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高考大学教授演讲
1. 中国有哪些著名演说家
1、梁凯恩
梁凯恩,197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现任超越极限集团董事局主席,超越极限公司董事长,华人演说家。《下一个奇迹》电影和电视剧的人物原型,《精彩中国说》、《说出我世界》总策划兼演讲总监,著有《别说不可能》。
2016年9月11日晚,梁凯恩参加在北京鸟巢举行万人总决赛《说出我世界》这档全国演说秀。梁凯恩成为第一位站在八万人体育馆,面对五万人演讲的亚洲演说家。
2、杨青松
杨青松老师,青年励志演说家、感恩教育专家、美国行为科学院东方分院培训导师。1998年到杭州创业先后涉足十七种不同的行业。
杨青松老师结合各领域成功人士的方法,举办千人以上的演讲会一千余场,听众人数达200多万。先后被邀请到各大专院校,中学演讲。从中发现学生各方面的困惑,并总结出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3、李真顺
李真顺,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卫视网播音指导、语言教学专家、国语水平“一级甲等”, 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配音惟妙惟肖。《全国公众演说特训营》创始人、首席特训师;中央电视台全国讲解员演讲大赛评委。
中国第一位持证演说家、中国名人演说家协会副主席、卫视网播音指导、语言教学专家、国语水平“一级甲等”, 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前沿讲座特邀嘉宾。他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配音惟妙惟肖。《全国公众演说特训营》创始人、首席特训师;中央电视台全国讲解员演讲大赛评委。
4、王国权
王国权,高考励志演讲第一人,北清之慧教育励志演讲专家,中国讲师网讲师。全国著名青年励志演说家和资深高考心理咨询师、全国励志教育普及推广专家、共青团浙江省委青工部首席演讲师,中央电视台青年学苑频道专家团高考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东方名家高考励志专家。
有《如何挑战高考的极限》励志演讲,《成功高考源于成功家教》家长报告会,《卓越教师的N项修炼》专题讲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励志演讲,《观念心态行动成功》励志演讲等。
5、杨心龙
杨心龙是辽宁省抚顺市东方德才小学的学生。其父杨锁昌从2009年5月起将其多段演讲视频陆续上传至网络,内容谈及教育、政治、爱国等多个方面,因年纪轻轻却口才了得而走红网络,被网民戏称为“演讲帝”,还曾得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2013年8月23日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中受到了四位节目导师的一致称赞。精彩的演说博得李咏与乐嘉的踊跃争抢,最终以乐嘉获胜收官。杨心龙至此成为乐嘉在此节目中收罗的第5位爱徒。
2. 求演讲家周成建的个人资料
周成建是全国著名的中高考专家、北京鸿优教育考试研究院首席高考专家、《课堂内外》杂志社高考大讲堂核心专家;全国多所大中学特聘教授、高考顾问、德育顾问、办学顾问、名誉校长;著有《决战高考,改变命运》等书。
周教授的演讲每年帮助数百名同学实现了重点大学、重点中学的梦想,数十位同学因为他的演讲而进入北大、清华。2013年高考52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帮助服务学校、学生愈1500人实现了重点大学、重点高中的梦想。他曾创造过帮助一所学校一年提升重点超过100人!帮助许晓婧、谢京晨等同学创造了100天提升200分的记录! 他的演讲受到了新华网、中国新闻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重庆商报、劳动时报等数十家媒体的多次报道。
一所学校曾这样评价周教授的演讲:同学们听后深受鼓舞,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流着泪说:“我明年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一位班主任也深情地说道:“要是我早十年听了这次演讲,我的命运早就改变了。”高考结束后,该校一位领导感慨地说:“我校能创造历史的奇迹,周老师的功劳占48%!”
3. 郑强教授哪句心里话,给予三本毕业生很大的信心,学生很受激励
高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只能够考上三本大学,考生们也不能因此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失望,就读于三本大学,只要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肯努力懂得坚持,也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
其实把大学生划分为一本学生、二本学生以及三本学生,其实是带有一定偏见的,说得犀利一些,就是带着有色的眼镜来看待学生,三本大学出来的学子其实也并不差,他们有的甚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考上了985大学。
有的考生高考的时候,其实并不努力,考上了三本大学以后才发奋图强,从三本大学毕业出来后,通过考研考上了985或211大学,这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逆袭。
郑强教授的这句心里话,给予三本毕业生很大的信心那么为何有的考生在高中的时候不懂得努力争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从三本大学毕业以后,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985或者211高校呢?郑强教授一席话点醒许多人,说到学生心坎里。
3、对自己抱有一定的信心
对于三本毕业生来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懂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能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备战考研,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互动话题:你是否认同郑强教授说的话呢?三本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想要考上985大学的难度是否很高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中分享!
4. 俞敏洪在同济大学的励志演讲
俞敏洪在同济大学的励志演讲
不要以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俞敏洪2012年6月2日在同济大学的励志演讲
同济大学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
没想到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把我如此“高大”的形象放在大屏幕上,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的第一眼一定感到非常的失望。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跟我们未来的幸福和成功其实没有太多的联系。比如,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比如说相貌。
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同学认为马云长得好看,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比如说,另外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司老总网络老总李彦宏。李彦宏非常英俊潇洒,他所有的照片看上去都像电影明星一样,但是他也取得了成功。所以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只不过李彦宏和马云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通常不太愿意坐在相邻的椅子上,因为两个人的对照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我放到他们两个中间,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像我这样,相貌没有什么特点的人也能取得成功。所以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市委书记的女儿,后面坐着中央领导的儿子,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大学生。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着不公平,而很多不公平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我在大学里也有过这种很正常的心理。比如,我的同学有部长的儿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而我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3次高考后才走进了北京大学,穿着布衣挑着扁担走进去的。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你会发现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都比你多。
比如,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那个部长的孩子每周五都有开着奔驰280的司机把他接回去。你想我们那个时候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他居然坐着奔驰280,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感到这辈子基本就完蛋了。但是同学们你们要记住一个真理,生命总是往前走的,我们要走一辈子。我们既不是只走过大学四年,或研究生,我们要走一辈子。可能走到80、90岁,虽然走到80、90岁时,人生到底怎么样你是不知道的,你惟一能做的就是要坚持走下去。所以我非常骄傲地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到北大最后又走到了今天。我的心态很平衡,但其实我走了很远。当然,有的同学会说,你进了北大就已经很成功了。确实,北大增加了我很多成功的因素。比如,因为北大读书气氛很浓厚,所以我读了很多的书,思维变得很敏锐。
北大确实有人文的环境,蔡元培的铜像就树立在未名湖边上,但是每年进北大的有好几千人,出北大的也有几千人,能够成功的到底有多少呢?事实上,北大学生成功的比率并不比任何一个大学生成功比例高。
所有的成功意味着你大学毕业后要进一步付出努力,如果大学就意味成功的话,那么也就没有马云了。我跟马云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高考考了3年,我也考了3年,他考的是英语专业,我也考的是英语专业,第三年我去了北大,他去了杭州师范学院。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没听说过这个学院,那我觉得我这辈子应该比他更加成功吧,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从今天来看,阿里巴巴上市的市值就是新东方的3倍,而我除了做成一个新东方便什么都没了。不仅如此,他还有淘宝网、支付宝……
所以,你未来的成功和你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联系,只不过以后出国就业更加的容易一点。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到大学毕业人生也只过了四分之一,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该怎么过呢?首先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因为你不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来世,我始终相信今生今世就是我们最好的天堂。所以我最讨厌自杀或者以自杀为威胁,我觉得这是对生命不尊重。有种理念,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因为从我40多年的人生经验来体会,你在那坐久了,说不定天上真的会掉下馅饼来,当然也可能掉下块陨石。但不管怎样,不要自我了断,生命中会有很多奇迹发生。假如杨振宁教授不活到82岁,他怎么知道还能结第二次婚呢?
但是同学们,人生总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同学们可以想一下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比如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到了80岁那一年,周文王在他边上走过,发现这个老头用直的鱼竿钓鱼,跟他一聊便发现这个老头很有智慧,所以把他带回去,两人一起打下了周朝的天下。齐白石同志在50岁的时候还在做木工,根本不是个伟大的画家,他的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在80岁到90岁的时候完成的。所以生命总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有的人中年时候有作为,有的人老年时候有作为。花儿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如果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开放完毕了,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没有任何的花儿开放你还会觉得这个自然界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吗?
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里过完了,后面永远都是平淡,你觉得这人生会完美吗?换句话说,你大学里过的不那么精彩,毕业后却变得越来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事实证明,我们很多同学在大学里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是大学毕业后却怎么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了。因为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 -
5. 北大教授刘云杉:减负捆住公立学校手脚,却还是要面对选拔考试,你怎么看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关于教育的一个演讲火了。这让人想起之前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的一个专访。可见大佬们对目前的教育现状,都颇有微词。
区别是刘瑜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刘云杉从系统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刘云杉更胜一筹。
事实上,只有不减负,才能真正保证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目前教育的现状,当前学生的恶劣竞争环境,北大教授看到了,清华的教授也看到了,可他们却都无可奈何。
于是清华的教授说:安于现状做个普通人吧。北大的教授讲:人各安其安。这不得不说是看到了症结却不得不对现实妥协的做法。
教改的根本应该在于普遍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范围,能覆盖到选拔考试的大部分内容。这样孩子们才不用到处在外面找食来填饱肚子。
6. 演说家储殷是哪一期中国远超十年前
演说家储殷是2017年的第二期十中国远超十年前。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第二期节目中,选手大学教授储殷可谓"气氛调节大师",演讲点热了全场。他幽默地告诉观众中国已经非常强大,但是知道在强大的时候自制和忍耐,这样的民族值得尊重。"对待世界这个大冰块,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对待方式,美国人用大板牙咬,中国人拿舌头舔",他的比喻生动地让观众理解了中美处理国际关系的差异,也让观众对中国的强国路充满了信心。
7. 俞敏洪北京工业大学励志演讲:经历风雨,共同努力(2)
俞敏洪北京工业大学励志演讲:经历风雨,共同努力
大学生活,还有几点要跟大家说一下:第一,我希望大家进入大学以后能够抛弃过去追求新生。我们进入大学后是一个全新的生命的开始。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我们有几个状态,第一是我们在中学时永远只有标准答案,如果你不照标准答案去学习你的成绩就会下降,我相信在座的同学有很多和我一样都是中学阶段标准答案答得不是很好的人,因为你们标准答案答得很好的话你们的高考分数就会更高!而我一直认为高考分数高的人不一定就代表终身成功的人。北大高分的同学特别多,而很多人眼里就只有分数,没有世界。我想告诉同学,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独立思考能力,当你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力、是非分辨能力、拥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并且这个价值体系是可以推动国家民族家庭个人进步的价值体系,你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同学们,在大学的时候不能光听我们教授和老师来讲他们的标准答案,你要学会思辨,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或者“还有别的答案吗?”,学到一个历史事实之后都要问一下“这是事实的真相吗?”我们应该去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辩论、学会讨论,我们不要相信专家也不要相信权威,因为他们的观点可能是僵化和错误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但是我们要放宽心胸,放松大脑,让自己接受来自世界的最先进信息和对我们未来发展最有用的信息。请同学们从标准答案走向独立思考。
第二,请同学们从家庭依赖走向独立成长。耿丹学院是收学费的,而且学费收的比北大还高,我们同学能交学费来上学,家庭条件原则上不算太差,这就说明了很多同学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但是今天你们离开了家庭。原来你们可能一个人住一个房间还带空调,现在要四个人到六个人住一个宿舍,这就是你成长的开始。在宿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烦恼,比如有人打呼噜,有人脚臭。我在宿舍的时候碰到过五毒俱全的人:打呼噜,脚臭,不洗衣服,让你感觉到在宿舍待着没法忍受。这时就看你的价值观是怎样体现的。前年的时候在湖北某个大学有两个学生因为一双臭袜子出了两条人命,一个学生把臭袜子扔在地上另一个学生说你袜子那么臭为什么不把袜子收起来,我们闻着都很难受。这个学生说关你屁事,另一个学生就把他的袜子扔到窗外,那个袜子臭的学生从床上一跃而起,刚好桌子上放着一把水果刀,他拿着水果刀一刀正好捅在另一个同学的心脏上,1分钟之内一条人命牺牲,另一个被判二十年,两条年轻的生命本来可以在大学度过,成为终生朋友,最后却全部牺牲。我在大学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但是我们就处理得很好,我每天晚上把同学的臭袜子拎到门外面去,然后早上第一个起来再把臭袜子拎到宿舍来。后来我们发现他打呼噜的毛病没法根治,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把他的臭袜子塞到他的枕头里面,发现他再也不打呼噜了。这就是大学的美好生活,同学之间的点点滴滴最后都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在大学,我们可以用很多办法来和同学搞好关系,因为人终生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大学同学,在大学相对来说还不那么功利的情况下,你是能找到真正朋友的。一般来说在大学交上八到十个真正朋友,并且要跟全班同学搞好关系。这就是你从家庭依赖便成了同学关系,未来你的生命再也不是依靠你的父母而是依靠你的朋友,依靠你自己的成长。
第三,同学们要抛弃外在,关注内心。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关心外在,走向关心自己的内心和成长。我们到了大学以后很多同学都会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外表,为什么呢?因为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男孩的希望自己显得更英俊,女孩子希望自己显得更娇美,这都没有问题。我们也会关心自己的成绩,也会关心同学之间家庭背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同学拎着名牌包而你拎着破书包,同学穿着名牌衣服而你穿着普通衣服。但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到了大学要学会慢慢的淡化和忘记,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就是再也没有外表、没有身份上的区别,再也没有大学、没有贫富的区别,你就是你!你在独立成长。因为人一辈子跟人比,永远比不出出息来。你周围的人最多就比你高一点点或者低一点点。一个人永远要跟自己比,你自己每天跟自己比,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你这辈子将会走出连你自己都惊讶的道路来,你会走到你自己都会惊讶的地方去。我在大二时跟别人比,总是比成绩总是比不过别人最后得了肺结核,病好了以后我就充分领悟了:和别人比只有死路一条。所以病休结束回到学校,大三大四的时候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每天跟自己比,我们可能走得快一点可能走得慢一点。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比你更聪明,更努力,他们会走得很远很远。你永远赶不上爱因斯坦,你可能也永远赶不上比尔·盖茨,但是一定会有很多人比你走得更慢,比你更加笨。所以只要你坚持走下去,一定会走到人群的百分之二十中间,再坚持走下去你就能走到人群的百分之五。
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五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和成就,百分之五的人又创造了百分之八十中绝大部分的财富和成就。所以当我们坚持努力,我们就会点点滴滴进步。我一直在坚持努力,不知不觉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出了今天新东方的道路和我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希望同学们不要只关心外表,外表这个东西是没用的,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马云长得并不好看,大家都觉得他像外星人对不对,但是你有没有发现马云创造的成就已经是千亿美金的级别。三十岁以后你们还关心自己的外表吗?三十岁以后没有一个女生可以说“老娘还挺妖娆”的,也没有一个男生可以说“老子还挺英俊的”,我觉得英俊的男生觉得自己三十岁以后还很英俊那就是有病了。邓小平没有说我很英俊吧?马云没有说我很英俊吧?三十岁以后你就应该以你的智慧,以你的能力,以你的才华,以你的专业,以你的气度,来赢得自己的成功和尊严。所以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对这些东西进行追求,你应该追求能力而不是追求外表。我再重复一遍以上的三个要点:抛弃标准答案走向独立思考;抛弃家庭依赖走向独立成长;抛弃对外表的关注走向内心的成熟,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要和同学们说一下,进大学是干什么的,进大学最重要的是读书。我不知道同学们在中学有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我这里说的的读书不仅仅是指你学专业知识。我在北大的时候专业知识学得并不好,我在毕业时候成绩刚好到达毕业水准,所以我本质上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说的读书不是你专业课门门要拿100分。我说读书是要读天下之书,读各种各样能够开启你的智慧、启发你的理想、燃烧你的激情这样的书。我能做到今天,并不是因为我的英语水平有多高,也不是因为我在北大的学习成绩特别好,而是因为我在北大的五年本科生活,读了接近八百本书。从北大毕业到今天我读了大概又读了二、三千本书。现在我还是以每年六十本书左右的速度在读书。我给大家提一个简单的要求,从书本来说,不管什么书,除了黄色小说要少读以外(读一本就够,因为每本写得都一样),剩下来的各种社会、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的书都应该读。要求不多,一年读100本平均每三天一本,有的书翻翻就完了,有的书要精读。我昨天和耿丹学院的领导说,我做第一个事情就是拿出50万块钱给学校进两万本书(两千种每种10本),这两万本书都是我自己认为大学生应该读的书,买了以后让学校放在图书馆,我希望你们能认真去读我推荐的书籍,因为我相信我读过的书对我的生命成长有意义,对你们也一定有意义。
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这四条中间我觉得每一条在大学期间都应该做到,读书已经说过了,我们会营造读书氛围组织读书会,读书比赛,读书优秀者和读书笔记优秀者都会获得奖金,比如说到中国各地方去实习去旅游甚至到世界各个地去旅游的机会。第二个叫行万里路,这方面我觉得同学们应该自己多做一些,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不用去做工作实习,不用去到工厂实习到公司实习,大学的一二年级做什么实习呢?做社会活动实习,比如说到寒暑假的时候做做留守儿童的调研,西藏地区老百姓生活状况调研,新疆地区的治安调研等等,去做做这些事情,让你的眼界开阔起来。凡是调研小组的人,我都会让耿丹学院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调研经费,但是我要获得你的调研报告。这样就能够感觉到你们是在进步和成长,所以这叫行万里路。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我们再考虑到一些大的企业大的机构大的公司去实习。在这点上我有优势,因为我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执行理事,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长,中关村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所以你们要去的企业在我手中有很多资源。第三,叫做阅人无数。我刚才说过的跟大学同学交朋友,到社会上去就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人,通过阅人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什么样的人可以和你一起在未来共创事业,对社会上的人有分辨能力以后你去社会上工作也好,自己创业也好都能使你获得成功。因为你做事业的成功就是你对于人的分辨能力的成功,这里我再次提到晓文大姐,她对于人和人才的分辨能力是充满了智慧的,我也认为我能做成新东方是因为我有认人和识人的能力,就是阅人的能力。你只是傻傻地变成一个书呆子是不行的。第四就是名师指路,我们大学的老师教授上课,尤其是对你有启发作用的老师教授的课要多选,因为大学老师也分各种类型的,有的老师是书呆子型的只会照着书本念,这样的大学老师和教授通常价值不大。但是第二种,能够对你进行思想启迪,方法教育,这样的老师大家一定要予以关注。我们也会在耿丹学院安排外面名师的演讲。所以我们将能聆听到中国乃至世界优秀的企业家的演讲,优秀的教授和思想家的演讲,这个已经进入了我的工作日程,并且已经交代我们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来做这个事情。但是不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还是名师指路,都不能解决你本质的问题,最后有一句话请同学们记住了,所有上面这些事情的基础,都只在一件事情得到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就是你的个人领悟。你必须自己开悟,你必须自己明白,你必须自己通透,你才能够把所有学到的东西用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的独立思考能力,你的领悟能力判断能力,就变成了你在大学所应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