解了山东大学这个平台对刘炫飞先生事业的意义,意义主要有三点。第一,理论知识更加丰富,理论可以和一些以往的经历、经验相互映证、相互结合。这种理论与经验的相互作用使以前实践的经验有了理论支撑,也使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在工作中有一个更好的发挥。第二,在与EMBA同学相互交流时,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行业信息和营销模式,此外能够学习、借鉴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在管理、营销方面各自的优势。第三,课堂上包括课后的一些交流、聚会,都能从优秀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接下来,谈及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刘炫飞先生说他始终信奉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用心,只要你想去做什么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认为所谓的困难其实更多的是内心对自我的一种禁锢,所以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干得很好。
对山大学子的建议部分,采访同学问出了许多同学的困惑:对本科生同学来说,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而实践经验相匮乏,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刘炫飞先生就此给予了解答,他认为同学们现在在学校学习理论的知识,实践的经验不够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他强调在学校里面同学们应该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扎实一些,在步入社会之后再不断获取实践经验,这个时候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就更快地悟,更多的体会,更速度地获得提升。最后他总结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学校里面学好理论知识,到社会上以后,实践为零,这就需要同学们多看、多听、多动、多跑、多动脑。接下来又谈及了在何明确目标的问题,刘炫飞先生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他的看法。要先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有很多事情不会那么理想化,喜欢的事情也不一定都是能去做,也不一定恰好有喜欢的事情可以去做的,但是还是要坚持。他说其实没有什么不行的,在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是自己感觉差不多、还算喜欢、能坚持做,最终还是会有所成的。
以下是部分访谈记录
【采访片段 · 校园回忆】
Q1那师兄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山东大学作为您继续深造的平台呢?
刘:因为我在山东工作了很多年,差不多十多年了之后,觉得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瓶颈,就想来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系统的知识,同时也再进一步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脉吧.。
Q2师兄您在学校上课期间有没有最喜欢的一门课或者是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呢?
刘:应该说很多课都是质量比较高的,就比如说像当时的管理学院院的陈志军副院长,他的公司治理课程;另外还有夏英晓教授他讲的商务英语,北航的陈志超教授讲的组织管理学,这些应该都是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
Q3师兄你们在EMBA应该也是有班级的吧?那您当时有没有跟班级一起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呀,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有的,因为当时咱们山大还是组织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比如说我们去美国的游学啊,还有参加全国商学院的戈壁挑战赛,这都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影响的活动。
Q4那您当时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有没有取得一些小骄傲的成绩之类的?
刘:有的有的,因为我是12年春季入学,13年就报名参加了当时的全国第八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这个戈壁挑战赛都是全国各大高校的EMBA的同学参加的,当时我也是代表咱们山大组队的总队长,同时也是A队的队员。因为A队是比赛队,它事先要跑完120公里的戈壁沙漠,当时我们队员也是提前几个月就开始锻炼、训练,比如说和我们的队友一起跑步什么的,比赛的时候在戈壁上也是跑得非常地艰苦,但是大家都坚持下来了,几乎所有队友都拖着伤病,但是都坚持下来了。大家在戈壁上这种毅力和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因为戈壁赛它的精神本身就是理想、行动、坚持,参加的人都是一些企业家或者企业高管,他们都是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所以这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跑完A队以后,可以说就深深爱上了戈壁挑战赛,所以从13年到去年一共7年时间,我都连续上了7次戈壁了,每年必去。今年因为疫情原因,隔壁挑战赛调整到了10月份,今年我也又报名参加了戈壁挑战赛公益大使的选拔并且成功选上了。公益大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是由各大商学院的老戈友并且是当过队长的队员组成的一个公益组织,在戈壁上完全是一个中立的身份,做一些院校对接、赛道上的服务,包括伤病学员的照顾或者是及紧急救治这样的一些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咱们还向来参加挑战赛的戈友进行宣传、带动大家来做公益活动的一些活动,就比如说一些贫困山区的小学支教、好校长培养计划(对贫困地区的一些小学或者中学校长什么等等,还是做了挺多的一些公益的活动。
【采访片段 · 职业随想】
Q1师兄我还想了解一下就是您来山大深造,山大给您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对您的事业发展拥有怎样的意义呢?
刘:就事业来说的话,第一呢,因为我很多年前就开始做这个销售管理的工作,以前觉得管理都是凭感觉、凭实战探索出来的一些经验,在学习之后感觉从理论上来说要更加丰富一些了,理论和一些以往的经历、经验相互映证、相互结合,以前实践的经验有了理论的支撑,我们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也在工作中有一个更好的发挥,所以说我觉得这还是蛮好的;另外呢,本身EMBA的同学也都是一些企业家或者说是某些大企业的高管,大家在相互交流的时候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行业的讯息和营销模式(因为我选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嘛),包括大家所在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在管理、营销方面各自的优势或者说是值得借鉴的地方,这都是对我的工作一种极大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很多EMBA的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在上学的过程当中,因为同学们经常在一起上课,包括课后的一些交流、聚会,也都从这些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一些比较好的方法。
Q2那师兄您还有其他方面的提升吗?
刘:嗯,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包括个人的一些心态呀、思想啊、行为方式啊、沟通交流啊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采访片段 · 学长建议】
Q1因为师兄您刚才也说到了在来山东大学深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后来通过理论的学习,有了理论支撑,才对您的事业包括生活有了特别大的帮助,那像我们这些本科生学弟学妹们其实也有类似的困惑。因为大学毕竟还是一个象牙塔,尤其是对我们本科生来说,理论知识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像一些实践经验相对来说会比较匮乏,那么我们想请教一下师兄您对我们这样一个普遍的情况有没有一个意见或者建议呢?
刘:我觉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要有它的一个过程,都要有相应的经历对吧。比如说像这个唐僧取经,他们取的到底是经书还是这个十万八千里的经历,换句话就是到底是经历更宝贵还是经书更宝贵。以前看这个可能就是看热闹,现在年龄大了,经历得多了以后才觉得他们师徒四人取取经可能更多取的是经历。那你们现在在学校学习理论的知识,这个实践的经验肯定是不够的;步入社会之后呢,肯定还是要去从零开始来学习一些实践经验,那么这个时候呢,你的理论基础学习得越扎实,可能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更快地悟,更多的体会,更速度地一个提升,所以说在学校里面还是要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扎实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工作的实践当中。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你是必须要经历的,但是呢,能够提高得快或者慢,这个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了,还有你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的丰富程度了。就像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参加戈壁挑战赛的我们,有的很快就到达了终点,有的却很慢才能到达,有的花四个小时,而有的却要花5个小时。那为什么他们就能够快呢,同样都是零基础联系跑步的,这只能说他们平时练习得比较多,他们的配速就会快一些。距离都是一样的,你比如说,你们毕业之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迈向远处有一个终点,我们就暂且把它叫做成功吧;那距离都是一样的,谁才能够更快地抵达成功或者抵达一个又一个成功呢,这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速度,学习能力强,领会的时间短 ,提升的速度就快,你就可能能够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说呢,这个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吧,在学校里面学好理论知识,到社会上以后,你的实践为零,这就需要你多看、多听、多动、多跑、多动脑,每个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作用,你领会到了,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成长。所以只要多动些脑,我觉得对自己来说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Q2嗯嗯,非常感谢师兄能够给我们分享这样一些经历和经验,听完以后我真的是感觉自己豁然开朗一般。因为我们在学校接触的都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少有机会说能够跟社会上的一些精英人士去进行这样一种对话。而且这些经历和经验是学校里的老师和我们任何一本书都不能够教给我们的东西。我相信师兄在今天能够在您这个行业取得这样一些成功,期间肯定也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和挫折,想问一下当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您又是怎样去克服或者说是怎样调整自己的?
刘:说实在话,我觉得我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少的,或者说我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从来不觉得很多困难是困难,别人眼中觉得很难的事情我都从来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因为我始终信奉什么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用心,只要你想去做什么事情,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任何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只是说你怎么去解决、从哪个角度去解决,每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只是你找到了或者没有找到。所以说我觉得所谓的困难其实更多的是内心对自我的一种禁锢。我觉得还是要有自信,我这种人呢,还是比较幸运的,我觉得我的这种幸运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于我的这种自信。从毕业我什么也不会,我也觉得将来无论我干什么我都能干得很好。因为我觉得,第一,我为人处世非常的踏实、实在,不回去坑害别人,不会去违背自己的良心道德,更不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儿;第二呢,我觉得我也不比别人笨,我也是手脚齐全、头脑健康的,什么都有,我不会的可以去学,学会的东西我再去用,然后再不会的就向优秀的人、会的人请教,我觉得这样就没什么难事是解决不了的。Q3从师兄刚才一番话中,我看到您也是从当初的迷茫,不断地走弯路,然后一直到现在,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这样过来的,才取得现在的一番成就的。那当初您在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您又是怎样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人生方向并为之奋斗的呢?
刘:首先呢,我觉得无论要干什么,干一件事情要先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呢,有很多事情不会那么理想化,你喜欢的事情也不一定都是你能做得了的,也不一定恰好有你喜欢的事情可以去做的,但是呢,我觉得还是要坚持。因为从走戈壁之前呢我也理解过这个理想、行动、坚持,坚定最初的一个目标然后朝着它前进,速度快的势必会到得早一些,但是慢也不是说不能抵达终点,三个小时能到的换另一个人5个小时最终也能到,就这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最终肯定都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我这个人呢,真的就特别的专一,我所在的这个企业,从我毕业之后就进来了,20多年没有跳过槽,换过单位,不像很多同学刚毕业就来回地折腾,这个企业感觉不行就到那个企业。其实没有什么不行的,你到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是自己感觉差不多、还算喜欢、能坚持做,我相信都还是能够有自己的成就的。
结语:
刘炫飞学长一直说自己运气比较好,一路上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但其实是他努力配得上运气。并不是说运气有多好,而是凭着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学长是我们这些晚辈敬佩和学习的榜样,我们走出社会以后也会努力像师兄一样慢慢地找到自己今后一直、努力发展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采访、记录整理:裴诚然、王俊奕
撰稿:刘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