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纳米邮箱教授
㈠ 俎建华上海大学副教授
俎建华,女,博士,副教授,籍贯山东,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自2002年9月起,入职上海大学环化学院,至今。2005年6月,被评为“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药物定向释放研究。
俎建华主持并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等。近4年,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2篇论文,其中4篇被SCI收录,11篇被EI收录。此外,她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一项。
通过其研究,俎建华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她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药物定向释放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俎建华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她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同时,她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体而言,俎建华以她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卓越能力,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她的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成果,也为社会带来了实际效益。
㈡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上海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强大。为了整合学校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服务社会,学校在2001年5月成立了“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纳米中心”)。由两位院士担任主任与顾问,由上海大学科技处处长施利毅教授兼任副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纳米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上海大学的跨学科优势,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目前,“纳米中心”正在招收和培养来自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建设包括“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基地和平台。
“纳米中心”还承担着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纳米材料化学”的建设任务,同时也是国家“211”重点学科“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材料学”的主要建设力量之一。此外,“纳米中心”还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多家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如“上海大学-法国ESSILOR联合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海悦海洋工程船舶涂料研究中心”等。
近年来,“纳米中心”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纳米功能粉体规模化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结构可控光催化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等项目分别荣获2004年、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无机粉体精细化及材料复合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高性能纳米抛光材料及原子级表面平整技术”、“多尺度无机功能颗粒表面修饰和高品质复合材料开发及其应用”等项目则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纳米中心”拥有一支由物理、化学、材料、电子、精密机械等学科的高级专家组成的团队,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博士学位者占80%以上,是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多项集体荣誉。施利毅教授率领的“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研究团队入选上海市科委技术创新团队,并荣获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称号。施利毅教授还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计划等。
㈢ 上海大学施思齐教授怎么样
还不错。施思齐教授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施思齐教授是一位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专家,他的研究涵盖了很多领域,例如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器件、纳米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