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张国华

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张国华

发布时间: 2025-01-20 15:35:36

A. 郸城有哪些名人

周洪文,男,1965年7月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99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农村区域发展;农业技术经济。主要承担课程: 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项目投资评估。
谢易坤,1971年生,河南郸城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佛教大学考古专业,获易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中华国际风水研究院院长、香港“风水水起”电视节目特邀嘉宾,山东佛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易学研究协会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道教协会河南太清宫分会会员,中国佛教协会河北分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协会会员。
周胜,1961年生,河南郸城人,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理化专业,2001年毕业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扬州职工大学校长,教授,东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

魏新:周口郸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博士。现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正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245亿元。
柴建方:1943年生,河南郸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书协副主席、贺兰印社社长。中国书协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99中国百杰书法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书法艺术家。
孙学敏:教授,在读博士。1963年生,河南郸城人。1985年郑州大学经济系毕业,2004年3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学习西方经济学、经济决策学、数量经济学。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郑州大学商学院硕士导师,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曾任国际经济与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国际贸易系主任、郑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郑州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寒心:原名:张国华。男,1982年生,河南郸城人。<<文学与人生>>杂志社特邀记者; <<诗选刊>>特约创作员,2000年腾王阁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少年组一等奖,2000届香港环球书法比赛银奖得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当代"小张颠"之称。主要作品<<一生誓>>、<< 英雄颂>> <<母亲>> 。
马艳丽:英文名:Mary Ma,女。1974年生,河南郸城人。1991年 河南省赛艇比赛冠军。1995年 上海首届国际时装模特大赛冠军。1996年 上海青年岗位能手、上海青年突击手。1998、1999年 ’98、’99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时尚大奖-中国十大名模首席”;2000年 被评为中国国际时装周时尚媒体评委年度四大时尚人物之一。

B. 张国华的工作经历

1985年07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法医学专业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在法医学系法医病理学教研室工作,任助教。1990年07月获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3年06月获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年6月-2007年12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神经科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2年12月晋升为讲师,
1999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0年被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9月晋升为教授。
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主要承担法医专业本科生《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专业英语》,非法医学专业本科生(包括六年制、七年制)的《法医学》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规划教材《法医病理学》第二版、《法医毒理学》第三版,主持编写了校内教材《法医病理学实习手册》。
科研工作:
在科研工作中,已在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第一作者),先后承担了省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沈阳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目前主要从事阿片类药物依赖形成机制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了海洛因、吗啡、度冷丁慢性依赖和自然戒断可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和变性、坏死等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神经细胞凋亡与药物依赖的关系。参加编写专业著作《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病理学》(第一版)和《法医学辞典》(第一版)。作为主要完成者,获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作为研究生导师,每年招收和培养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
法医学鉴定工作:
除科研、教学及培养研究生等工作外,还承担和参加省内外司法机关和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并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内外疑难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C. mba好考吗,考了有用吗

读mba有什么用?

读mba有什么用?你是因为什么而读mba,一时的兴起,想先了解了解?看见身边的朋友同事也读了,就跟风也读一个mba?

当你参加mba院校的面试时,基本上考官首先要问的就是,你为什么要读mba,读mba有什么用?所以,如果自己从开始报考mba都是犹犹豫豫的状态,那么后面在职mba课程学习,都没有办法去投入,两天打渔三天晒网。

我们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读mba有什么用?总结一句话投资自己。缺哪补哪,学历不够补学历,人脉不够补人脉,管理能力不够的加强能力。明确了这些目标,知道了最终的方向是好的,那么就算中途道理曲折,也要努力克服。

读mba提升学历这块,对于很多专科,这部分人很多都有一个名校梦。尤其是自考本科,中专自考大专,高中自考本科的等等,读mba提升学历这块尤其重要,毕业了之后就是直接硕士学历了,很多用人单位会首先看到这点,那么就是很好的一个敲门砖了。

读mba扩展人脉这块,很多人一直觉得自己在所在的领域是佼佼者了,平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呆的很舒服,换到了大圈子,才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各种行业都接触,认识一些利益相关的朋友,关键时刻能够帮自己一把。

读mba加强管理能力这块尤其是人事管理,会有很多机会进入到大型的管理实践当中去,团队中成员任务如何协调,如何管理一群人更好的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读mba,他不是一个你事业上的唯一捷径,更不是你事业唯一的跳板,所以我们专业领域的能力还是要不断加强的。读mba只是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

昆山教学点 地址:昆山崂山路9号人才市场2楼 67138889

D. 什么是MBA

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
MBA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现时不少学校为了开拓财源增加收入,都与世界知名的大学商学院学术合作,销售他们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分三种: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职者或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
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s Administration,简称MScBA )。
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份商学院为MBA项目投放的广告就达到了5500万元,但报考人数却出现明显下降
虽然已经读了几个月的MBA辅导班,在最后时刻郭永还是放弃了2004年MBA考试报名。
“MBA毕业后,我能否找到一个跟现在一样好的工作?”将来的就业状况是郭永最大的担心,他现在是上海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与郭永思考同样问题的几个“考友”最终也暂时放弃选择攻读MBA学位。
郭永及其“考友”的放弃直接体现在了2004年MBA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上。来自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表明,在各院校招生计划没有大规模调整的情况下,报考2004年MBA入学考试的人数较2003年下降了11%,其中北京下降了17%,上海下降了5%。数字表明,超速发展的中国MBA教育伴随着冬季的到来已悄悄进入熊市,这将促使MBA教育褪去浮躁,理性回归本原。
理性熊市
在快速降低的数字当中,曾经最为风光的国内第一梯队的商学院感受深切。对比近几年的MBA报考数据,报考2004年清华大学MBA的考生为2314人,此前的2002年和2003年分别是4482人和2871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4年计划招收320名MBA研究生,但报名人数仅有1454人。上海交大从2003年的2000出头下降到了1200多人,复旦也首次出现了下降,由2003年2600多名下降到2200名。
与清华、复旦等MBA教育的第一梯队相比,今年新增25所院校的MBA招生面临更大的挑战。据来自上海理工、上海大学、苏州大学等校的消息,这些学校多计划招收MBA研究生在40-60人左右。
“就目前报名情况看,新增的这25所院校中的部分院校在MBA招生开课方面可能会存在很大问题。”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绍濂教授说,有可能有的院校的MBA不能如愿开课。
而来自教育部的消息是,国家在MBA教育方面还将增加新的院校。在10月20日由交通大学主办的“2003年中国MBA发展论坛”上,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纯均说国家的政策是鼓励一些院校“为培养当地人才做出贡献”。
“要读MBA的人有了更多选择,他们或许在充实了工作实践后直接读EMB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国华说,他们的选择还有MPA、工程硕士、法律硕士等,MBA不再是惟一的选择。
另外,国外各类商学院纷纷抢摊中国市场,也夺走了一部分生源。自去年开始,仅记者本人被邀请去参加的诸如来自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商学院的项目推广会达十几次。
“2004年MBA报考人数下降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压力有一定的关系。”郑绍濂教授说,如同郭永的例子正是如此。
郑教授说,前几年的MBA高峰其实也是此前积累的“量”释放的过程,经过前几年的释放,现在MBA将逐渐进入到理性平稳的发展轨道。
但郭永的判断则来自他所知的市场对MBA的态度,“MBA不再是一张头等车票了”。
“前几年MBA地位的窜升使人们理所当然地把这张文凭当成一张头等车票,凭着它可以得到理想中的高薪,奔向光明的职业前程。”但时到今年,那些MBA学子们突然发现,市场上愿意给他们检票的人是那么的少,那种动则急聘数百名MBA的场面都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招MBA。
“MBA是商业精英,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一位正在找工作的MBA抱怨院校的大量扩招计划。
从绝对速度看,MBA在中国多起来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1991年全国招生MBA80多人,到2003年9月,全国MBA累计招生超过了82000人,EMBA招生人数超过4000人。招收MBA的院校从1991年的9所发展到2003年的87所。
但与庞大的中国经济相比,中国MBA的数量又显得微不足道。北大光华张维迎教授计算说,中国有600万家企业,如果每家企业只需要一个MBA,那就是600万人―――市场对MBA的需求何其大。
但还是有那么多的MBA似乎找不到工作。张维迎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MBA还不够多。张国华也持同样观点,他说MBA学习的更多是一种交流语言,共同的表达范式和思维方式可以使MBA在一个组织中得到更大的认同。
在这种说法之外,企业老总们则认为MBA的“价高质次”才是问题所在。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俊曾对MBA的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过于理想化、缺乏职业精神提出批评。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企业对MBA“质量”的满意度只有3.4%。
显然,2004年MBA报考人数的下降直接体现了市场对MBA这种产品本身的信任危机和MBA们对自身的反思。
实际上,在报考人数逐年下降的市场上,尤其对于国内的前几所高校而言,MBA的招生争夺可谓是短兵相接。商学院的广告投放量显示了这个市场的竞争状态。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商学院的招生推广广告投放了1000万元,而今年的1-9月份就达到了5500万元。
投资还是投机
“MBA抱着什么态度来学习很重要,一些学生不够勤勉努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说,是投资的态度还是投机态度对MBA来说是很不一样的,对于商学院而言也是如此。
曾几何时,MBA与“金领”被认定为同义语,考上MBA就等于预订了令人仰慕的管理职位和高薪,在中国被概括为“MBA=高薪+升职”。在这种社会普遍心理的支配下,很多人把报考MBA当做一种对人生的赌注,希冀通过MBA“一跳龙门”。
根据记者调查和相关信息也说明了目前国内MBA的“急功近利”。目前国内就读MBA的人基本有几种目的:第一,原来境遇不理想,想换个身份,扩大社交网络。而商学院也以此来吸引学员,有的商学院的项目说明直接列了一些著名企业家的名字,下面注明:“在这里你可以叫他们为同学。”可以与著名企业家称兄道弟,建立同学之谊,对一些想读MBA的人来说,想想都令人兴奋。第二类,原来工作不错,想读MBA充实自己,锦上添花。前文提到郭永为此一类。第三,职业、岗位换了,需要补充管理知识。很多技术人员调整到管理岗位后很多选择攻读MBA。此外就是一些企业总裁通过MBA提升管理技巧和领导能力。
令众多MBA尴尬的事实是,在浮躁的社会状态下,MBA投机比例不小―――部分MBA对结交“同学”的兴趣远远大于用心领会商业案例中的精髓。
“职业经理人只是千百种职业工作中的一种,不是通往功成名就的惟一道路。”陆雄文教授说,要读MBA的学员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能采取对学校盲目依赖的态度,要增加自己的准备。
“并非所有的人都合适读MBA。”陆雄文告诫那些要读MBA的人说。
据记者观察,部分MBA在管理课程中缺乏沟通和学习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一些人的MBA学习像是进了一次“美容院”。记者本人曾参与过多所院校的MBA、EMBA课程学习,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分组案例学习过程中,有大约一半的学员基本上没有参与讨论,小组的集体作业则由某人(一般是来自跨国公司的经理)操刀,或者轮流坐庄。
“如果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我可以说这是失败的MBA教育。”张国华教授说。记者与陆雄文教授和张国华教授交流中,他们均表示要有好的“教育管理”才能保证好的“管理教育”。
“以Business的方法经营MBA品牌,整合资源,重视教育质量方能长期发展。”张国华教授和陆雄文教授说,国内的MBA教育机构同样要以投资教育的心态发展MBA教育,而不是投机于市场,最后损害了MBA品牌。
张国华建议说,每个商学院都应该发挥他们自己的特色,后来院校若总是以北大或者清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不现实的。张说,中国的很多院校都很有优势和资源,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给自己准确定位,找到本学院发展的路径,对所有商学院而言现在是调整的时机。
“不怕小,就怕没有脚踏实地。”张国华强调。
“大鱼吃大鱼应该吃的,小鱼吃小鱼应该吃的。”上海大学商学院一位人士说招生情况时描述目前的商学院的生源竞争状况。熊市中,对于后来者而言如何确立自己的地位的确是巨大的挑战。
MBA同学不同运 ?故事?
“MBA没有什么用!”朱小军说。1999年报考MBA时,朱小军是江苏省某单位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公务员。4年过去了,虽然已经读完了MBA课程,但朱小军的位置还是没有变。
“当时的选择完全是一种冲动。”朱小军坦言。1999年,这个工作不到两年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沉闷乏味而坐立不安,恰逢全国都在炒MBA,仿佛读了MBA就一步登天了似的――当时网大统计出清华MBA毕业生的最低年薪是10万元,平均年薪达到22万元――这足以让月薪不到3000元的朱小军心动不已。
另一个冲动体现在学校的选择上。1999年,某高校MBA的学费从3万元上涨到5万元,同年,另一高校的学费维持3万元不变。权衡之下,朱小军报了另一高校的MBA。至于具体的项目和教师的组成实力,朱小军丝毫没有考虑。“反正排名差距不大,我就选了便宜的那个。”
之后的三年,朱小军每周五、六日,奔波于上海和南京两地之间,每周来回坐6小时的火车,三年仅车费就一万多元。不少朱小军的同学比他更繁忙,经常是提着行李箱来上课,不是刚下飞机,就是快要上飞机。令朱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每周从北京飞来上海上课的学生。这位同学曾经在上海通用电气任职,后来跳槽去了北京清华同方任事业部经理。职位的调动,仍没有使他放弃在上海的学业。
“当时我们都对MBA充满了希望,但事实是MBA的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等到我们毕业的时候,有人只找到了月薪3000元的工作。”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朱小军们灰心丧气。
“有人说MBA是投资,我怎么都觉得MBA是消费。”MBA朱小军开始明白,MBA只可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
但朱小军另一名同学宋飞则是迥异的命运。他原来是财务大专毕业,在读MBA之前,曾在南京珠江路电子商业街做会计,原有的商业经验为宋飞的MBA毕业就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业前一年,宋飞就到了浙大网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97)实习,毕业后成为了浙大网新杭州子公司的财务总监。
而与很多行政背景的同学一样,朱小军无处可去,被迫放弃了留上海的梦想,回到了原职。
更令朱小军失望的是,MBA班的人际关系在毕业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工作背景不同,现在我已经很少与他们联系。”机会和关系网,朱小军似乎一个都没有得到。
曾繁明是MBA的受益者,他是98级南京某大学MBA班年龄最长的一位。他认为MBA课程对他的“帮助蛮大”。
“MBA让我学会理性管理,而在此之前,我的管理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
曾繁明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91届的毕业生。毕业后分到外经贸部工作,1998年到经贸部子公司江苏万方网络工程公司任总经理。
“我原来是个工科背景的人,管产品生产还行,管生产销售让我力不从心。”为此,曾繁明报考了南大的MBA,“确实想学些东西”。
毕业的时候,曾繁明基本达到了他的预期。一方面他了解了从未接触过的财务知识,弥补了“木桶短板”,另一方面,他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也感受到不少启发。
“交朋友的目的不是功利的,首先是交流和启发,合作是进一步的事情。”
在1998年读书前,曾繁明的月薪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也使得曾繁明的心态趋向沉稳。
“月薪和MBA学位并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曾繁明认为,将MBA与月薪等同考虑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MBA课程让曾在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曾繁明毕业之后,再次获得了单位的提拔。

E. 请问复旦法理学考研参考书是哪些~!

复旦大学2005年法学院硕士考试参考书目

030101法学理论:
①《法律基础》张光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②《民法总论》(修订本)王全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③《法理学导论》杨心宇主编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④《西方法律思想史》谷春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30102法律史: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④《中国法律思想史》张国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⑤《中国法制史》郭建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⑥《外国法律制度导论》李昌道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⑦《宪法学(外国部分)》许宗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宪法学》张世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④《行政法总论》张世信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⑤《行政法学》(新编本)罗豪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030104刑法学: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理论刑法学》陈浩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④《应用刑法学》陈浩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刑法新教程》(第一版)赵秉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030105民商法学: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债法概论》王全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④《物权法》梁慧星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
⑤《中国商事法》王保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
⑥《合同法原理》胡鸿高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030106诉讼法学:
①②同030101①②
③《民事诉讼法新论》(修订本)章武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
④《民事诉讼法教程》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⑤《刑事诉讼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⑥《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环境法学》金瑞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④《生态环境法论》周珂法律出版社2001

030109国际法学:
① ②同030101①②
③《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
④《国际私法新论》韩德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⑤《新编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二版)张乃根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⑥《国际法原理》张乃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030180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指南》教育部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07年的基本不变

F. 武树臣简介

武树臣,1949年10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68年,他开始在山西省夏县、四川省新都县进行插队锻炼。1973年,他在四川省温江地区师范学校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82年毕业后获法学学士学位,留系任教。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文书写作等教学研究工作。

1985年,他被评为讲师,1991年被评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并于1994年成为北京大学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1996年成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2年,他担任系副主任。1993年,在张国华教授指导下,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他调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任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05年调至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担任部长。他继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招收和指导中国法史博士研究生。

武树臣担任过多项社会职务,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等。2010年,他被山东大学法学院引进为文科一级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律文化、民事审判、司法改革、奥运法律实务等。

G. 西藏民族学院是几本

西藏民族学院于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是二本院校。

西藏民族大学位于渭水之滨的古都咸阳,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期入选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

学校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是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7)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张国华扩展阅读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百业待兴,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极力反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根据西藏斗争实际,为保存基本力量,培养民族干部,为今后的民主改革作准备。

1957年3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针对当时西藏的形势,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西藏工委于同年6月开始筹建西藏公学。9月,学校正式定名为“西藏公学”。10月,中央批准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原西北工学院的校址转交西藏,作为西藏公学的校址。

1958年1月,经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张国华同志兼任西藏公学校长。9月15日,西藏公学在咸阳(原西北工学院校址)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当时,共有学员3415人,教职工716人。

1959年9月,西藏公学开办藏语文专修科,这是西藏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专科专业,它成为西藏高等教育起步的一个标志。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伟大胜利,西藏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公学在继续培养政治干部的同时,开始培养西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开设藏语文专修科的基础上,又先后创办了师范、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会计、邮电等专业,为西藏输送了一大批粗通专业技术的民族干部,填补了西藏民族干部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空白。1963年10月,公学成立专业系科,办学方向逐步向专业教育和综合院校发展。196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西藏公学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郭沫若同志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热点内容
东北大学2015年招生专业目录 发布:2025-01-20 19:23:58 浏览:765
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硕士 发布:2025-01-20 19:23:52 浏览:629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发布:2025-01-20 19:18:05 浏览:729
中北大学博士 发布:2025-01-20 19:13:07 浏览:378
中国民航大学专业分数 发布:2025-01-20 19:08:53 浏览:871
北京理工大学缓考时间 发布:2025-01-20 19:08:18 浏览:442
大学宿舍的肉文 发布:2025-01-20 19:01:32 浏览:450
安徽工程大学的专业排名 发布:2025-01-20 18:51:22 浏览:616
复旦大学应用数学考研 发布:2025-01-20 18:42:16 浏览:628
洛克菲勒大学博士 发布:2025-01-20 18:42:11 浏览: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