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数计学院老师名单
⑴ 江汉大学是属于几类大学,是二本还是三本排名如何
江汉大学是二本院校,在湖北地区排名第20。
江汉大学:
江汉大学(Jianghan University)位于湖北武汉,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武汉市重点建设大学。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8.6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拥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术、医学、教育、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设有21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 学校专任教师达1162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以上607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085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20万册,中外文报刊2186种,电子图书319万册,电子期刊5万种。
院系专业: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1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
⑵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仅38岁的专任教师队伍,在编教师3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助教9人,获硕士学位者1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0人。教师政治合格,业务素质较高,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有数人次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校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质量奖等奖励。有多名教师在武汉市教育学会、湖北省心理学会、湖北省教育技术学学会、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几年来,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公开出版专著、教材5部,完成科研课题6项。目前学院在研课题16项,省级以上课题6项,市级课题8项。学院教师主持的课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获2003年武汉市科学进步二等奖;论文《中美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获武汉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与结构调整的比较研究》获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院初步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学院组建心理学学科科研团队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学科
带头人 学术梯队 教
育
学 心
理
学 基础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外聘 张梅、周红伟 心理计量学 揭水平 陈继文、董华 应用
心理学 心理健康
教育 孔晓东 陈慧君、严海辉、孙远、刘立兵 运动心理学 外聘 黄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校教育
心理学 邓志祥 刘平秀、兰军、严月娟、吕素珍、胥秋、徐烨、吕珩、朱怡青、刘义
⑶ 在江汉大学要怎么换专业,难不
江汉大学的转专业政策相对宽松,基本上只要学生想转专业,都能实现,不涉及基础学分和绩点要求,大多数学生都能成功转专业。具体规则方面,理科生可以转到文科或理工科,文科生只能转到文科,艺术类和普通类不能互相转换,不过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从去年开始可以互相转专业(但通常情况下,只有设计专业的学生会转到美术专业)。原一本的学生可以转到一本或二本的专业,而原二本的学生只能转到二本的专业。
转专业的流程也相对简单,江大通常在大一下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可以正式开始申请转专业,这比很多高校需要在大二才能开始转专业要早。每位学生只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但可以在填报志愿时填写两个志愿。正式的通知会在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周前发布,学委会会转发教务处的转专业通知,并附上申请表等文件,申请过程持续时间较短,大概一周左右,因此如果想转专业,最好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在通知发布后感到迷茫或错过机会。
当你完成申请表并提交到对应学院的办公室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教务处统一发放各学院各专业的转专业要求。一般情况下,转专业过程会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而定,例如想要转入数计学院,可能会考高数,根据专业不同,可能会考高数1/2/3等;而有些专业只需参加面试,学院老师会通过面试了解你的转专业动机,以及你对新专业的了解程度等。
面试前,老师可能会提前告知具体的面试要求,例如需要进行几分钟的演讲,需要探讨什么观点或其他问题。面试结束后,耐心等待结果,如果一切顺利,通常在大一下学期就可以去新学院上课了。
⑷ 江汉大学怎么样
江汉大学在湖北省来二本中实力仅次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排名第三!江汉大学80%的计划面向武汉市招生,20%面向湖北省以及全国招生!因此在投档分数线上,武汉市考试具有较大幅度的优惠!这是因为江汉大学是武汉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一所大学!(据说将来要升级为一本哦)江汉大学的优势专业:商学院的国际金融与贸易 机建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物信学院的电子商务此外,武汉市第六医院也是江汉大学下属的一家市级医院!每年都会安排医学院的毕业生到那里实习! 如果干得好,就可能直接进入该医院!总之,江汉大学还不错,是一所文理平衡发展但各有突出的综合性大学
⑸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的教师队伍
学校以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学校管理为两个基本点,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校教职工192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省首届名师2人,特级教师7人,省骨干教师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82人,有研究生学历24人。
优秀教师
陈贤才
陈贤才老师,男,1963年10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我校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为江汉区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汉区学科带头人,还兼任部分重点高中联合体(49中、14中、汉口铁中、4中、开发区1中、12中)数学备课组长,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潜心研究教学,研究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成绩突出。善于带班,精于管理,方法灵活,措施多样,所带班级多次评为江汉区优秀班集体;勤于研究,乐于总结,专业扎实,教学严谨,成绩突出,近3年在国家级刊物《数学专页》《数学通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6篇,论文和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奖3件,获湖北省教育学会奖2件,获武汉市教育学会奖6件,被评为江汉区十五教科研先进个人;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并得到了武汉市教育学会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已顺利开题.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情景感知,探究互动,反思构建,评价升华的教学模式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编写了《12中高中数学复习讲义》,主持编写了江汉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参与了华中师大《数学通讯》刊物资料的编写。多年来,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做到了工作踏实认真,教法灵活多样,教学质量高,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居平行班之首,深受学生欢迎。
熊学锋
奥林匹克格言: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熊老师是我校体育组的骨干教师,区首席教师杨光荣工作室成员;是屡获国际、国内中学生足球赛佳绩的校足球队的功勋教练员;同时还是学校应届高三年级体艺班的班主任。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用信念启动一次次教学,他用执著完成一次次训练,用热情感染着一届届学生。从花样年华步入中年,他额头的青丝早已开出几缕白发;他用知识开启了孩子们的未来,他用关爱铺垫了孩子们的梦想,他给了孩子们前进的力量。他的点点滴滴总在我们的心中荡漾、回旋……
他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骨干体育教师
作为学校体育组骨干教师,熊学锋老师遵循“健康第一”的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依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坚持体育技能的传授。在传授体育文化的同时,他十分注重学生心理品质健康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加强,对运动热爱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熊学锋老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的积垫,注重学生求异、创新、思辩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原始知识积垫的情况下,去思维、去突破。
他创立了自己的教学思维:为什么而教?用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能否这样教?
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诙谐、机智、灵活、风趣,话语简短,一语中的;他语言亲切,表情丰富,善于捕捉学生点滴的闪光点或一瞬即逝的动态;他善于因势利导,总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把自己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而他处于“导”的地位;他总能和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里,能使学生得到“自信”、“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强心。
他注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他的口头禅“扎实上好每节课,比赛胜负已淡然”。他多年如一日地上好了每一节体育课,他的体育课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就连前来我校互访交流的英国英超博尔顿足球俱乐部和韩国高中足球队的国际友人也是高度赞赏。他还经常参加市、区体育教学比赛,曾在江汉区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他还主讲了一系列的展示课、研讨课、汇报课等,这些课同样是获得了如潮的好评。
作为区首席教师杨光荣工作室的成员,他孜孜好学,勤奋钻研,集思广益。近三年,在教科研方面亦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6年他参加了湖北省“十一五”科研课题《中学100米跑》的研究(该课题将于今年四月揭题)。
2007年他撰写的论文《对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获湖北省体育理论学会二等奖。
作为区学科带头人,熊老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更是不遗余力。对于青年教师,不管是本校还是区内的,他总能一点一滴地讲,一招一式地教。在“传帮带”中,从做人到做事,从职业道德、责任感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课时的设计,从上课到听课、评课,他总是细致入微,耐心而且热情。他平常十分关心对本组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熊老师真可谓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
2007年指导孙涛老师撰写的论文《中学男子三级跳远训练研究》获全国三等奖并在中国《田径》杂志第十期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第四期上发表文章《100米跑趣味教学》;
2006年指导周俊华老师撰写的论文获湖北省二等奖;
2006-2007年指导本组周俊华、孙涛老师参加区级教学比赛获二等奖;
2003年指导先锋中学教师陈玮,考取了足球国家级裁判。
他是闻名全国的校足球队的功勋教练员
多年来,十二中足球队屡获国际、国内中学生足球赛佳绩。这其中,作为教练员的熊学锋自然是功不可抹。十二中足球队捧回的一座座奖杯里,凝聚了熊教练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仅从最近几年的里熊教练带队的学校足球队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就能深切感受到他的功绩:
2004年十二中足球队受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区教育局的指派,代表中国二队参加第十八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获第五名的战绩;
2004年代表中国队参加第三届亚洲少年运动会足球比赛,取得亚洲第五名的佳绩;
2006年获全国中学生三人制足球比赛第二名;
2002年获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三名;
2005年获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第六名;
2005年获湖北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二名;
2005年获湖北省U——17足球联赛第四名;
2006年获武汉市第七届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二名;
2005年获“武汉晚报”杯高中专业组第一名;
2006年获“武汉晚报”杯高中专业组第二名;
2007年获“武汉晚报”杯高中专业组第二名;
05、06、07年连续三年获“武汉市足球优秀教练员”称号。
2002-2006年多次获得足球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更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熊教练带队二十年,参加国际、全国、省、市、区赛事近百次,在相对来说是“爱闹事”的足球赛事里,十二中足球队无一次出现球队违纪违章事件。学校也连续被教育部、中国足协评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优秀单位”。“全国100所开展足球活动先进学校”和湖北省群众体育先进学校以及亚足联布局的阿迪达斯足球学校。
足球运动造就了一代英豪,但社会上许多不良之风甚至是有些恶习也在部分足球运动员,甚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产生所体现。针对这“似乎”的普遍现象,熊老师加强管理,精于疏通,狠抓“小事”,防患于未然。
有些队员重训练,淡学习;有些队员训练怕苦,投机取巧;有些队员动作粗野,“蛮横霸道”;有些队员爱出风头,忽略团队意识,也有些队员未打上主力,心理失落,如此等等。虽为数不多,但熊老师从细微入手,会经常利用谈心、交流、队务会、座谈会、动员会、总结会或从整体布置,或个别“悄悄地”对话,使校足球队的同学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正确认识成人和成才的位置,正确摆平个人和团队的关系。
望着足球队员这些小男子汉们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夹,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他总在想,这里面说不定就有科学家、艺术家、足球运动健将呢!于是,熊教练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培养足球队的队员分别走职业足球运动员和足球特长生的人生之路。令熊老师欣慰的是,不仅团队出成绩,足球队的队员们也是特别的有出息。他培养的队员里,涌现出了现役国脚郑斌,职业俱乐部球员吴鹏、胡年伟等;在校队员余翔、刘凯也入选中国中学生足球队,赴德国参加训练比赛。熊教练培养的队员里,不仅走职业足球的成才率高,走足球特长的队员里也同样有不少学生如愿考取大学。
2006-2007年培养五名国家一级运动员(李思、余翔、刘仁川、程健、宋森然),二十二名二级运动员(名单略)
2007届队员宋森然更是考入位列全国前三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南京大学
2006-2007年队员刘仁川、李凯、刘凯、程健、吕锐、周磊、李思、余翔、王拯等队员分别被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录取。
他是令体艺生亲近又敬畏的班主任
体育、艺术特长生各个个性张扬,是出了名的难带的班。但在学校工作需要的时候,工作已经是超饱满量的熊老师,没讲条件没有怨言的接下了体艺班的班主任工作。
工作中,他始终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工作中善于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理想前途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激励教育为原则。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后进生”不歧视,不放弃,而是实施爱心教育、赏识教育、快乐教育,以情换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必要时进行家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班级管理方面,熊老师根据整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优秀班集体,先后被学校评为“行为规范示范班”,学生在今年的美术联考中全部通过。田径、足球特长生现正在刻苦训练,准备参加四月初的特长生考试。
足球,是十二中的传统,教学,是这所省级示范高中的优势。在绿茵场这部大书里,在喧闹生动的校园,倾注了熊学锋多么深沉的爱。足球训练,体育教学,引导青年教师这三大版块中给了熊学锋老师几多苦楚和欢乐。他,已近不惑之年的熊学锋,为了他所钟爱的足球、学生、事业愿勇敢地面对一切,直到曲终人散,不虚度短暂的人生。
⑹ 江汉大学是几本
是二本大学。抄
江汉大学的前身是袭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原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原武汉市职工医学院。2000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88年的武汉市卫生学校并入筹建期间的新江汉大学。
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09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江汉大学。截至2018年9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565亩,建筑面积668218平方米,
(6)江汉大学数计学院老师名单扩展阅读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1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涉及39个二级学位点。
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6门省级精品类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
⑺ 老师您好! 江汉大学和长江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那个好
长江大学的综合实力更好一些,长江大学属于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四者的对比分析:
一、师资力量
1、江汉大学:专任教师1257人,其中正高196人、副高498人,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达到45.9%。
2、长江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3124人,专任教师2247人,外聘教师53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03人,副教授8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87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86人。
3、武汉轻工大学: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90%。
4、武汉纺织大学:学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博士600余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近2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7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2人。
二、科研成果
1、江汉大学:横向科研项目170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7亿元,获省、市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4项。《江汉学术》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2、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6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973”计划;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203部,发表论文6805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101篇。
3、武汉轻工大学:截至2018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3项。
4、武汉纺织大学:截至2018年3月,武汉纺织大学承担国家基金项目、“973”、“863”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三、专业设置
1、江汉大学:学校设有18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308],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2、长江大学:长江大学下设26个二级教学学院,现有本科专业98个,其中经济学3个,管理学11个,法学3个,教育学4个,文学5个,历史学1个,艺术学7个,理学16个,工学35个,农学11个,医学2个。
3、武汉轻工大学: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64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
4、武汉纺织大学:截至2019年6月,武汉纺织大学设有21个教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4个。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武汉纺织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武汉轻工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长江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