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蔡祖泉教授
⑴ 蔡祖泉的个人经历
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9月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中国轻工业学会首届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理事长、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蔡祖泉于上世纪60年代被树为上海的革新标兵和劳摸标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蔡祖泉最初是从一个学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年仅16岁、只有小学3年级水平的蔡祖泉就到中法药厂(延安制药厂)玻璃制造车间学徒,生产玻璃药水瓶,在那里从事了十年的玻璃制造工作,并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他曾协助几位大学教授从事药剂实验工作,后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建设X光管实验室,周同庆和方俊鑫教授希望将他调去协助进行X光管研发工作。
1951年,在上海市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教授向陈毅市长递了张条子,认为蔡祖泉对玻璃真空有研究,应该调入大学工作。在对知识分子非常重视的陈毅市长过问下,很快,工人出身的蔡祖泉调到交大,担任技术员。1952年院系大调整,他调到复旦,继续从事X光管的研发工作,并负责玻璃和金属铜圈的焊接技术攻关、X光管的玻璃封接和对玻璃真空系统的维护。
1955年,在周同庆教授的领导下,我国独立研发成功了第一支X光管,填补国内市场技术的空白,年仅30岁的蔡祖泉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启发。他看到研发X光管的真空系统主要设备都是依赖进口的,便立志要为国家多做些贡献,在这一技术领域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经过他的钻研,1956年,我国第一只立式三级玻璃油扩散泵试制成功,随即又研制麦克劳水银真空斗,这些技术和设备研制成功,为后来对新型电光源开发研究和生产打下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
蔡祖泉曾希望读大学,并考上了南京工学院,但因为玻璃真空研究工作需要,他并没有读成。他一生的科研知识,全靠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实践。
上世纪60年代,自学成才的蔡祖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领域”———电光源,着手研制国内的第一盏光源——高压汞灯。同年,复旦大学电光源小组成立。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
80年代后,蔡祖泉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他一方面积极从事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国际光源与照明的学术交流,多次出席国际性科技研讨会议,了解电光源发展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国际上的专业信息转至国内企业,指导我国光源照明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针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成功研制新光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进行二次开发——工程化开发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国家科委推广二等奖。1984年,蔡祖泉提议在复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如今,作为经教育部批准的惟一在高校设立的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1988年,本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他克服种种困难,成立了中国自己的照明学会。
1992年退休,退休以后,蔡祖泉依然心系创新,在市科协副主席、上海照明协会理事长岗位上兢兢业业,谋划建言。卸任后,蔡教授仍坚持每年做出一两个专利。他说,“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这一点我得向他学习,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2007年,在蔡祖泉直接推动下,被誉为光源界“奥林匹克会议”的国际电光源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内外企业家、研究人员深入交流,中国电光源力量精彩亮相。他对身边亲人同事说,“我最大的心愿,已了。”
2009年7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12时36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⑵ 面试OK但学历造假 HR经理该怎么办
首先,先找到问题根源。 其次,再找解决方法。 一、解决前提。如果是应聘者是故意隐瞒,填写了虚假的学历并在口头确认中声称自己是虚假学历,建议,这个人不要录取。但如果不是应聘者故意隐瞒或造假,而是HR道道关口疏忽,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人就是符合学历要求而造成“走到今天”的,建议做以下处理。 二、根据用人部门的满意和适岗度分析,这个应聘者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但必须降格录取。当然要与当事人沟通同意,将工资收入的等级先按宽带薪酬的最低档,以后按其表现和贡献,与在职的其他技术人员一视同仁。甚至可以在职位上降一点。 三、当在工作中表现确实优秀,不要以学历“画杠”,可以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恢复到招聘时公布的职位和薪酬待遇。既体现招聘的严肃性,又实事求是地不拘文凭选人才。 目前学历问题还是求职的一道重要门槛,这迫使应聘者假冒学历,其实招聘企业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招聘到合适人才,还得减少伪造学历的现象。其实有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较真,那要会失去很多,拿学历来讲:例如:1、爱迪生只上过3个月小学,可是他一生平均15天有一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美国《生活》周刊评他为过去一千年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的第一名。 2、著名画家齐白石 没有进过学校,跟长辈读书,学雕花木匠。 3、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教授,蔡祖泉小学三年级学历,14岁进工厂吹玻璃瓶。 其实企业用人要以胜任认为标准,其他的只是参考,一种筹码。有些时候在于自己的努力,自身的悟性、修为,逻辑性、分析和思维能力,有的时候不在乎你学了什么,而是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虽然有学历(以事论事,不是贬低谁和污辱谁),但他的学历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像古代习武之人一样,不在乎你学过多少门功夫,是否是名人的弟子,只在于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见招拆招,才能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