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案

发布时间: 2025-02-04 12:58:29

① 清华顶尖科学家被拘的原因是什么

清华顶尖科学家付林主要有两项罪名:贪污和挪用公款。

起因是有人给北京市检察院写了封举报信,举报他巨额贪污。2016年3月17日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对付林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2016年4月1日付林被正式批捕。2017年5月19日,海淀检察院公诉处正式起诉付林,根据起诉书付林有两项罪名,一项罪名是贪污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余万元,另一项罪名是挪用公款439万元。

付林案在高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科研成果转化所引发的事故。该案的焦点在于,付林的关联公司参与了上述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以及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

但她没想到的是,付林很快被关进了看守所,他的声音再也没有听到过。

在这个案件中,一共出现了付林的3家关联公司:环能瑞通、华清泰盟、华源泰盟。有人做了一个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初由外部公司取代付林的关联公司,成为其搞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平台,那么付林可能不会涉入商业江湖,他也就不会面临如上的指控。但问题恰恰是,当时并没有公司愿意支持他。

“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步并不是企业在求你卖专利,常常是你要去求企业支持,把初步产品做出来。”江亿院士说,很多人都以为把专利或者想法卖掉就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但现实从专利到产品还有很长的路,很少有企业冒风险买单。如果得不到企业的支持,只能自己组织资源做开发,组织资源就少不了要开公司,而开公司就有一堆麻烦事——付林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入了商业江湖中。

江亿院士也有类似的无奈经历,因此特别渴望能有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安安心心把第一步转化先做出来”。但这科研成果转化最难的第一步,在当下大学体制、社会机制中是一个空白地带。

最初,曲燕很反对付林注册环能瑞通,她的顾忌是,老师们开公司总有瓜田李下的嫌疑。

一开始,曲燕的这种忧虑似乎是多余的。但随着技术研发成功,尤其是技术的商业价值被市场认可时,这种“身份的嫌疑”就会越来越重,直到变成无法承受之重。在固有的观念中,知识分子应该是安守清贫的,而付林在网络上被一些人称为“清华首富”,这本身就很容易招致猜疑。

但即使没有注册公司,付林也早已跨入商业的河流。中国的高校体制下,很多老师事实上都是小老板。以付林为例,虽然他领导的能源所是科研机构,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公司实体——它是清华同衡规划院的下属机构,企业性质是全民所有制,营业执照上的负责人是付林,注册时间2004年。但规划院并没有给能源所注册资本,也不给员工发工资,事实上能源所是自负盈亏运转,付林要像老板一样组织人马做研究项目挣钱,否则就没办法给研究人员发工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说,这类研究所在高校很常见,主要是便于老师们承接项目,以及提供平台留住高水平科研人才。但能源所“全民所有制”的性质,为付林后面被指控“挪用公款”打下伏笔。

回到环能瑞通。张世钢介绍,这家公司并没有经营活动,主要是安置课题组从事设备研发的工作人员,管理上也很粗放——最初由付林的一个朋友代管,后来由一位员工管理,甚至公司的公章都放在这位员工手里。这样松懈的管理,已经为付林出事打下了伏笔。

那么,老师们的关联公司到底能不能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据接近此案的人士透露,清华大学科研院负责人2017年1月在接受检察机关问询时明确表示,科技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对关联单位参加课题没有限制,清华大学牵头的课题,课题负责人可以把确实承担科研任务的关联单位加入到课题里来,而且将课题经费拨到课题参与单位,也不需要对关联关系进行申明。

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高校出现了一大批学科性公司,都是挂着公有制之名的红帽子公司。这些公司在股权上的复杂性,制造了很多故事,比如浙大褚健案。此后国家又多次出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但老师们开公司始终笼罩在身份嫌疑的阴影中——在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下,做得越成功嫌疑就越大,做得不成功倒是没人关注。

在高校科研人员创业的案件中,知识产权是一个很容易出事的领域,拿着属于学校的专利给自己赚钱等同于贪污。这个指控曾经也出现在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对付林的起诉意见书里,环能瑞通拥有3项专利曾被估价2800万,因此检察院指控付林贪污2800万。而在最终的起诉书上,这项指控消失了。

② 科研成果转化为何要避免掉入“陷阱”

付林原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博导,他掌握的一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发电厂废热的回收量,将其转变为北方供暖的热能,从而减少煤的消耗。在这项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付林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今年5月被正式提起公诉,一项罪名是贪污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余万元,另一项罪名是挪用公款439万元。

这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转化中被控犯罪的又一起典型案例。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出台了诸多鼓励科研人员实施成果产业化的措施,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研人员直接推进成果转化面临着现实的风险。付林案之所以引发关注,就是因为暴露了科研成果转化中科研人员的沉重尴尬。

另一方面,要明确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角色和职责,应当由专业的机构去实施成果的中试、孵化,孵化成功后再由企业进行量产。由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成果的中试、转化,可以对成果的价值进行评估,科研人员可以从成果转让中获得收益。如果在成果转化中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支持,高校可以给科研人员选择空间,比如花一段时间在企业中担任顾问、技术指导,然后这段时间后,必须做出要么继续当教授、要么留在企业的选择。

实施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发挥科研人员、中介机构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对科研人员来说,可以将更多精力专注于科学研究,同时也有很好的机制去推进成果产业化,可以从产业化中获得自己应有的利益,既消除了科研人员难以推进成果转化的担忧,也能让科研人员避免掉入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益陷阱”。

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这里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应当是专门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这类中介机构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服务职能,才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促进成果转化服务,帮助他们消除掉入“利益陷阱”的风险。

还是要多奖励提高积极性啊。

③ 教授涉贪污罪被诉是真的吗

2017年11月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被羁押期间,其妻子曲女士收到清华大学发给丈夫的《聘用合同延期协议书》以及相关合同,由于协议书需要付林本人签字,曲女士目前已向法院申请将协议书转交给正在看守所的付林。

付林领军的回收“废热”进行供热技术曾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5月,其因涉嫌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公诉至海淀法院,目前案件尚未开庭。日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对付林按在职教师对待,随时等他续签合同。而对于案件何时开庭以及付林是否在看守所可以接到相关协议等问题,截至昨晚,海淀法院未就此案作出回应。

教授被羁押 家属收到“聘书”

付林的辩护律师周泽认为,清华大学的《聘用合同延期协议书》,涉及付林的合法权利,而且不涉及案件保密之类的问题,作为辩护人,可以带给付林签字。但看守所要求让法院带去给付林签,法院则表示让清华大学与法院联系,目前这件事应该还在处理过程中,“从司法为民的理念出发,法院应该支持、配合清华大学的工作”。

■ 案情

付林被控两宗罪 律师称将做无罪辩护

2017年5月,海淀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对付林提起公诉。

据指控,付林于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负责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的职务便利,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通过指使他人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要求课题试验单位购买样机设备等手段,将由清华大学使用北京市财政科研拨款327万元委托加工的七台课题试验样机中的五台,以其个人控制的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能瑞通公司)名义,出售给课题试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富龙热力公司(以下简称赤峰富龙公司),使环能瑞通公司获利380万元。

案发前,环能瑞通公司以样机设备回收为名,向清华大学退还105万余元,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万元。

此外,付林于2011年至2014年间,利用担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更名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规划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能源所)所长的职务便利,在能源所与山西双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山西双良再生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公司)签订、履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过程中,指令双良公司将应付能源所的600万元支付到其妻子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泰盟公司),其中439万元被华清泰盟公司用于经营。案发前已全部归还。

付林辩护律师周泽告诉新京报记者,将在开庭前继续为付林申请取保候审,在开庭后对该案进行无罪辩护。

周泽表示,关于贪污罪的指控,检察院错误地将清华大学应该拨付给课题参与单位用于样机试制、试验的课题经费当成了清华大学应该保有的资金,并错误地将清华大学拨付课题经费给课题参与单位试制的试验用样机,当成了清华大学的固定资产;在挪用公款罪的指控方面,检察机关错误地将双良公司根据三方协议应付给华清泰盟公司的钱款,误认为是双良公司根据其与清华能源所的一份作废合同应付清华能源所的合同款。

关于付林是否可以在被羁押期间签署协议,以及该案何时开庭两个问题,新京报记者向海淀法院发送了采访函,截至昨晚,法院未作回应。

■ 链接

曾发明废热回收技术解决“气荒”

从一份2014年6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议》中,新京报记者发现,并非院士身份的付林,与其他多名院士联名完成了《关于全面推广工业废(余)热采暖,大幅缓解北方地区冬季雾霾问题的建议》(简称《建议》)。其中指出,“目前解决供热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煤改气’,但因冬季气源普遍短缺和价格昂贵,使得天然气和供热很难推广,并且天然气同样大量排放氮氧化物形成PM2.5”。该《建议》同时提出,利用工业废热是一种更加经济和可行的供热途径。

“我国工业废热资源潜力巨大。火力发电燃煤只有40%左右变为电,其余全部变为废热排放掉了……”付林的师弟兼同事、清华同衡规划院下属能源所总工程师张世钢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付林领军的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可使热电厂等热源的产热效率提高40%,热网输送能力提高50%以上。

热点内容
浙江理工大学三位一体入围名单 发布:2025-02-04 15:44:38 浏览:685
广州大学2016专业分数 发布:2025-02-04 15:42:53 浏览:89
山西大学马克思研究生 发布:2025-02-04 15:37:24 浏览:634
呼市有哪些大学城 发布:2025-02-04 15:34:25 浏览:858
西北大学汉语基础考研 发布:2025-02-04 15:06:08 浏览:897
江南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发布:2025-02-04 15:06:06 浏览:682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发布:2025-02-04 15:01:59 浏览:89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 发布:2025-02-04 14:59:33 浏览:778
到大学当老师后悔了 发布:2025-02-04 14:58:50 浏览:826
喜欢大学老师10年了怎么办 发布:2025-02-04 14:40:38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