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老师
A. 李劲的人物简介
硕士,副教授。旁裤承担科研、教学项目12项,在相关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校级以上各种奖励3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信息处理。简 历1994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计算枝庆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1998年7月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7月进入云南省科工办研究设计院工作;1999年7月见习期结束转正,晋升助理工程师。2001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机软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运搭简学位。2004年7月进入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工作。2006年6月晋升讲师。2008年7月进入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1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 。
B.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的院系专业
通信工程系
早在1981年成立信息与电子科学系时,设立了通信教研室,1992年设置通信工程专业,并与1993年开始招收学生。1998年成立信息学院后,随信息与电子科学系并入信息学院,并成立了通信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是赵东风教授。现有“通信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授权点。
通信工程系坚持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注重学科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成绩显著,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通信工程系现有研究生近100人,本科学生除一年级未分专业由学院统一管理外,大二到大四3个年级学生共240余人,其中武警国防生150人。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社会和军队急需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我系毕业生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本单位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
通信工程系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同时,坚持教学改革,加强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教学,突出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除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外,建有“通信基础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通信系还建有5个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系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大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00年以来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获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奖多项,并获得200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
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大学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及重点专业,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承担了全校本科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教学。
目前,“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为3183平方米,主要设备台套数2770,设备总价值1980万元。实验教学由专职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共有在编专职实验人员41人:其中高职25人、实验师(讲师)12人、技术人员4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学位18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
“中心”已开出近43门本科实验教学课程,约320多项实验;6门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课程,约18项实验。学科范围覆盖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
云南大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系(简称信电系)始建于1958年(时为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下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于2000年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动手能力,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云南大学自1999年始,明确了负责全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机构,成立了云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多年来我们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近年来编著出版教材十余部,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三部。2002年,公共计算机教学部教学成果“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部现有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4人,助教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学士4人。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期末考试全校统考,针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点,布置上机实习大作业,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总成绩。上课为大屏幕投影教室和多媒体操作演示,教学中强调“精讲多练”,授课信息量大,学生受益面广,效率高,操作演示生动直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也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C.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其中正、版副教授权4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并聘请了1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聘请了一批IT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研究员,参与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D. 林英的个人简介
林英,女,副教授,高级程序员,1973年12月23日出生。
1992年9月-1996年7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年7月-1998年8月,在南天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
1998年8月-2001年8月,在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信息与技术保障处工作;
2001年9月-2004年7月就读于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至今就职于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2007年9月在职考取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李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