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老师等级划分
⑴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一级教授
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 3 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较多, 社会 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一级教授较少。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 历史 ,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设定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设立人文 社会 科学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较大差别,客观上给 社会 科学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009年5月20日对于从事哲学 社会 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在哲学 社会 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试点工作,14名人文 社会 科学学者被聘为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岗位只能由两院院士获得的 历史 ,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过行为来落实,通过制度来保障。对人文 社会 科学的重视也不例外。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人文 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从制度层面来真正扭转“重理轻文”,落实“四个同样重要”,从而为人文 社会 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普遍分为13个等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13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师岗位等级评级。然而,在此之前能够成为一级教授的均是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类教授没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在哲学 社会 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聘任的试点工作,是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的一种 探索 和努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看来,“聘任文科一级教授意义广泛而深远,有助于高校聘任教师工作更加规范化、完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文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改变重理轻文和人文 社会 科学内部重 社会 科学轻人文科学的风气、倾向,从而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人文 社会 科学,进一步改善人文 社会 科学专业的生源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从事文科的教学和科研,进一步改善文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还有助于实现 社会 公正、和谐,从而推动人文 社会 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平等相处,进而全面推进中国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人文 社会 科学学者地位,体现对整个人文 社会 科学的重视,鼓励人文 社会 科学出大师级学者。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寡论高低、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消除“数字化教授”,是高校评价机制的一个导向。人文 社会 科学领域设立一级教授岗位,有助于建立何完善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意义深远,也将给中国人文 社会 科学注入新的血液。
只有院士才是一级教授。
四级教授是正教授岗位的最低级。
所以,区别较大。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级教授与四级教授的区别,打个比方,一级教授如同珠穆朗玛峰,四级教授如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为世界最高的高原,珠穆朗玛峰则更高于青藏高原,傲骄的雄踞于青藏高原之上!
一级教授,不仅是中国专业技术职务的最高级别,也是教授中的最高级别(正副教授共7级)。
你说区别有多大?可以说,虽然大号都是教授,却根本是不可“同日而语”,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教授,在常人眼中多么伟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可以称为专家学者!
岂不知,教授之在高等院校,分为正副教授,正副教授竟然又分为1~7级之多,不恭敬的说哈,中国高校数千之多,教授那就是如“过江之鲫”,多着呢!
而一级教授,那可是教授群体中的“凤毛麟角”,教授群体中的“王冠”,宝贝呀、稀罕着呢!
一级教授的聘用资格条件,也就是两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即学术泰斗级才能达到。各高等院校没有一级教授的定岗权和聘用权,一级教授由国家聘用。
一级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按照相关规定,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一级教授相关的评定标准,因而一级教授多为自然科学类的,一级教授人文社科类的比较少。
既使是二级教授,一般都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二级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贡献者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所以二级教授也是多为自然科学类的,二级教授人文社科类的也较少。
教授分为1~4级教授,副教授分为5~7级副教授,一级教授可以享有对应正省部级待遇,四级教授享有对应副厅局级待遇,差别也是很大的(见附表)。
四级教授,刚刚脱胎于副教授,才踏进教授的大门;也就是刚刚登上向珠穆朗玛峰进军的基地青藏高原,登上向珠穆朗玛峰进军的台阶第一步,距离高耸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一级教授的神圣殿堂,还有不要说十万八千里,也是相当的相当的遥远,可能拼尽“洪荒之力”攀登才能登顶,绝大多数也可能只是“望顶兴叹”,终生难以到达!
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一级教授名单(新中国首批1956年,至70年代,基本未再审批。)
北京大学:
一级教授:冯友兰 唐 钺 熊十力 江泽涵 许宝騄 段学复 周培源 叶企孙 王竹溪 饶毓泰 胡 宁 傅 鹰 黄子卿 张景钺 李汝祺 陈 桢 乐森璕 王 力 游国恩 曹联亚(靖华)季羡林 魏建功 冯 至 朱光潜 向 达 陈岱孙 曾昭抡 翦伯赞(副校长) 冯 定 汤用彤(副校长) 金岳霖 尹 达 张青莲 李继侗 孙国华 郑 昕 杨 晦 赵以炳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 维、张子高、马约翰
从以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一级教授名单,可以看出一级教授的份量了吧!
附表: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大学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差距有多大? 在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眼中,一个是王者,一个是青铜。 当然,青铜只是放在教授里面来说的,而王者,是相对所有人来说的。
教授已经是教师系列的最高职称,但教授之间水平层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设置教师岗位时,又把教授分为4个档次,分别是教授一到四级(相应的,副教授和讲师也分别被分为3个档次)。
刚评上教授,即自动定为教授四级,这是教授的最低级,拿的也是教授中的最低工资。教师岗位的聘期一般是4年,也就是说,这4年如果没有新的突出成绩,都是按教授四级来聘用。
聘期结束后,学校会对教授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续聘或参加竞聘更高级岗位,考核不合格,则下一个聘期有可能会被聘为副教授三级岗位,相应待遇也将随之降低。这就是高校实行的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对于聘期内取得优秀成绩的,可以直接竞聘教授三级,甚至教授二级。这要看成绩的层次。一般来说教授三级岗位占所有教授岗位的20%到30%之间,优势学科相对更多,弱势学科相对更少。三级教授的定位是学术带头人,有独立的团队,或者是国家级大团队下面小团队的负责人,或者必须获得省级人才称号或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很多学校三级教授岗位要求设置得比较高,甚至会出现有岗位但聘不满的现象。这说明,大多数教授其实都属于普普通通,靠时间熬出来的教授。而三级教授,已经是其中的优秀者了。
二级教授要求更高了。在人事圈里有一句话,叫二级教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高度。因为二级教授的定位就是学科带头人,基本上一个学科1-2个人,不超过全体教授的10%。学科带头人就是这个学科里最有学术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教授,能够带领学科其他老师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奖励、能够领导一个大的团队或者创新群体。能聘到二级教授岗位的人,要么是有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帽子,要么就是国家重大专项的首席专家。他们既是科研的主力,又是冲击人才顶峰的后备人选。
这个人才顶峰就是一级教授。它的聘用资格就是两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即学术泰斗。高校是没有一级教授的定岗权和聘用权的,聘也是国家来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一个都不要聘。一个学校有一级教授,说明学校有全职的院士,如果一个学校挂着一堆院士,但却没有一级教授,只能说明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职的。一级教授们的收入就不好说了,年入百万千万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级待遇,有专门的医疗保健团队伺候。
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了,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级教授相对于副教授讲师而言,已经是比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学术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级教授,才是无数人仰望的顶峰。
以我们自己为例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我国教授有一级到四级,一级教授的人数较少,一般都是有名望的教授,二级,三级,四级人数渐次增多,四级是最基本的教授级别,不到四级只能是副教授。
副教授从五级到七级,七级是最起码的副教授,七级也不到只能是讲师。
教授的等级从解放后一直到现在都遵循这个制度,总之评审严格,晋升难度很大。各个学校的高级,中级的低级职称人数配比一般是,(以我们自己学校为例)高级职称包括正教授,副教授约占30%左右,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人数约占70%。当然,各个高校由于等级不同,高级职称和中低级职称的人数比例也会有所不同,譬如复旦,交大之类的学校高级职称的人数会偏多,中低级职称人数也相应较少,完全看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差别,一级教授在教授中占的比例较小,除两院院士外大多当属在其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其工资津贴等待遇层次内不同高校不同身份亦差别不小,和四级教授差别更大了,但这种差别因情况复杂,不好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达。
另一方面是地位甚或荣誉的差别,且差别很大,顶尖的科学家是一级教授,两院院士是一级教授,即使是一般的一级教授往往是凤毛鳞角的知名人士。而四级教授从量上说占教授总数的60%,虽说在学术上大多都有一些建树,但与一级教授的地位相差甚远。
当然对 社会 上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不了解那么多,一说某某人是教授,往往不去计较是几级教授,毕竟都是教授吗!
回答不当,请批评指正!
在国内能上一级教授的人只有以下几类:两院院士,社科类学部委员,实力相当两院院士或社科学部委员的行业泰斗。只有这些人才会是一级教授。在国内很多理工农医院校,基本一级教授就是院士,如果不是院士的,也是业界实力远超院士的老先生(有的可能因为年龄问题错失院士,有的压根就自己不愿意参评院士)。
四级教授则是正教授里级别最低一级,属于刚迈入正高门槛。在普通院校很多四级教授可能到了985院校勉强能上副教授(不是说水平不行,平台不给力,所以也难以做出成绩)。但是,基本进到正高体系的教授,都是本校所在专业某项细分项目的骨干或者潜力带头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学术泰斗,业界大牛,一个是新进中青年业务骨干。那么区别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些很明确,有些很模糊,甚至暗黑!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才能获评获聘一级教授。也是高教系列13级中的最高职级。老百姓常说:教授还有级?是的,但我说的很清楚的就是,它从新中国建国后的1956年开始,很平淡,到了2009年开始兴盛,但不是高校老师一般很少有人懂这个门道。
而两院院士几乎全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顶级人物,所以一级教授才能匹配。其实这除了那点与2、3、4级教授相差并不多的宏观职级工资,更在从事的自然科学领域地位更高,更该受人尊敬。但职称却都是教授。但就像袁隆平、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再到屠呦呦(才评上)等老一辈院士专家,我们认为他们拿1万多一个月,多吗
至于人文科学,则一级教授凤毛麟角。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就难说,更难评了!
父亲和我都是大学老师,父亲是钢铁冶金专家,为了支援国家建设,重庆 云南会泽 甘肃兰州 内蒙包头 安徽马鞍山,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他的故乡是湖南湘潭,离韶山没多远的小山村。爸爸9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3级教授。99年63岁才退休,继续干专家组和关工委,直到83岁。直到今天他仍读书不止,有时还要看博硕论文。为啥?儿子我深深知道,技术工作和教育事业是他的信仰,而书籍是他的命根子。
我只是个2012年才获评聘高级实验师(副教授),7级职级(副高5~7级)。我仰望着父亲和那些老一辈专家教授,我始终不敢放松脚步。他们是巍巍大山,他们是中国脊梁,而我虽年过天命,却必须抖擞十二分精神,奋斗不止,否则我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他们的项背,而我身边是我深爱的孙子和孙女。我必须勇往直前。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区别不在工资待遇,都发不了财,然而却在你,为家国天下能做什么,做过什么,又正在做什么
目前在高校评 教授就是四级,上一级一般人是不可能的。
看看人大的一级教授
200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首批一级岗位教授聘用工作。目前有一级教授:第一批( 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第二批( 王利明、林岗、袁卫)、第三批(王子今、冯惠玲、吴晓球、杨瑞龙)
另外有的学校不叫一级教授,比如浙江大学称为文科资深教授,只有十几名,可见一斑。
华东师范大学称终身教授,71名。每个学校不一样
以前每个省的评选教授标准是一样的,现在放开,好了,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同样的教授,要看学校, 985的副教授,恐怕放到非211就是优秀教授了。
你身边一定有不少人是大学老师吧?他们之中谁是教授、谁是副教授、分别是几级,这些事你可不一定知道 。所以,今天缪老师就聊聊大学教师的职称,再以美国为例,说说中美教授职称的区别吧。
一、国内现行的大学教师职称
别看大家都是大学老师,人跟人之间的区别还真是挺大。大学教师的支撑从高到低有:
①教授 :共有四级,一级到四级。这一级是超级大牛,是科学院或者工程院院士水平,最低也得是准院士的水平。二级的层次比一级略低,但也是学术界大牛的层次了,差不多得有杰青或者长江学者的头衔。
②副教授 :共有三级,五级到七级。
③讲师 :共有三级,八级到十级。
这其中, 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七级,讲师就是中级职称了 。近些年,高校对青年教师还有不少擦边的叫法,比如说特聘教授,类似于美国的tenure track制度。也就是说在考核期内不定级,3-5年之后再定级。
一般人会认为,在高层次大学里面,评教授会比较容易 。缪老师需要澄清一下,事实真不是如此, 越是高层次的大学,面临的竞争越大,所以真的没那么容易 。所以,一所高层次院校的副教授,水平可能比普通院校的教授还要高。
二、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别
作为教授级别中, 最高的一级和最低的四级,自然是相差甚远。这区别主要体现在数量、地位、年资、学术贡献、待遇等方面。
不同高校的各个级别教授数量比例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二级、三级、四级比例为1:3:6,一级已经没法用比例来说事儿来,毕竟院士级别那是凤毛麟角。 从数量上说,一级教授比四级教授要少得多 。
从 地位 上看,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 社会 地位,一级教授要比四级教授高的多,具体体现就是:四级教授需要用教授两个字给自己背书,一级教授是用自己的名字给教授两个字增光添彩。
从 年资 上看,除非是学术奇才,而且运气超好,一级教授的年龄都不小,毕竟需要一点点的做出学术成果,一点点晋升嘛。 待遇 上看,一级教授已经没什么花钱的地方了,你懂的。
三、美国的大学教师“职称”
缪老师之所以在职称上面加个引号,是因为美国没有对标国内的职称制度,只是为了方便拿来对比,才用这个字眼儿。
在美国, 刚刚进大学从教的phD,身份都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 ,要经过几年时间的考核期,才能确保教职,也就是上面提过的tenure track(准聘——长聘制度)。
如果 顺利拿到稳定教职,基本上地位就是associate prefessor (副教授),我们可以理解成拿到来铁饭碗,因为学校不能随便开除你了。如果一切顺利,你的 科研成果不错,同行评议也挺好,就有机会拿到professor 。
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区别非常非常大,虽然看起来只是从一级岗位到四级岗位,但是其行政级别是从正省部级、副省部级、正厅级到副厅级,所以差别很大,可以说是天渊之别。
一级教授只有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才有资格聘用,一级教授都是学术界的泰斗,是由国家来聘,是人才的顶峰,也只有著名大学中才有顶尖级人才。二级教授要求也很高,是一所大学的一个学科的带头人,一个学科一般只有1-2个人,在大学里领导大团体搞科研项目,是搞科研的主力军,他们的水平决定了学校的高度。三级教授占所有正副教授岗位的20%-30%,是学术带头人,一般是大团队下面的小团队的负责人,只有获得省级人才称号或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的人才有资格聘。四级教授是教授的最低级,领的是教授中的最低级的工资,聘期四年,考核合格后才能续聘或竞聘三级教授,考核不合格则可能被聘为副教授。
在大学里被聘上教授很不容易,即使是四级教授,也是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能聘上,很多人一生能聘四级教授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⑵ 美国大学教师如何评职称(大学系列一)
首先,NAU的老师分两类,一类叫tenurefaculty, 是要评职称的,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full professor。另一类叫lecture,是主要聘请了来上课的,教职不那么保险。而且没有在教师议会上投票的权利,学位可以是硕士,不一定非博士不可。 前一类tenure faculty就要在职称评定的轨道上(Tenuretrackline)一步一步前行。 那么谁来给这些教师们评职称呢?一共有6级: 第一级是系里的P&T(promotionandtenure),一般由系里的full professor组成。每年这些人要开会给老师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价,是无记名的; 第二级是系主任Chair,他在前一级的基础上写他的评价; 第三级是院里的P&T,由各个系里出教授组成,象NAU的教育学院有8个教授组成这个P&T; 第四级是院长Dean,他在前一级的基础山上写他的评价; 第五级是Provost(教务长),他再进行评价。教务长的角色有点类似唱黑脸的,有时有人没评到,找校长,校长可以把责任推到教务长身上 第六级是President(校长),他是最终评定者。 在这6级里,系里的P&T一般对所要评职称的老师比较熟悉,也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领域,所做的评价较为准确。其他的就主要是看教师的材料来判断了。有趣的是,NAU虽然是一个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但是教师评职称依然最看重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就没那么重视。教师有时也颇有怨言,系主任有时也很为难,社会服务不做不行,有的科研突出的上课也不是那么好。评价体系中research、service、teaching分别进行等级评定(有非常好、好、一般、不及格四个等级),三个项目的权重也不一样。 很多时候评定职称要看人的。有个教师,来到NAU后,与学校、院、都签了协议,她也非常努力的工作,等到几年后要评职称了,却发现当时签协议的那些院长、系主任都换了,新的院长、系主任对她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她评教授。这位老师直接到校长那里申诉,好在校长支持她,最后她评到了。 教师每年都要填写自己本年度的工作情况,那可比中国的年终总结还复杂,Gretchen的这些资料比一本牛津字典还厚。学校每年都要与教师签订下一年的协议,并不是说你每年都有可能被开除,而是每年的工资都不一样。象副教授大约每年底薪是4万5,上课、科研没有额外的报酬,但是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会有,象暑假上课呀,组织访问学者呀什么的,一样一个报酬,另算。Gretchen就说4万多对于她们家来说根本不够(她一个人养活3口人),所以她申请了好几样挣外快的项目。 博士毕业生如果在大学教书,评个副教授还是不难,评教授就要科研很突出,在本领域很知名,那就比较难了。而且教授的收入要高出好多,之所以这么难评主要原因也是学校想节省开支吧。6年一个学术评定期,没评上就接着再评,当然你也可以提前,并不是那么固定。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你自己想退休就退。由于资金问题,NAU想减少开支,今年给退休教师制定了比较优厚的报酬,今年打算退休的人就比较多。 没有学术期刊级别的规定,判断文章的学术水平就靠P&T的同行们自己把握了。据他们介绍说进入P&T的老师都是大家认为比较公正的老师,是教师投票选出来的,你要珍惜你的声誉,就秉公判断。但是他们自己也说,学术价值太难判断,仁者见仁,有时也有分歧。 美国大学现在都实行Faculty 。。。” 系主任因为夹在教师和院、学校之间,又要干活有得罪人,所以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当。Alan当过6年,说很累,没有自己的时间了,下一届就决不当了。 院长是校长任命的,校长是校董事会(BoardofRegent, Arizona)任命的。NAU是公立大学,所以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董,而是由整个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来决定,私立大学有自己的独立的校董,自主权更大。同样,亚利桑那州的董事会也决定其他本州的公立大学的校长人选。有趣的是,州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往往并不是学者,甚至不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人。所以,Gretchen觉得,选的校长好不好有时也真很难说。校长换了往往院长、系主任、教务长等跟着都要换。他们觉得这很好解释,校长肯定要选支持自己执政思路的人,选自己人是应该的。
⑶ 写英文邮件时,收件人为某某老师(大学老师),用英语怎么称呼
写英文邮件时,收件人为某某老师(大学老师),用英语怎么称呼?
professor一般大学老师都可以叫这个吧
大学的老师应该至少有教授级别吧..
或是doctor(有学位的)
如果真的实在什闷拆么都没有的话
可以直接说Mr, Mrs, 或是Miss
写英文邮件,收件人是讲师或助教,该如何称呼?谢谢!
在美国大学教师的等级通常是这样的:professor(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教授助理)-lecturer(讲师)
在信中,如果对方是教授,则称呼对方为professor,以表尊重;否则,就叫对方为先生或夫人即可。如果知道对方名字,则叫对方为“Mr.XX"(某某先生)或"Ms.XX"(某某女士),如果不知道对方名字,则称呼对方为sir或madam.
写英文邮件时,若收件人是副教授,那么称呼应该是Dear Prof.还是Dear associate professor?
按收件人的实际职务应该写:Dear associate professor
但在实际中,使用Dear Prof.会更尊敬。
大学老师,用英文怎么逗敬说?
哪个学校的教师都是用teacher,除非是教授才用professor
大学老师
University Teacher
大学老师
University Teacher
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用英语怎么写
We have a history of Chinese maths English sports and other teachers
写邮件收件人 英文缩写是什么
想知道为何没人回? 不是没分
是你的问山罩慎题很傻
什么叫邮件收件人缩写?
if you want to send a mail- there's TO:;
then the received's e-mail address will show up ..
you are the one sending so it's - From...
大学老师讲课都是用英语吗?
基本上不是,只有上英语课时才会,还有一些双语可会。对于大学所有课程来说90%是普通话。
大学老师怎样教英语?
你好 我觉的老师在上课时不是叫学生去听而是去吸引学生来听你的课,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怎么样让你的课吸引学生这要看个人的擅长呵学生情况,但我觉的学生都爱听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某个国家的习俗。文化。你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讲讲,去吸引他们。还有就是上英语课有的学生听不懂时就会想睡或注意力不集中,这时你同样可以讲一些事情去吸引他们,比如最新的新闻啊,你身边的故事或其他的。这些学生都是很爱听的!总之抓住一个原则去吸引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很高兴为你解答!
如何给老师写英文邮件 How to E-mail Your Professor
主题也没有,还是只要个格式?格式如下: Dear Ms./Mr., 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后面写内容XXXXX Sincerely, 此处为你的姓名
⑷ 大学教师职称的各国标准
西方国家的教授
英澳纽等地与美国加拿大体系相当不同,在此列表作为参考。
英澳纽:
教授 (Professor) 等同于 美国的 (Chair Professor)在英澳纽体制下,每个领域通常只会有一个正教授。例如说 Professor in Bio-Chemistry 就是生化学教授。这跟美加体制相当不同,常常会让人误会。英澳纽体制下的副教授,多半年纪已经很大,原因是副教授几乎已经是在该体制的最高等学术职务,仅仅有极少数人可以变成正教授。另外,英澳纽体制也有一种叫做Reader的职务,等同于英澳纽的研究型副教授,或是台湾的正研究员,但是仅仅做研究的工作。
此外还有两种学术等级,分别是资深讲师以及讲师,事实上如果没有卓越的特殊研究发表,很多英澳纽的大学老师到资深讲师(Senior Lecturer)就已经到顶了,此职务比较类似于美加的副教授等级。英澳纽的讲师(Lecturer)的要求,都改成一定要博士毕业才有资格,也因此这个职务等同于美制的助理教授。
也因此,在英澳纽体系的教职开缺时,常常会写着Senior Lecturer (Equi. to Asso. Professor in US)。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大学的教授是终身的。终身制最初来自德国大学,后来在美国也开始实行。教授终身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授的学术研究不会受到政治、商业以及资金来源的牵制和困扰。1994年,美国在《反雇佣年龄歧视法案》中规定学校不得强迫终身制教授退休。
在美国大学里,新来的教师有一段6-7年的考察期,以考察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然后学校根据学术资质,决定是否授予终身制教授。
⑸ 大学里面Professor和Dr(Doctor),哪一个厉害
Dr(Doctor)指博士学位,而Professor指大学教授,是职称;有Dr(Doctor)博士学位不一定能当教授,而教授不内一定具备博士学位;原则容上Dr(Doctor)是Professor的学生,学生再厉害也比不过老师。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要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作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⑹ 大学教师职称有哪些级别
大学老师职称从低到高排名如下:
1、教师系列:助教(初级)、讲师(中级)、副教授(副高)、教授(正高)。
2、行政系列: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
大学教师职称是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