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2020年南京大学去世的教授

2020年南京大学去世的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2-11 08:58:55

①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享年多少岁

南京大学网站12月16日消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资料显示,冯端院士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2020年南京大学去世的教授扩展阅读:

冯端院士的一生贡献

冯端院士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确把握学术方向,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重视培养和引导后进,推动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了强有力的学术梯队。

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冯端院士领导了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卓越贡献。

② 55岁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病逝,她患了什么病

我国学术界一个著名的泰斗陨落,在五十五岁的英年早逝,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这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由于因病治疗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在南京最终逝世,享年55岁!

现在,请允许为这个学者的逝去默哀三分钟,然后再继续看这个学者生平的经历。

陈蕴茜教授的代表著作就是《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大约60万余字,论述严密、视角新颖、构思精巧,从不同侧面对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崇拜孙中山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借此研究民国时候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关系。在研究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国民党权力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与控制性;以及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现代性建构。该书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研究民国社会代表性著作!

陈蕴茜教授热爱生活、温润如玉、待人真诚,不仅是优秀学者,也是好教师、好妻子、好学者。她的逝世,也是历史学界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她的家人、学生、同事、朋友无限遗憾。最后,祝福陈蕴茜教授一路走好!

③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他有哪些著作

12月16日,据南京大学官网消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冯端先生,于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他们很好的诠释了爱情中的相濡以沫,哪怕相伴60余载,他们也把对方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④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

是的,12月16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据介绍,冯端于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4)2020年南京大学去世的教授扩展阅读

冯端院士的主要成就:

据了解,冯端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这些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同时,冯端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⑤ 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什么时候病逝的

于2020年7月22日凌晨在南京逝世,享年55岁。

陈蕴茜(1965年6月-2020年7月22日),女,江苏省南京市人。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著名历史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等。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包括历史记忆旅雀、城市空间、性别研究。

个人专著:

1、《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纪败戚念察镇陵空间与辛亥革命百年记忆》(第一作者,45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

3、周宪、陈蕴茜主编《观念的生产与知识重构》,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热点内容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考试时间 发布:2025-02-11 16:07:07 浏览:947
暨南大学考研参考书 发布:2025-02-11 15:54:13 浏览:700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张翔 发布:2025-02-11 15:52:17 浏览:643
安徽大学计算机考研专业课 发布:2025-02-11 15:50:54 浏览:288
山东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 发布:2025-02-11 15:50:48 浏览:433
中国医科大学考研科目 发布:2025-02-11 15:50:47 浏览:263
南京医科大学骨科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2-11 15:50:46 浏览:801
调剂给研究生导师写信 发布:2025-02-11 15:50:05 浏览:313
广东大学生养猪 发布:2025-02-11 15:49:25 浏览:554
广州美术馆大学城 发布:2025-02-11 15:49:20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