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苏教授的博客
㈠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的院系设置
该系是安徽大学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1958年),资深教授济济,师资力量雄厚,是安徽省颇有影响的系科之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俄语系遭受严重冲击, 间断性停止招生十余年之久。在国内外环境对俄语界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俄语系的前辈们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俄语事业。文化大革命期间(1978年)成立了《苏联问题研究所》(后易名为《俄罗斯研究所》)。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并创办了《俄罗斯研究》学术杂志。该杂志在全国同类杂志中位于前列。
随着改革开放,俄语系恢复招生(1993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俄语系开设了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文学、俄罗斯语言文化国情、俄语词汇学、俄语修辞学、俄语口语、俄罗斯文化史、经贸俄语、英语等课程。
俄语系共有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4人,外籍教师1人, 博士2人,硕士2人。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和加强,教学经验日益丰富,科研水平日益提高。
俄语系每年招生,现有学生99人(每届招25人)。俄语系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年平均通过率分别为95%和90%。近几年的研究生平均录取率达到40%。俄语系还在全国俄语大赛和中国南方地区俄罗斯语言文化知识竞赛中多次获奖。
俄语系与俄罗斯奥廖尔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两校师生可互派到对方学校学习、进修或工作一年。俄语系每年有数名学生去俄罗斯奥廖尔大学插班学习。 安徽大学法语专业成立于1974年,是安徽省最早的法语专业。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2008年建立法语系,多年来为安徽省各高校、外经外贸企业、外事部门及涉外部门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本省的对外开放、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语系共有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1人,外籍教师1人, 博士1人,硕士5人。法语语言文学学科在一类和二类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专著1部,出版译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这也是安徽省内唯一的法语语言文学国家社科项目。
法语系所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阅读、法语写作、翻译实践、口译、法国文学、法语国家概况、经贸法语、法语词汇学、法语口语、听力、英语、计算机等课程。
法语语言文学学科特色之一是运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思想和方法研究法国当代女性文学,尤其是杜拉斯小说研究,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地位;特色之二是探索教学和翻译的实践性研究方法,并翻译出版多部译著。
法语系与法国贝藏松大学、伊维瑞大学、巴黎法语联盟、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三大学国际语言中心、法国孔泰大区,法国巴黎Evry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法国驻沪总领馆合作成功举办“法国文化日”。对外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法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
法语系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法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为第二外语,均能通过英语六级水平考试。法语系的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成绩逐年提高,07级八级通过率为80%、08级四级通过率为100%。近几年的研究生平均录取率达到20%。2010年就业率为100%;2011年就业率为96.55%。在2011年全国法语歌曲大赛华东赛区中我系选手进入前四名。我校法语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法语系正朝着国际化办学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高水平的法语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特色
本学科方向自1990年安徽大学设立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以来一直是该点的主导研究方向。在长期的科研和研究生的教学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长期坚持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并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如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重新解读和审视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结合宗教文化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对美国文学中的宗教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独树一帜开展英国维多利亚晚期殖民主义文学研究。
学术地位
本学科方向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尤其在莎士比亚研究、美国文学中的宗教思想研究和英国维多利亚晚期殖民主义文学研究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多年来本方向在《外国语》、《外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莎士比亚研究论文章数十篇,其中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转载。在美国文学研究方面,本学科方向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比较系统地梳理了美国文学中的宗教思想,《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本方向对英国维多利亚晚期殖民主义文学,特别是对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路德亚德·吉卜林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语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同类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不多见。此外,本方向已出版《英语典故词典》、《美国小说》,《英美戏剧》、《英诗选读》等著作7部,并有《莎士比亚新论》等著作即将出版。本学科方向学术骨干主持完成过“美国文学中的宗教思想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项目,其中一项获安徽省社科成果奖。在研的项目有国家级项目1项(“鲁德亚德·吉卜林研究”,2005年立项)、省部级项目5项。本学科方向在安徽省的英美文学研究界处于核心地位,吉卜林研究在中国的外国文学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用和意义
本学科方向是安徽省英美文学研究界的龙头,对于提高安徽省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方向的研究重点都是英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譬如莎士比亚研究是英国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学中的宗教思想研究是国内外国文学界开始涉足的新领域,标志着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深入,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英美乃至整个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都有着重大作用。殖民主义文学研究更是后殖民文化思潮中的研究热点。对英国维多利亚晚期殖民主义文学的研究尤其能使我们全面了解西方的殖民主义思想和实质,对于今天全球化大潮冲击下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
英语语言学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把英语语言学理论研究同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翻译史研究紧密集合;系统研究中国翻译史、汉籍外译史、中国各民族互译史,翻译理论以及翻译与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系统的翻译史观、翻译理论多元观。特色之二是对国外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地吸收与应用,把语言理论与省情相结合,系统研究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模式。学科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拥有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他们能了解和把握本方向的前沿理论和研究动态,知识面宽,科研力量强。多年来,在《外国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比较文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当代语言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乃至英国“Teacher Trainer”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该学科方向尤其是在翻译史和翻译与相关学科研究上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处于领先水平。先后出版专著《英汉翻译原理》、《中国翻译简史》、《汉籍外译史》、《翻译多元论》、《外国文学在中国》、《英语与社会》等。在《中国翻译简史》的基础上,该方向已完成300多万字的《中国翻译史》巨著,共五卷,分古代部分(一卷)和现当代部分(五卷),湖北教育出版社已把该书列为重点学术书目并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国翻译通史,资料详实,内容含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其中包括中国各民族文学互译,汉籍外译等,填补了中国翻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该方向的另一本专著《翻译多元论》在国内颇有影响。《英语与社会》把标准英语、地域英语及其他变体研究置于社会大环境下研究,为语言教学、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该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优于全国同类成果。
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位点是我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该学位点从2004年开始招生,两年共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名(分别为8名和10名),2006年计划招生15名。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方向有:译介学、欧美文学比较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比较研究、西方文化与圣经文学。专业课程主要由博士、教授、副教授担任。该学位点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和新闻媒体机构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能够听懂英语授课的内容;具有较为广博的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在外语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学校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学位点日臻成熟,正在向健康方面发展。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德语大专班,2009年建立德语系,并开始德语语言文学本科招生。现有在院德语专业本科生101人。
德语系共有在编教师8人,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学历上,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其他学历3人;外语学院每年还从德国博世基金会以及德国著名高校中长期或短期聘用一些教授、副教授或讲师补充在编教师人数。2009年和2011年,外语学院两次邀请了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德国语言文学著名教授Winfried Woesler来我院为师生做系列学术报告,以及为本科生授课。每期持续40天左右。德国汉堡大学胡恩教授也来访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国内名牌高校德语系与我院德语系保持密切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院德语语言学科的发展。
德语系所开设的课程有: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听力、德语阅读、德语语法、德语写作、德语翻译实践、德语口译、德国文学、德语国家概况、德语语言学、德语词汇学、德语口语等课程。
德语系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关系:德语系每年可选派两名年轻教师去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相关的院系攻读博士学位;从2010级开始,德语系每年可选派两名优秀学生去对方相关院系学习一年;另外,学院还与德国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自费交流项目,按交流协议互派学生到对方进行学习和实习。
在Woesler教授的指导下,我院德语系本科生翻译了海涅的作品《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并在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其他项目合作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
德语系面向全国招生,生源优秀,教学质量高。2009级和2010级的专业四级通过率高达95.6%和96%,超过全国同类学校平均水平几十个百分点;推免硕士研究生深受国内名牌高校欢迎。德语系本科生在全国德语专业本科生德语辩论赛中多次获奖。
外语学院德语系正朝着国际化办学的方向发展,为省内外培养高水平的德语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成立于2009年。西班牙语专业是安徽省同类专业中开设最早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的西班牙语专门人才。
西班牙语系共有教师7人, 其中特聘教授1人、讲师1人、助教5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本科学历2人;除此之外,外语学院每年从西班牙语国家聘请专家1-2人。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学科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1项。
西班牙语系所开设的课程有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语视听说、西班牙语泛读、西班牙语写作、翻译实践、口译、西班牙文学、拉美文学、西班牙国家概况、拉美国家概况、外贸西班牙语、西班牙语口语、听力、英语、计算机等课程。
西班牙语系积极参加与西语国家高校的交流,已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圣托马斯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西班牙语系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为第二外语,均能通过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2011年,我校第一届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在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中获好成绩,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推免硕士研究生深受国内名牌高校欢迎。2012年,我校09级西班牙语系学生在阿根廷驻沪领事馆组织的西班牙语诗歌创作大赛中包揽一、二等奖。
西班牙语系正朝着国际化办学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高水平的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大学日语系成立于2001年。目前,日语系共有专职教师9名。除此之外,日本高知大学每年外派我系日语教师1名。在日语系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3人,讲师6人。在学历结构上,1人获得上海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博士学位,1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1名为日本名古屋大学在读博士,并同时受聘为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言语文化研究科博士研究员,硕士4人。
日语系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精英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日语系每年招生25名左右,坚持小班教学理念,师生比10:1,小于教育部规定的14:1的比例,真正实现了精英培养模式所需的师资配置。
日语系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演讲演习、日语翻译实践、日语口译,日本文化、日本影视文化,商务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日本国家概况等,并与日本高知大学开设了远程教学课堂。
日语系在日本文化研究、日本文学研究、日语语言研究和二语习得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重要论文数十篇,参与撰写系列专著《中国翻译通史》,共五卷,并获安徽省社科二等奖,出版译著1部,各类日语教材5部。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个。
在国际交流方面,目前日语系与日本高知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有2个国际合作项目。日语系每年有10位交换留学生赴日本学习,1名教师作为交换教师赴日本教学。双方还组织学生互访,进行暑期日本和中国社会见习活动。此外,校内还开展大型日本文化节活动。各类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㈡ 安徽大学难考吗
作为安大目前在校大二学生,我不得不夸一下我们学校。首先我们来讲一讲安大的教学质量:就说说近两年吧,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12月,安徽大学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截至2018年3月,安徽大学有26个院(系、部),开设95个本科专业。
现有1个学科群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获得国家CMA计量认证的现代实验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有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设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
我个人在安大生活了两年,我自认为我们学校条件足够优良,对于高考分数接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好的去向,如果分差过大,当然可以选择更好的大学,个人喜好而已。
㈢ 急求初一上册语文教材(苏教版)所有课文的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拜托了!
1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著作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等。
2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
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4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
5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写了《孤愤》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网络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6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上海市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7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8
田晓菲田晓菲,1971年生,天津人。在她七岁的时候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8年6月,田晓菲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应聘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理教授,一年后。凭着浓厚的文化功底,她跳槽到了名气更大的康奈尔大学。任中国古典文学助理教授。1999年元旦,他们在美国的纽约州举行了浪漫的婚礼。出版作品有《爱之歌》等,学术著作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等。
9秦文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1954年生,上海人。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2年任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后为上海《儿童文学选刊》主编,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朱湘(1904-1933.12.5)字子沅,原籍安徽,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桔据,只发行了两期。193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留学美国,回国后,他生活动荡,为谋职业到处奔走,家庭矛盾也日渐激化。其间曾任教于安徽大学外文系,但又与校方不和。1933年12月5日,他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清波,自杀身死。代表作品: 《夏天》;《草莽集》;《草莽》;《石门集》
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代表作品: 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10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1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 《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
12刘绍棠是著名作家,河北通县人。1936年2月生。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13王建,唐代诗人是大历进士。门第衰微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王建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广泛地描绘宫禁中的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以及君王的行乐游猎,歌伎乐工的歌舞弹唱,宫女的生活和各种宫禁琐事,犹如一幅幅风俗图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代表作品: 《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代表作品: 《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代表作品: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
14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代表作品: 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
15郦道元,人名,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代表作品: 《水经注》
16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17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代表作品: 韩昌黎集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品: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代表作品: 《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收田财》、《走上新路》、《解约》、《不幸》、《陈奂生上城》、《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2年短篇小说集》、《高晓声1983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钱包》。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url清[/ur认为小说《[url[/ur“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url[/ur著名作家,育有一女[url[/ur37年-1997年)。
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笔名以群,安徽歙县人。文艺理论家。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经济系。1931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组织部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北斗》、《上海文学》、《收获》等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群在文艺理论方面造诣极深,著述很多,主编有高校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著作有《创作漫谈》、《文学的基础知识》、《在文艺思想战线上》、《鲁迅的文艺思想》等十多种;译作有《苏联文学讲话》、《新文学教程》等。
玛拉沁夫,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入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习。历任《内蒙古文艺》编辑,内蒙古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协内莆古分会副主席《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
18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Thoma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化论与伦理学》、《论有机界现象的起因》等
19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欧克”),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罗杰‧冯‧欧克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还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他与妻子及孩子住在加州亚瑟顿城。
20一、少将
概要
郑文光(1916)河北保定人。
生平
1937年12月中央军校第十四期,后任台湾高雄港口司令部少将司令。
二、科幻作家
简介
郑文光(1929-2003)中国科幻文学之父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
21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22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3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24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英语:Ivan Sergeevich Turgenev,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25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这些是比较全的了,仍然不满意请留言。
㈣ 安大龙河校区是新校区吗
安大龙河校区不是新校区。
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是安徽省与教育部共建“211工程”高校——安徽大学的老教学区。
始建于五十年代,其保存有若干苏式的历史建筑(如教学主楼等)。校园内树木成荫、和谐自然,现校园内建筑主要由安徽大学教学主楼、逸夫图书馆、问津楼、电化楼、第二食堂、第三食堂、西门大操场和多座宿舍楼等构成。
现校区主要承担安徽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哲学系、互联网学院以及管理学院本科生、安徽大学文史哲系部分研究生、以及二本独立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的教学功能。约二千多户安徽大学教职员工的居住于此,安徽大学附属学校、安徽大学幼儿园也坐落其中。
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350余万册,仪器设备总值8.18亿元;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设有26个院(系、部),95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2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约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专科生21800余人。
(4)安徽大学苏教授的博客扩展阅读:
一、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28年当时省会安庆市。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学校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尤其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更是实现了跨越发展。
二、师资力量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7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90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名,入选“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入选安徽省“百人计划”5名,入选安徽省“外专百人计划”5名,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2名,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14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㈤ 李修松的人物履历
1976年1月任含山县关镇公社苏滩学校教师;1978年10月至1982年9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安徽大学历史系任教;
1987年6月任安徽大学历史系讲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1993年6月任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1996年12月任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7年5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8年3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2000年8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教授;
2006年9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教授;
2009年9月任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教授、博导;
2011年2月任民建安徽省委主委(正厅级),省文化厅副厅长,教授、博导(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挂职任马鞍山市政府副市长);
2012年12月任民建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正厅级),省文化厅副厅长,教授、博导;
2013年1月任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安徽省委主委,省文化厅副厅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