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识大学老师
① 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
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
你知道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吗?在大学,很多学生都要开始从老师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渠道,这时候就要和老师搞好关系。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1
1、“换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从自己的主观判断出发为人处世,因而常导致一些误解的发生。所以,若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彼此的认同和理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偏见,我们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求我们大学生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和处境去看待事情,发现他们处理问题的个性方式。只有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别人,从而找到相处的最佳途径、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先怎样对待别人。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因此,在与教师相处时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就会少一些误解和偏见,多一些理解与友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不成问题了。
2、“还原”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只有抱着真诚的动机和态度,双方才能互相理解、接纳和信任,思想和感情上才能产生共鸣,交往关系才能得到发展和深化。然而大学生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老师置于“领导”的地位,与老师交往有下级对上级的感觉。这样在与老师沟通交流时就会出现障碍,不能做到以“真正的我”去交流。其实,老师也是平凡而真实的人,也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大学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要将老师还原为一个本色的人,把老师放在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以真诚的态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互相的了解。当然,把老师还原为本质的人、和老师平等的交流并不是不尊重老师,相反,这种平等的态度正是尊重老师的体现。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要懂得向老师示弱,学生的主动示弱会使老师有被需要的感觉。遇到困难或不懂的问题要学会向老师求助请教。老师感受到学生的信赖,就会更多的和学生进行交流。
3、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要持有一种尊重的心理和态度面对老师,用语要得体,不能态度浮躁语气轻佻的和老师讲话,要有面对长辈时最起码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同学们和老师进行沟通时的先决条件。
另外,同学们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要想谈话的效果最优化,最好要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吐露心声,老师是可以成为同学们在校期间最知心朋友的人,老师在学校可以说是最了解同学们的人了。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和学习状态都在老师了解的范围内,所以如果同学们把老师当成朋友一样的.对待,主动的拉近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同学们还要注意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好在询问老师之前将自己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先和老师说一遍,让老师认识到同学们是否对自身的定位准确,在做接下来的谈话规划和具体内容,以便于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4、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有效方法
有效的沟通要建立在信任、尊重、了解的基础上。在和老师沟通前,要先确定自己想要沟通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老师了解你的想法,彼此之间的沟通会更有效。
和老师沟通的时候,要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如实告诉老师,并询问老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双方有所对比和交流,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表现,便于后期的管理。
要如实讲述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发现老师的一些做法存在问题,也要及时指出,这样才能更有效。
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彼此都要端正态度,要认识到教育不能只去依靠对方来完成,只有合作才能把问题解决好。
大学平时怎么和老师交流2
1、走入梦寐以求的大学,自由时间多了。我们几乎只有在上课时间才能见到老师,所以我们也要经常主动找老师,向老师学习!不要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等着老师来找你。
2、上课时间我们偶尔会有一些琐事,比如上厕所之类的,会离开教室一下。那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无视老师的存在,要微笑地老师打招呼哦!尊重是相互的,要互相尊重。
3、如果有对老师的讲课方式不赞同或者上课时候老师不小心讲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当要给老师留面子,掌握一定的方法跟老师讲出来,单独在一起指出来最好。
4、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发现大学老师一般都和我们年龄差不多,所以一些共同话题就比较多吧!我们也可以跟老师做好朋友哦!那样会生活很快乐。
5、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认真学习,与老师多做一些交流,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吧!
6、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们要和老师搞好关系,就要多多赞美老师,让老师喜欢你,那样的话如果你有什么困难,老师会非常乐于帮助你。
② 如何认识大学老师
大学教师职业是世上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也是由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凡人所组成。大学老师要吃饭睡觉、养家育子,身处商品经济时代,也在努力过得更好,他们当中腰缠千万贯“老板”般的“大师”实乃凤毛麟角,很难代表这个职业的众生。大学教师承蒙“科教兴国”战略的福荫,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大学教师更要专注学术,教好书,育好人。大学教师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雏形,注重面子,崇尚名誉。与一般职业人相比,他们注重外表、言谈举止、思想观点,谨慎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的职业是给学生传道解惑,如果老师在讲台上娓娓而谈,讲台下的学生针对老师的行为指指点点,甚或当面指出,那对大学老师来讲是莫大的屈辱。如何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如何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如何得到学生和同行的尊重,始终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愁绪的主因。他们意识敏感,思绪深邃,心绪繁重,思想劳累,有些人走路、吃饭、休息,甚至睡觉都在思索,可谓殚精竭虑。有人认为他们“凡人不理”、清高,可对待其学生却视同子女,亲如兄弟;对喜欢其专业的弟子如遇知己,竭尽心智,毫无保留;对学生生活的困难、思想的迷茫所给予的帮助与指点最贴切、宝贵。 作者本人也是一名大学老师,但与才高八斗、学贯中西的大师相去甚远,也与春风得意、堪为重用的学术中坚缺少缘分。我只不过是一名二十余年来,以自己的诚恳之心、勤奋之举给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择业等一些帮助而已。因此,我无意代表这个神圣职业的人们来澄清什么,证明什么。我仅就自己在这个职业上长期以来的切身感受、耳闻目睹,讲点真心实话,期盼青年学生们拨开云雾,正确认识你大学的老师,以使你不被“先入为主”的成见所误导。 几年来,我一直忧心于一些网络中对大学生活的所言所感以及少数英才们对大学生活的成功感言,常思量其会引导青年学生产生怎样的想法,形成怎样的成见?使我不得不提起笔来写点东西。“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这对于很多大学老师来说不可不谓是真实的写照”。“很多”不知是多大比例,详细数据无法从原出处得知,反正“很多”,给读者,特别是那些未成年却青春激荡的初高中的少男少女们以遐思的空间,还未曾谋面,先有了警惕并对付“流氓”的心理芥蒂,如此这般敏感,如此这般“男女授受不亲”,不知这大学可怎么读,怎能读好?许多年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生前一定不曾想到,自己一句不算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的话语,却让后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凡论及大学者多引用之,更使其不曾想到的是后世的一些人由此造出了一座座顶礼膜拜的“神”——大师。“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是,一些英才们似乎生下来,就是为投奔“大师”而来。进入大学东听西问,遍听群儒,举目四望,皆凡夫俗子,实难觅到大师之满腹经纶、鹤发童颜之踪迹。 理想中的“大师”难以觅到,一些英才们的信仰有所改变,有人继续寻觅着纯洁的大师,奔波于大江南北,遍访名校,听遍名人之课,以求觅得“大师”;也有人在现有的范围内,降低标准,以学校、学院最著名者为大师,其实大师从未教过他,甚至极少谋面,但其却津津乐道,张口闭口, “某大师是我的老师”。以至于毕业几十年,当年曾长期手把手教过他的“凡夫俗子”全都“俱往矣”,唯有“大师”尚在口中,念念不忘,似乎以彼为师, 自己也乃人中豪杰,身价可扶摇直上。外交家李肇星先生也念念不忘自己的恩师——英语语言学及文学大师许国璋、王佐良、周珏良。然而,那是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极其艰苦可国人却精神饱满的岁月里,在许多日夜里,这位好学的弟子曾得到诸位大师手把手地指导过、精雕细刻过。外交家迈向成功的足迹里有大师的辛勤汗水与无限的期盼。82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华裔大师,和一位28岁的中国女性结婚,国人议论纷纷,着实让一些大师的信仰者们失落了一阵子。甚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买一辆价格不菲的车,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舒服。 大师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造诣卓著者,并非样样、门门都为人之楷模,都超凡脱俗,都高风亮节, 都能“道德文章,堪为师表”,将大师神圣化的做法,最终将招致彻底的失落。因为大师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然而,在你最需要帮助的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教过你,帮助过你,赋予你成长进步以切实推动的人,才是你人生的真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