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制史导师
Ⅰ 朱晓喆简要介绍
朱晓喆,男性,汉族,出生于1975年。他的学术生涯起步于2001年7月,那时他在华东政法大学获得了民商法专业的硕士学位。随后,他在法学领域更进一步,于2004年12月在该校取得了法律史专业的博士学位。同年9月,朱晓喆晋升为华东政法大学的副教授,开始担任民商法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为培养新一代法律人才贡献力量。
他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展,201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进行深造,拓宽了国际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学术积淀。如今,朱晓喆是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的成员,也是上海市法学会和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的活跃成员。他频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积极分享研究成果,对民法学和外国法制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Ⅱ 钱元凯华东政法学院教授钱元凯
钱元凯,这位来自江苏张家港的学者,于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的知名教授。他在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员会的委员。
钱教授的主要著作包括:合著的《唐律论析》,于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华东大区首届优秀图书二等奖;他审订的《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年发布;《简明法制史词典》(合编、统稿)则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在年出版,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图书奖。此外,他还参与了《新部首大字典》的编审工作,由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和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并在年获得荣誉。他还与人合著了《中国文化史三百题》和《中国古代法律三百题》,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在年出版。
钱元凯的学术成果丰硕,论文逾百篇,如《〈唐律〉关于社会预防犯罪和社会治安的规定》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年第期,以及《宋朝民事诉讼制度述略》收录于《宋史论集》中,由中州书画社年出版。他的研究论文如《试论秦汉至隋法律形式‘格’的递变》在《学术季刊》年第期发表,并荣获华东政法学院年度科研二等奖。他还与他人合撰了《中国传统道德法律模式之源流研究》和《更新法学研究观念刍议》,分别发表在《法学增刊年第二集》和《上海大学学报》年第期。
值得一提的是,钱元凯教授正与人合作编撰的《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刑具分卷主编)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标志着他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
(2)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制史导师扩展阅读
钱元凯,男,高级工程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著名的数码影像专家,著名摄影教育家。长期从事摄影教学工作,曾被摄影界冠以“问不倒的钱元凯”之美誉。
Ⅲ 徐永康的人物简介
1956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上海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师从华东政法大学段唤功勋教授、著名法律史学家王召棠先生),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会党史专家、社会史专家蔡少卿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曾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教研室主任、《法学》月刊社副主编、科研处处长、《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研究生教育院院长等职。主要从事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史专题研究”、“法理学”、“执法与司法研究”、“依法治国与法文化”等课程。发表《法学新学科的命名问题》、《〈论语〉中的“先富后教”思想及其法文化价值》、《研究儒家义利观的时代意义》等论文50多篇。主编出版和参加编写《中国漏枯法制史》、《现代家庭经济法律指南》、《当代中国法学新思潮》、《法典之王——唐律疏议与中国文化》及《三留集》等专著教材20多种。独立主持上海市重点社科项目“法制协调学”和上海市教委项目“返燃洞中国法制现代化特征研究”的研究,参加“中国法律思想通史”(近代卷)、“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等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的研究和写作,参加《辞海》(1999年版)的修订和《大辞海》法学卷的编写,负责其中“中国法律史”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