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包教授
⑴ 谁知道助研经费能否提高博士的指导质量
高校中“助研经费”的改革刍议
为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17所高校进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涉及研究生奖助办法、招生制度、培养方案等以及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导师为其所招研究生提供“助研经费”;也即,将导师资格以及所招名额与其课题数量挂钩,那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则丧失带研究生的资格,从而变相迫使研究生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研究。例如,浙江大学的改革方案是:导师资助研究生助学金的经费按照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资助额度随当年招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而且,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就必须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
但是,这种新政在不同学科却命令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它遭到了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学者的激烈反对,如浙江大学历史教授包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另一方面,它却得到浙江大学经济学的几位教授的大力维护或支持;例如,新政的设计者认为,学校面临的是资源约束,博士点很多,博士导师很多,在国家出钱的情况下,人人都想多招学生因而有必要引入这个“价格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这个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如果评价这种新政呢?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新政实际上只看到西方研究生培养的表面现象,却没有进步分析这种不成文规则的成因。
其实,欧美高校之所以会存在导师提供“助研经费”的现象,是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西方人往往非常实在和功利,他们在选择读博士学位时首先考虑的是为此付出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如果没有足以应付生活的奖学金,除了那些确实沉迷学术的人之外,就只有“傻子”才去读博士学位了。
[1]究其原因,在西方社会是否获得博士学位对未来的收益并无多大影响甚至还会有负面影响:一者,不仅获得博士学位后能够获得的收入总体并不高,而且也很难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来来改变目前的生活;二者,研究性机构以外的单位一般都不愿聘用博士,它们更喜欢具有朝气和活力的年男人,而认为博士生已经太“老”了以致失去了开创性和活力。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环境,西方高校招收一个博士生(尤其是本国的)所花费的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因而那些科研经费不多的高校就要求那些乐于招博士生并由此获得收益的博导们自己承担,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只有承揽了足够课题的老师才招博士生的现象。
尽管如此,也存在很多反例:一者,任何院校都有各种类型的研究生奖学金,申请到这些奖学金的博士生是不需要导师额外支付生活费的;二者,大多数人文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都不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有的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更多地则是学校给老师相应补贴;三者,随着大量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人在没有奖学金或者奖学金非常少的情况下也愿意到这些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因为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往往可以带来高额收益),因而越来越多没有课题的老师也都在招博士研究生。
然而,中国的社会环境却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一者,崇尚教育一直是儒家社会的传统,因而攻读研究生学位以获得更多地知识本身往往就是很多学子的直接目的,而并非一定要将学位与收入一一对应、挂钩,因而即使自己提供经费也有大量的学子仰颈待入;二者,当前国内高校一般也不需要负担多少博士生的生活费:除了大量博士是自费的外,即使那些公费生也主要是免去学费,所谓的生活津贴是微乎其微了。在这种情况下,硬性规定将招收的博士生名额与课题挂钩,不仅限制了那些愿意花费成本来追求知识的学子,而且也使得一些课题资金非常有限的人文社科尤其是其中基础性研究的发展陷入绝境。
实际上,当前国内博士生招生中的最大问题不在费用负担问题,而在博士生的学术质量问题,改革的目标也是在解决博士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对博士生的招生进一步规范,对博士生的培养过程进一步合理,对博士生的培养结果有合理的评价体制。譬如,需要对那些在职博士进行更为更佳的规范(包括本校在职的教师以及政界、商界通过特定关系来混取文凭等等),这些问题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但是,那些主政者却往往置这些熟视无睹的问题于不顾,硬要模仿万里之外的西方社会来搞所谓的“国际化”创新。问题是,这些“国际”措施能够解决国内高校目前所面临的真正结症吗?
显然,将博士生招生数量间接与课题承接挂钩的改革只会对当前学术研究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应:一者,它让那些本身因游刃于社会各界而垄断各种课题的“闻人”垄断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这些人原先就不怎么从事理论研究,而新政使他更名正言顺地让学生干活,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博士生质量更差;二者,一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就会转嫁这个费用,或者只招带着课题来读书的学生,或者直接由学生付这笔经费,从而不仅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而更有利于官员、商人攻读博士,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不要说,这种改革严重误导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取向。事实上,社会科学的学习首先要夯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缺乏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就从事所谓的课题研究是非常荒谬的;然而,那些研究生们有几个具有了理论研究的能力?让他们去研究的那些课题能有多少理论和学术价值?
⑵ 浙江大学教授有哪些
浙江大学教授全部名单如下:1、长聘教授(3人):公共管理学院:方恺;电气工程学院:吴立建;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
2、长聘副教授(15人):文学院(筹):金进;教育学院:彭玉鑫;公共管理学院:俞晗之;物理学院:GENTARO WATANABE;化学系:洪鑫,王林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江伟;能源工程学院:陈东、范利武;海洋学院:THOMAS PAHTZ。
3、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林涛;环境与资源学院:逯慧杰、杨武;动物科学学院:HE FANG;医学院:徐贞仲。数学科学学院:冯涛、王伟、徐翔;物理学系:谢燕武、颜波、郑毅;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李峙;机械工程学院:尹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秦发祥。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
⑶ 浙江大学四大才子
浙江大学“四大才子”分别是郑强、余潇枫、叶高翔、褚良才。
1、郑强
郑强教授是浙江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其激情洋溢的讲座和对教育的深刻见解而闻名。他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关怀而受到广泛尊敬。郑强教授的讲座往往能够吸引大量听众,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也在教育改革和学生思想引导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郑强教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研究:郑强教授致力于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提出了被国际上誉为“Th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变“两相”模型。他在多相、多组分复杂高分子填充体系流变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科研项目:郑强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3、学术论文:他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S Nona、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Macromolecules、J.Rheo、Soft Matter、Polymer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489余篇,SCI他引4600余次。
⑷ 浙江大学哪位老师比较有威望
浙江大学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拥有众多优秀的教师。然而,要评判哪位老师比较有威望并不容易,因为这涉及到不同学科领域和个人观点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在浙江大学具有较高声望的老师:
1.陈纯院士:陈纯院士是浙江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是国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曾获得多项国际学术奖项,并且在多个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2.郑筱萸教授:郑筱萸教授是浙江大学的一位杰出教授,他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他也是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3.王志刚教授:王志刚教授是浙江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他在化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他也是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会员。
4.张明教授:张明教授是浙江大学的一位杰出教授,他在经济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他也是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⑸ 浙江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有好多口碑很好的课,但总也上不完呀!希望毕业之前再打卡几节!
1. 苏德矿老师的微积分课
矿爷的课不必多说了,名声在外,每次上课连地上都坐满人……然而我还没上过,呜呜呜。听说矿爷开了慕课,大家都有福啦!
4. 杨冀辰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概课)
杨老师特别有气质,光欣赏老师就够了哈哈哈。他对学生还特别好,上课讨论氛围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