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哲学院博士生导师
㈠ 泣求人大研究生初试的分数线
单科分数线政治50,英语50.专业课90,90总分32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冯俊教授
近期论文:
1.Western Philosophy Studies in China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2007.No.1.
2.让-保罗•萨特和以塞亚•伯林自由观之比较,人民出版社 《哲学家》,2006年10月。
3.哲学之树常青,《光明日报》,2006.11.6。
4.儒学的人文精神,《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
5.怎样将大学办得让人民满意,《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0期。
6.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新批判主义哲学述评,《当代法国哲学诸论题》,人民出版社,2005.3.
7.德里达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精品与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特点的重新审视,《法兰西思想评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9.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中华读书报》,2003.12.31第15版
10.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软科学》,2003.1
11、树立良好学风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精神论运动”哲学思想述评,载《思辨之幸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冯俊,1958年生,湖北省英山县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领域:外国哲学,特别是法国哲学和英国哲学。英语精通,法语熟练。著有《笛卡尔第一哲学研究》、《当代法国伦理思想概论》、《法国近代哲学》、《开启理性之门》、《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行走于教育与哲学之间——冯俊教育讲演录》等著作、译著、教材十余部,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获奖:
1、1993年被国家教委选入“全国作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的100名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出国项目
2、国家教委 “优秀教材二等奖”,《西方哲学史新编》)(集体奖中主要参加者,1995)
3、北京市优秀课程二等奖,“西方哲学史课程”(与张志伟,李秋零三人一起合得,1997)
4、 1997年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1997—2000)
5、1998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2001年入选为“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1-2005)。
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年。
8、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论文一等奖,“树立良好学风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保障”(独著,2004.8)
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第一作者,2004.11)
10、北京市委宣传部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2006.10
11、北京市教工委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体会文章一等奖,2006. 10
1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开启理性之门》(个人专著),2006.12
13、教育部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法国近代哲学》(个人专著),2006.12
14、北京市 “十五”期间教育外事先进个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选。 社会兼职: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组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学会顾问
中国人权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研究员
韩东晖,山东济南人,1971年生,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西方哲学、英美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语言哲学比较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撰写《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主编)、《西方哲学史》等教材。译有《牛津西方哲学史》、《劳特利奇西方哲学史•第一卷》(合译)等。主持建设“哲学在线”网站。
讲授课程:
西方哲学导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西方哲学智慧
外文哲学原著选读
西方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研究方法
林美茂,1961年生,福建人。日本爱知大学学术博士(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古希腊哲学,日本哲学,公共哲学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日本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
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
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
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成员
聂敏里,1971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
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中国人民
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获得教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至今,现在学术专业职称为副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哲学的
教学和研究,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方面
有专门造诣,开设有多门研究生专业课程,并长期教授研究
生古希腊语。
欧阳谦,1958年生,贵州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解放》、《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西方哲学智慧》。
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术委员
台湾中华仁学会学术委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㈡ 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常晋芳,1976年出生于山西,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自2009年9月起,他在人大哲学院任职并指导硕士研究生。此前,他曾于2008年至2009年担任讲师,2006年到2008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6年在中山大学担任讲师和所长助理。
在教育经历上,常晋芳的学术道路始于1999年,他在中共中央党校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崔自铎教授,其博士论文探讨了网络哲学。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和全球化与信息化问题,曾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处秘书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认识论研究分会秘书,还曾负责多个学院的班主任工作。
他的学术成果显著,专著《网络哲学引论》获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资助,他还出版了多部独著和合著,涵盖了网络哲学、全球化、中国大众文化等多个主题。在学术期刊上,他的论文探讨了全球化主体、网络伦理、当代中国文化走向等问题,展示了其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除了学术研究,常晋芳还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研究和教育部的重大课题,以及关于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研究。他的工作不仅限于学术界,还包括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报告,如网络文化发展和管理的研究。
㈢ 人大美女博士举报教授骚扰,王教授65岁脱衣秀身材,录音太疯狂!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迪实名举报其导师,即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导王贵元教授。王教授被指控于2022年5月21日性骚扰且强制猥亵学生王迪,并要求与学生发生性关系。王迪因拒绝遭到报复,被迫在两年内面对老师的威胁,无法毕业。
两年间,王教授步步紧逼,王迪试图通过录音和视频曝光这一不公。录音内容揭露了性骚扰的实情,没有任何辩解余地。王迪试图用“父女关系”来缓和局面,但导师持续无视其拒绝,导致气氛窒息,情绪愤恨。
整理文字版,导师与王迪的对话片段如下:
导师试图拉近与王迪的关系:“不是说好是父女吗?”
王迪回应:“父女是血缘关系以外的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不能有亲密接触。”
导师却提出:“那不行,我们可以亲一下。”
王迪坚持:“不行,不能有这种接触。”
导师继续试图接近:“你可能不了解,男的觉得身心交流很重要,但小棉袄关系更长久。”
王迪明确表示:“当小棉袄更长久,但不能有这种亲密接触。”
导师则不断强调:“当小棉袄可以一直保持关系,与我交流。”
对话中,导师多次试图超越师生界限,王迪则坚决抵制,强调其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必须保持在师生范围内。
王迪将证据整理成视频,录音揭露了导师的猥琐行径。她在网上公开了视频、聊天记录以及录音,希望得到公众的支持与转发,以揭露此事并要求正义的执行。
㈣ 中国现代哲学奠基人
石峻(1916~1999) 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 。
湖南零陵(今永州市)人,曾用名石易元、石凤岗等。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等。他执教六十年间,先后开过“哲学概论”、“伦理学”、“老庄哲学”、“孔孟哲学”、“逻辑学”、“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哲学”、“印度哲学”、“中国佛学”、“中国哲学史原著选读”等十余门课程。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出过不少专著,还研究过佛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个人简介
石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及顾问、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99年4月15日在北京病逝。一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成绩卓著,人称“石公”。
编写著作
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汉英对照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并参与《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思想资料》的编写工作。
个人履历
1916年,石公生于湖南零陵(今永州市),自小在其父的教育、熏陶下,接触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书籍。中学时代,石公的理科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深得当时长沙广义中学校长的赏识。他因为对“国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兴趣,自学了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大纲》,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哲学。后来,又在数学教员杨炎和的推荐下,细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当时只有上卷),于是立志到北京去读哲学。1934年,终以优异成绩被北大哲学系录取。在大学期间,他几乎选听遍了北大所有文科著名教授的课,同时还保持了自己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1938年,石公留校任教,为其导师汤用彤做助手。1948年,受聘于武汉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并兼任武汉大学图书馆主任。1952年,石公到北大,与冯友兰、张岱年等教授一起在国内首开“中国近代哲学史”课程。1955年,为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又被调入人大,任哲学史教研室主任,1963年晋升为教授,兼校务委员。1981年,在国务院批准下,成为中国首批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