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教授生物质利用
㈠ 李十中的介绍
李十中,男,1962年10月出生于天津,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现为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发展规划组专家,中国工程院与瑞典工程院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生物能源课题组中方召集人,参与制订了国家《“十一五”燃料乙醇专项发展规划》、《支持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财税扶持政策》、重大科技专项《农林生物质工程项目指南》等推动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工作。
㈡ 生物炭“碳负性”过程
在处理废物的过程中,一项名为生物炭的创新技术展现出其“碳负性”潜力。据计算,污物中高达60%的碳可以被固定在木炭中,通过将其埋藏地下,预计能防止碳排放长达1000年或更久。这一过程之所以被称为“碳负性”,是因为废物最初来源于能够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
宾根的高温裂解厂,类似全球其他工厂,能将各种碳基物质,包括塑料,转化为能源。然而,与常规生物质燃烧相比,这种方法的能量产出较低。壳牌石油公司对生物炭作为碳储存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它能捕获生物质一半的碳并释放出部分能量。尽管如此,生物炭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成本降低和普及的需要,以及金融系统对碳储存技术的支持不足。全球范围内的鼓励政策对于推动生物炭的应用至关重要。
关于生物炭的益处,研究持续进行。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发现,生物炭能增强土壤的有机碳储存能力,减少对肥料的依赖。澳大利亚的研究显示,它能减少土壤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的排放。而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研究则表明,生物炭能显著提升贫瘠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布鲁诺·格拉泽博士指出,尽管生物炭研究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的发现令人兴奋。
生物炭的应用前景广阔,如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大卫·曼宁教授看来,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生物炭封存的碳量甚至有可能抵消航空业排放。此外,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研发并计划使用生物炭高温裂解炉,以应对全球气候谈判,如洪都拉斯和非洲国家正争取在未来的气候协定中将生物炭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2)英国大学教授生物质利用扩展阅读
生物炭,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把生物质进行高温处理,生物质中的油和气燃烧掉,剩下的就是生物炭。生物炭几乎是纯碳,埋到地下后可以有几百至上千年不会消失,等于把碳封存进了土壤,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生物炭的广泛兴趣。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用生物炭捕捉碳元素相当稳定,能将碳元素 “锁”在地下数百年,并让土壤变得更肥沃;另外还可以减少二氧化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