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云南大学廖教授

云南大学廖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2-07 13:31:17

Ⅰ 世界上出名的数学家(10个)简介 每个200字以上 就说他的经历说过的话等 高分悬赏 回答了50给你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Weierstrass 魏尔斯特拉斯(古典分析学集大成者,德国人)
Cantor 康托尔 (Weiestrass的学生,集合论的鼻祖)
Bernoulli 伯努力 (这是一个17世纪的家族,专门产数学家物理学家)
Fatou 法都(实变函数中有一个Fatou引理,为北大实变必考的要点)
Green 格林(有很多姓绿的人,反正都很牛)
S.Lie 李 (创造了著名的Lie群,是近代数学物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Euler 欧拉(后来双目失明了,但是其伟大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Gauss 高斯(有些人不需要说明,Gauss就是一个)
Sturm 斯图谟(那个Liouvel-Sturm定理的人,项武义先生很推崇他)
Riemann 黎曼(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是说不知道世界上存在着数学家)
Neumann 诺伊曼(造了第一台电脑,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数学物理的全才)
Caratheodory 卡拉西奥多礼(外测度的创立者,曾经是贵族)
Newton 牛顿(名字带牛,实在是牛)
Jordan 约当(Jordan标准型,Poincare前的法国数学界精神领袖)
Laplace 拉普拉斯(这人的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有)
Wiener 维纳(集天才变态于一身的大家,后来在MIT做教授
Thales 泰勒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有一个他囤积居奇发财的轶事)
Maxwell 麦克斯韦(电磁学中的Maxwell方程组)
Riesz 黎茨(泛函里的Riesz表示定理,当年匈牙利数学竞赛第一)
Fourier 傅立叶(巨烦无比的Fourier变换,他当年黑过Galois)
Noether 诺特(最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抽象代数之母)
Kepler 开普勒(研究行星怎么绕着太阳转的人)
Kolmogorov 柯尔莫戈洛夫(苏联的超级牛人烂人,一生桀骜不驯)
Borel 波莱尔(学过数学分析和实分析都知道此人)
Sobolev 所伯列夫(著名的Sobolev空间,改变了现代PDE的写法)
Dirchlet 狄利克雷(Riemann的老师,伟大如他者廖若星辰)
Lebesgue 勒贝格(实分析的开山之人,他的名字经常用来修饰测度这个名词)
Leibniz 莱不尼兹(和Newton争谁发明微积分,他的记号使微积分容易掌握)
Abel 阿贝尔(天才,有形容词形式的名字不多,Abelian就是一个)
Lagrange 拉格朗日(法国姓L的伟人有三个,他,Laplace,Legendre)
Ramanujan 拉曼奴阳(天资异禀,死于思乡病)
Ljapunov 李雅普诺夫(爱微分方程和动力系统,但更爱他的妻子)
Holder 赫尔得(Holder不等式,L-p空间里的那个)
Poisson 泊松(概率中的Poisson过程,也是纯数学家)
Nikodym 发音很难的说(有著名的Ladon-Nikodym定理)
H.Hopf 霍普夫(微分几何大师,陈省身先生的好朋友)
Pythagoras 毕达哥拉斯(就是勾股定理在西方的发现者)
Baire 贝尔(著名的Baire纲)
Haar 哈尔(有个Haar测度,一度哥廷根的大红人)
Fermat 费马(Fermat大定理,最牛的业余数学家,吹牛很牛的)
Kronecker 克罗内克(牛人,迫害Cantor至疯人院)
E.Laudau 朗道(巨富的数学家,解析数论超牛)
Markov 马尔可夫(Markov过程)
Wronski 朗斯基(微分方程中有个Wronski行列式,用来解线性方程组的)
Zermelo 策梅罗(集合论的专家,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理体系)
Rouche 儒契(在复变中有Rouche定理Rouche函数)
Taylor 泰勒(Taylor有很多,最熟的一个恐怕是Taylor展开的那个)
Urysohn 乌里松(在拓扑中有著名的Urysohn定理)
Frechet 发音巨难的说,泛函中的Frechet空间
Picard 皮卡(大小Picard定理,心高气敖,很没有人缘)
Schauder 肖德尔(泛函中有Schauder基Schauder不动点定理)
Lipschiz 李普西茨(Lipshciz条件,研究函数光滑性的)
Liouville 刘维尔(用Liouville定理证明代数基本定理应该是最快的方法)
Lindelof 林德洛夫(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讲课奇差)
de Moivre 棣莫佛(复数的乘法又一个他的定理,很简单的那个)
Klein 克莱因(著名的爱尔兰根纲领,哥廷根的精神领袖)
Bessel 贝塞尔(Hilbert空间一个东西的范数用基表示有一个Bessel定理)
Euclid 欧几里德(我们的平面几何学的都是2000前他的书)
Kummer 库默尔(数论中最有影响的几个人之一)
Ascoli 阿斯克里(有Ascoli-Arzela定理,要一致有界等度连续的那个)
Chebyschev 切比雪夫(他证明了n和2n之间有一个素数)
Banach 巴拿赫(波兰的牛人,泛函分析之父)
Hilbert 希尔伯特(这个也没有介绍的必要)
Minkowski 闵可夫斯基 (Hilbert的挚友,Einstein的“恩师”)
Hamilton 哈密尔顿(第一个发现了4元数,在一座桥上)
Poincare 彭加莱(数学界的莎士比亚)
Peano 皮亚诺(有Peano公理,和数学归纳法有关系)
Zorn 佐恩(Zorn引理,看起来显然的东西都用这个证明)

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
1931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军获硕士学位.1934年去汉堡大学从Blaschke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为名誉教授,仍继续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学及其相关分支.还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几何学,全曲率与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与偏微分方程等诸多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陈省身本有极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1)及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国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国外院士’(1989),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等。荣获1983/1984年度Wolf奖,及1983年度美国科学会Steele奖中的终身成就奖.
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华罗庚是一位人生经历传奇的数学家,早年辍学,1930年因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兼任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 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 年起先后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学院教授、荣誉退休教授。 林家翘教授曾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imoshenko奖,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2),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从40年代开始,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他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所公认。1994年6月8日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士。
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
1919年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备部,一直读到1927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1933年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8年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2月,受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写信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学建立国内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广义逆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当时清华学校是公费留美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3名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名列榜首。毕业后即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系学习。他1930年在电机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且于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他受聘回国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年被聘为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办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访熊于1962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应用数学系主任,并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他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年至1989年担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及第三届名誉理事长和《计算数学学报》主编等一系列职务。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
1930年与陈省身以最优等成绩在南开大学毕业,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大任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届公费留学考试,被录取到英国学习。他本想到剑桥大学攻读,因抵伦敦时间错过了该校入学的时机,改入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注册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吴大任到武汉大学任教,之后即随武汉大学迁到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领导工作与教学工作,著、译数学教材及名著多种。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年他任国家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网络全书数学卷》编委兼几何拓扑学科的副主编以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和第二届委员。
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华学校,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年,熊庆来教授接受庄圻泰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于该校理科研究所毕业。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学。此后除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他还陆续讲过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合编《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
1931年,入清华大学算学系。1933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1953年,他调回四川大学任教至今。在这40余年间,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材,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此同时,他还先后担任了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作为学术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与代数学。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领域获众多优秀成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
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6年许宝騄考取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932年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学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了著名的Brauer第39问题、第40问题。在代数李群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学应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毕业于南开大学,1927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学数学的名额,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留学,1930年获得博士学位。1930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长期担任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Ⅱ 廖永安的人物著作

1、《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合著,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模拟法庭:原理、剧本与技巧》(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
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合著,排名第一),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6、《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版。
7、《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与何文燕教授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8、《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合著,排名第三,共计7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
9、《中国统一证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参著,共计8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排名第三。
11、《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研究》(合著),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2、《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合著,排名第二。
13、《民事诉讼法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14、《民事诉讼法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勘校,排名第一。
1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排名第一。
16、《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7、《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如何当好调解员:中美调节培训启示录》(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9、《马萨诸塞州证据规则指南》(主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廖永安、何四海:民事诉讼当事人异议的法理分析,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2期。
2. 刘方勇、廖永安:回归价值本源——巡回审判制度的考证与思索,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3. 廖永安、张庆霖:论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的确立,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4.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建立申诉终结机制的几点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5. 易玲、廖永安: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再思考——以民事执行权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 廖永安、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7. 廖永安、邓和军:《〈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评析——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8. 廖永安、胡军辉: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9. 廖永安、熊英灼:我国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价值权衡及选择,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0. 廖永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11. 廖永安、颜杨: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科学定位与制度设计,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2.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13.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案件类型之界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2期。
14. 廖永安、魏小凡、文新:论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7期。
15. 廖永安、文新:论宪法的司法适用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6. 廖永安、魏小凡: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1期。
17. 廖永安、刘方勇: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18.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 廖永安、熊英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之构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0.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1.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2.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自认的效力,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3. 廖永安、雷勇:论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立法——以法院诉讼行为为研究对象,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4. 胡军辉、廖永安:论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5期。
25. 文新、廖永安:法院乱收费现象的透视与思考,载《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6.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1期。
27.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28. 廖永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29. 廖永安、雷勇:论我国民事诉讼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0. 廖永安、李世锋:我国民事合议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1. 姜霞、廖永安:重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之探析,载《求索》2008年第5期。
32. 廖永安:我眼中的恩师——江伟先生,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6期。
33.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34. 廖永安: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重构,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
35. 廖永安、冯杨:我国民诉法修改的若干问题——兼评《民事诉讼法专家修改建议稿(第三稿)》,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36. 廖永安:论单位、团体内部纠纷的自律性处理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7.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
38. 廖永安、王春: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9. 廖永安、李旭: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2期。
40. 廖永安、崔峰: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1. 廖永安、赵晓薇: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与司法公正关系考——兼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立法缺陷,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2. 廖永安: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43. 廖永安、赵晓薇:中日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44. 江伟、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
45.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之问题评析,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
46. 廖永安、王春:我国民事与刑事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7. 廖永安:法院诉讼行为要论,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
48. 廖永安:论诉的利益,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
49. 廖永安、李胜刚: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 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
50.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51. 廖永安: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52. 廖永安、彭熙海: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初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
53. 廖永安: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4. 廖永安: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载《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55. 廖永安:如何正确看待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兼与杨贵宏先生商榷,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4期。
56.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之再思考,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
57.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之检讨,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5期。
58. 何文燕、廖永安: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59. 江伟、廖永安: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60. 廖永安:论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的对立统一,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61. 廖永安、何文燕: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62. 邵明、廖永安: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新话题,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5期。
63. 廖永安、刘健:论法律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载《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
64. 廖永安、叶久根: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65. 廖永安、彭熙海:论必要共同诉讼,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66.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67.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8. 江伟、廖永安: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69. 冯晓青 、廖永安:合作作品法律认定新探,载《知识产权》1994年第3期。
70. 廖永安、李武松: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载《法律适用》1995年第1期。
71. 廖永安、张辉: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广西法学》1995年第Z1期。
72. 廖永安、李武松: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探微,载《法律适用》1996年第3期。
73. 廖永安、王焕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载《法学探索.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74.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山东法学》1996年第2期。
75.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和救济,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76.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政法论丛》1996年第1期。
77.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78.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简论,载《诉讼法论丛》1998年第2期。

Ⅲ 岳池县历史名人

岳池县历史名人众多,以下是其中几位:


石天柱,明人,字李瞻,号秀峰,曾官至大理寺丞。他与蜀中名士扬慎、冯训等人成立“丽泽会”,研究诗文,共同抒发大志。其“刺血上疏”的事迹名垂青史。


冯训,明人,字行健,明弘治举人。他于正德戊辰年考中进士,官授户部主事郎中,后任福建兴化太守,明嘉靖二年升任福建布政使,最后病故于任上。


邓惠中,原名张惠中,又名张若兰,是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


陈联诗,又名陈玉屏,也是《红岩》中“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解放后,她任重庆市妇联生产部副部长,后来在重庆市文联工作。以画花鸟和仕女见长,尤其擅长画蝴蝶,有《百蝶图》流传于世。


廖玉璧,华蓥山游击队领导人,革命烈士。


姚布六,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与朱德同学,后任重庆陆军72标管带。在讨袁护国战争中,他作为朱德旅长旗下营长,跟随蔡锷、朱德南北征战,屡建战功。


刘披云,历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云南省副省长、省委常委、中共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罗玉君,原名罗正淑,我国著名女翻译家,其翻译的代表作是《红与黑》。


吴雪,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戏剧《抓壮丁》的作者。


何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


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他是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论家。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全国书画家协会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中国古代古书画鉴定家。


周家洛,著名音乐家,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其代表作有《兰花花》、《脚夫调》、《揽工调》。


李世杰,中国电机工程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名输变电专家。


柴云振,五届省政协委员,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85年,他受到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接见,并被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杨继盛,中国航空专家。45年南京军事学院毕业,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空军地面维修大队长。后历任航天部西安阎良603飞机研究所所长、政委,为飞豹式战斗机副总设计师。


(3)云南大学廖教授扩展阅读

岳池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东岸,渠江西岸。北接南充,南下重庆。地形以平原、浅丘为主。 作为千年鱼米之乡,自古便有“川东粮仓”之称。岳池乃农家乐之发源地,中国西部第一个曲艺之乡,岳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农家文化旅游节更是四川十大名节,文化底蕴深厚。作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岳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2012年举办过中国男篮职业联赛,2013年将举办中国青年女篮四强邀请赛。岳池的会展、综合体、总部经济建设走在川东前列。利用靠近“两江新区”和处于川渝结合部的优势,岳池必有作为。

Ⅳ 法学专业好的大学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近700所高校开设了法学专业,其中,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法学一级学科上榜高校10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6所,名单如下:

一、五院四系

“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在1952年通过院系调整,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

“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四系”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所中国著名学府的法律学系。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轮学科评估上榜高校


一流学科名单:人北法武+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211”,有一个“一流学科”建设的名额,教育部让其“自定”,该校选了“法学”。于是,五院四系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而华政、西政未能入选,“四系”唯独吉大老牌法学重镇未能入选。

没入选并不代表华政、西政就比其他高校法学差,2017年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华政、西政成绩都不错。四轮学科评估详情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

1950年中国政法大学并入,原“朝阳大学”的校址校舍、教师、学生、图书等都归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此“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朝阳大学,与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并无历史传承关系。


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1952年,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的法律系等系科合并组建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公法学和理论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顶尖的学术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平。



3、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北大是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3所院校(人大、法大、北大)之一。


4、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政教育在清华有很长的历史,1925年已经开设了比较系统的法律课程。

1952年法律系划转给北京政法学院,1995年恢复建立法律学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法律学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法学学科是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4,获评A。


5、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第二次复校。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虽然是普通本科,却是老牌“五院四系”之一,四轮学科评估,法学获评A。

6、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

1958年10月,武汉大学法律系整体划转,与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合并成立湖北大学。

1979年恢复法律系,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国际法学科特色和学术风格,初步形成“珞珈法学流派”,整体在全国的优势明显,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7、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

1958年,西南政法又将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之中,成为西南地区法学头把交椅,业界尊称为中国法学界“黄埔军校”。


三、法学专业第二梯队

法学类大学第二梯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这7所大学的法学一级学科,在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8、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48年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吉林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著名的法学院之一。目前在清华任教的法学大师崔建远,就毕业于吉林大学。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2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老牌“五院四系”之一,是我国法学教育、研究的顶尖学府之一,拥有四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知识产权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和国际法学。

10、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1952年法律系和政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1981年恢复法律系。目前,经济法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法学学科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11、上海交大的法学教育可以上溯到20世纪之初南洋公学时期的政治特班。1992年恢复开办法学本科专业,2002年6月成立法学院,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跃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2007年,接受廖凯原基金会3000万美元的资金捐赠,更名为“凯原法学院”。

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院校之一,法学专业是贸大的传统优势学科。目前,贸大法学院,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相对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学院。

13、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前身是浙大法学院,创建于1945年,由著名法学家李浩培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因为系调整,发展一度历经波折,但终能薪火相传、授业不辍。

14、厦门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办高等法学教育的院校之一,1926年6月,厦门大学设立了法科。1952年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1979年恢复设立法学专业,目前,国际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财税法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及罗马法研究在国际上颇有影响。


四、法学专业第三梯队

法学类大学第三梯队:在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C类,上榜高校共计74个。

Ⅳ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组织机构


党政领导



  • 院长: 李森

  • 书记: 和家胜

  • 副书记: 姜绍勇


副院长



  • 张星

  • 赵力中




办公管理



  • 办公室主任: 童媚娟

  • 工会主席

  • 党委办公室干事: 计磊

  • 办公室秘书: 蒋颖玮, 刘小鼎


教务室



  • 教学督导: 廖继彰

  • 主任: 高成云, 副主任: 黄长珍

  • 办公人员: 周荣, 李博文


学生工作



  • 团委书记: 张磊

  • 辅导员: 和林, 陈有为, 陈晨

  • 资料室: 朱洁

  • 财务室: 蒋颖玮

  • 电脑中心: 温剑强




艺术系别



  • 美术系


    • 系主任: 陈玲洁

    • 教授: 毛旭辉, 蔡正非, 寇元勋, 李艾东

    • 副教授: ... (更多名单)

    • 讲师: ... (更多名单)

    • 助教: 苏斌


  • 音乐系


    • 系主任: 李浩

    • 副教授: ... (更多名单)

    • 讲师: ... (更多名单)

    • 助教: 黎敏


  • 环境艺术设计系


    • 系主任: 杨晓翔

    • 副主任: 李沁, 吴坚

    • ... (更多教研室主任和讲师名单)

    • 助教: ... (更多名单)


  • 视觉传达设计系


    • 系主任: 段雪敬

    • 教授: 张娅琴

    • 副教授: 梁景祥 (外调滇池学院)

    • 讲师: ... (更多名单)


  • 数码媒体艺术系


    • 系主任: 郑鼎

    • 讲师: ... (更多名单)

    • 助教: ... (更多名单)


  • 外语教研室


    • 主任: 徐红艺

    • 副主任: 王家彬

    • 副教授: ... (更多名单)

    • 讲师: ... (更多名单)




联系信息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邮政编码: 650091





(5)云南大学廖教授扩展阅读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在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基础上组建的新学院。学院下设美术系、音乐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广告艺术设计系、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系、服装艺术设计系。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艺术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美术学)、4个本科专业(美术学、音乐学、绘画、艺术设计)。初步形成了当代艺术、民族艺术、艺术设计三个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

热点内容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发布:2025-02-07 16:46:53 浏览:392
法学考研哪个大学好考吗 发布:2025-02-07 16:44:26 浏览:557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官网 发布:2025-02-07 16:33:13 浏览:411
厦门大学会计考研要求 发布:2025-02-07 16:11:59 浏览:849
广州大学好转专业吗 发布:2025-02-07 16:07:32 浏览:340
大学生活月记 发布:2025-02-07 16:00:33 浏览:540
怕看不上大学咋办 发布:2025-02-07 15:55:24 浏览:293
安徽大学企业管理考研 发布:2025-02-07 15:45:02 浏览:461
2015年中国研究生大学排行榜 发布:2025-02-07 15:43:34 浏览:11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文艺教授 发布:2025-02-07 15:34:57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