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刘教授
1. 防辐射衣服究竟是什么
一、防辐射衣服
又称电磁辐射屏蔽服,其最早应用于美国军工,作为专业的防辐射装备配置军队。防辐射衣服一般采用金属纤维与纺织纤维混织,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之后随着面料科技及纺织技术的逐年进步,电磁辐射源的密度和强度的增加,防辐射开始逐渐走向民间。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服多为民用,受众以孕期女性、特殊职业者为主。婧麒的防辐射服其面料品种很多,有镀膜型,多离子型,金属纤维型等,根据不同的面料材质,其在防辐射效果、穿着舒适性、透气性、耐水洗等方面有很多区别。
二、防辐射衣服有用吗
要想知道防辐射服有用吗,首先要从防辐射服的原理说起。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电磁物理专家刘教授。刘教授介绍道,防辐射服是利用服装内金属纤维构成的环路产生感应电流,由感应电流产生反向电磁场进行屏蔽。金属良导体可以反射电磁波,即当金属网孔径小于电磁波波长1/4时,则电磁波不能透过金属网。从原理上来讲,防辐射服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
2. 刘朝晖教学
刘朝晖教授是一位在陶瓷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教育专家,他负责教授一系列课程,涵盖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包括“中国陶瓷史”、“陶瓷鉴定与研究”、“中国古代外销瓷器研究”等,深入探讨中国艺术史,并指导“专业文献导读(古陶瓷)”和“文物摄影”等实践课程。他与专家共同讲授了“青花瓷器鉴定”这一专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在荣誉方面,刘教授在2000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的首届“世纪之星”,展示了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2003年,他荣获“复华教学科研奖励基金”世纪之星奖,这是对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度认可。2004年,他更是深受学生喜爱,被评为2000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导师。此外,他还获得了李传宏历史学科奖教金二等奖,体现出他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成就。
2005年,刘教授的集体教学成果获得了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他作为团队的第二获奖者,这再次证明了他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复旦大学刘教授扩展阅读
刘朝晖,常做人名,在中国较为常见。比较出名的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副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等人名为刘朝晖。
3. 1982年的社会学概论作者
刘毫兴教授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化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的一名资深教授,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80年代初,当时他参加了由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两期社会学讲习班,这为他日后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讲习班不仅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还为刘教授提供了与国内顶尖社会学家交流的平台,尤其是他有幸参与了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主持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的编写工作,这使他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1982年1月,刘毫兴教授参与了江村社会调查基地的实地考察,这一经历对他日后长达二十余年的追踪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村的社会调查不仅锻炼了他的田野调查技巧,还使他能够对农村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变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从那时起,刘教授便对江村展开了持续性的社会学研究,这种长周期的田野研究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思考空间。
除了对江村的长期研究,刘毫兴教授还承担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中国乡村考察报告系列》的主编工作。这一项目汇集了多位学者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不仅展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为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平台。通过这一项目,刘教授不仅推广了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还促进了学术界对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