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录
1. 杨艳的人物简介1
杨艳:971年4月生,四川简阳。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兼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西方经济学。主要讲授《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等课程。在《经济科学》、、《四川财政》、《经济体制改革》、《天府新论》、《市场与发展》、《四川财政》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宏观经济运行、产业组织、财政金融政策相关理论与实践。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2014四川年省社科项目“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社会经济稳定研究”、2014年四川省科技厅项目“四川省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和支撑体系构建”、2014年成都市科技局项目“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政府增信研究”、2012年四川省社科项目“四川藏区非宗教文化消费增长趋势调查及对策研究”,2008年四川省社科项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模式研究”。作为主研人员先后参加了“西部地区构建产业链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培育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研究”、“金融风险形成和防范的机制研究”、“西部地区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融资渠道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得荣县新农村建设规划”、“重庆市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统筹协调发展研究”等国家、省部级和多项纵向课题。在《经济学家》、《四川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参与专著《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该成果获得了201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出版专著《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管制与改革》。
2. 蒋和胜的人物简介
蒋和胜,男,1958年1月生,四川省南充市人。经济学硕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
3. 张衔的人物简介
张 衔,男,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研究》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常务理事、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四川省《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经济理论与经济计量分析;《资本论》研究;财政金融与宏观调控;增长、规制与企业理论。在《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家》、《学术月刊》、《教学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CSSCI期刊与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学术专著20余部。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重点项和地方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 吴永红的介绍
吴永红,女,经济学伏答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配手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供职于SINOCHEM(中化集团)四川公司、江苏公司,HENGFA(恒运)香港公司、纽约公司7年,1997年开始在川大培厅嫌任教至今。
5. 邓翔的人物简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统计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中国反贫困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区域经济学会、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哈佛大学经济系做博士后研究,在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慕尼黑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同时在波恩大学、根特大学、阿伯丁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做短期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趋同;经济发展政策;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等问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宏观与区域经济发展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归国人员留学启动基金项目1项和欧盟资助的大型国际项目子课题2项;完成多项政府部门委托的规划和咨询项目,特别是在石油、民航等产业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被“网易财经”编入《新中国经济学人史》。主要著作有《经济趋同理论与中国地区差距的实证研究》(独著)、《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中国地区分工与专业化研究》、《论集聚与经济增长》、《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合著)、《现代区域经济学》(魏后凯主编);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要学术贡献是:于1995年提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上下游一体化、促进行业竞争和公司化改造方案,是国内最早提出系统改革方案的学者;出版学术专著《经济趋同理论和中国地区差距的实证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增长理论的趋同理论应用于中国地区增长和系统分析中国区域差距及其动态变迁的学者之一,提出了建立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区域政策转型等建议;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及其行为分析,包括家庭的消费储蓄行为和企业的定价行为分析;在与中国民航局的合作中,应用拍卖理论,提出了热门航线与贫瘠航线进行组合拍卖的方案,提出了支线航空的政府补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