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北京大学教授东西方思维差别

北京大学教授东西方思维差别

发布时间: 2025-03-11 06:58:41

『壹』 北大博雅国学怎么样

北大博雅国学汇集了众多杰出教师,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教学热情得到了广泛认可,使其成为了国内顶尖的企业家商学院之一。

博雅书院的国学管理课堂别具一格,它不仅涵盖了东西方文化,还深入探讨了人道、智道、商道,以及成功的独特之道。课堂上,学生们会学习到上下五千年的经典案例,从中领悟商业文明中人的智慧和天道法则,体会忧勤惕厉的精神。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博雅总裁商学院通过创新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开拓非凡视野,提升人生境界,并培养出具备仁义精神的贵族品格。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学院不断吸收北京大学的优秀教育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并拥有一支成熟的运营团队。

博雅总裁商学院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帮助企业家们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领导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实践机会,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建立起广泛的人脉关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贰』 安乐哲的人物简介

安乐哲 (Roger T.Ames)
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主编、《国际中国书评》主编。曾任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余东旋杰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第五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教授和第四届蔡元培学术讲座教授。
安乐哲教授的学术研究范围主要是中西比较哲学,他的学术贡献主要包括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两大部分。他翻译的中国哲学经典有:《论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淮南子》、 《道德经》、《中庸》等。安乐哲教授对中国哲学独特的理解和翻译方法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中国经典的深刻含义越来越 为西方人所理解;他关于中西比较哲学的系列著作包括:
《孔子哲学思微》(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
《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Thinking from the Han: Self, Truth, 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The Art of Rulership: A Study 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国民主之希望》(The Democracy of the Dead:Dewey, Confucius, and the Hop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这些著作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哲学思想几百年的误会,清除了西方学界对中国没有哲学的成见,开辟了中西哲学和文化深层对话的新路。

『叁』 求“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论文

http://..com/question/411255419.html

论中西方教育差异:转自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文章请看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
谈及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我有一些感受。我没有去过国外,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中和各种媒体中获得。我眼中的中西方教育的显著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因材施教。虽然在我国每天都在提因材施教,但并没有几个人理解因材施教的真谛。反而是西方的教育在这方面体现的较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
二. 赏识教育。在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中国的赏识教育比较模糊笼统,对孩子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往往是用一句“你真棒”加以赞赏,而西方是把棒在哪里告诉孩子。中国家长有耐心的少,光心里着急是不够的。
三. 惩罚教育。在中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到惩罚都是以大人的眼光来判断,比如孩子把东西拆坏了,家长往往要打骂孩子,而在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并没有错,反而鼓励孩子多动手。
四. 爱心教育。我在书中了解的和我亲眼看到的西方人的爱心有胜于我们。
中西方的教育各有优缺点,如能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点,这几年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方法。
一、学校的教育
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3、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也是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4、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家庭的教育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而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外国家长重视的恰恰是中国家长忽视的。西方家长教导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自尊并尊重别人,全身心锻炼,按兴趣学习。他们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成功者。中国的家长们,您不妨借鉴一下。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
来看看美国,经常可以见到大人教育小孩,而那个小孩并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什么教师。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一个欧巴桑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她们总是在自觉的监督年青人的行为,好像警察一般。这两个国家已经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在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而在国内,又有谁把教育下一代国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呢?看到不认识的小孩有不对的地方,又有谁会上前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呢?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贪污腐、、、、这些问题的存在,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国人,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谁可免责?如果每人都确实负起自己的责任,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的发展。孩子在这三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热情,多一些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肆』 博智除了管卫东,还有哪些老师

还有英吉,唐瑭,王文静,孙娟
英吉出身名门(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加拿大Treney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UBC硕士学位),又深得管卫东真传。凭借“管式”方法红遍新东方的北京、天津海外留学考试课堂。同时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英语功底,犀利的语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聪明绝顶”的脑袋,成为GMAT讲坛上最年轻的老将,更因明显好于管卫东的脾气秉性而深受广大学员喜爱。自出道之日起,参加GMAT考试如攻城掠地,VERBAL从未低于40。对英语学习的方法有深入研究,其独创的“联想猜词法”,“逆向阅读法”,“纵向阅读法”可以使阅读的速度有明显提高并大幅度提高正确率。
唐瑭应试类英语教学专家。在全国多家知名外语培训机构任教多年,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英语教师。其教课风格幽默、风趣、而又不失精彩。其特立独行的教学方法以及简单实用的应试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英语能力及考试分数。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传媒专业,美国国家传媒协会会员。对于东西方人文化背景,思维差异及相互转换有较深研究。始终坚持像中文一样学习英语的教学理念,使英语教学变得像中文教学一样易于接受,深受学员好评。
王文静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系,后赴美国专注于高等教育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先后获得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UIUC)心理学硕士学位,伊利诺伊州长州立大学培训设计专业硕士学位从认知心理学、人脑学习原理等科学前沿理论出发解读TOEFL。王老师长期在美国学习和从事研究以及培训工作多年的经历让她深谙美语习俗和美式文化思维,在SAT教学领域拥有一套独到的系统化教学思路与思维体系,尤其擅长于SAT培训领域模考精讲式教学。
孙娟毕业于知名师范院校,获得“英语双语教学”、“英美文学研究”双学位学士。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教授“Language Art””Math&Science”等课程,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和成熟完备的教学体系,曾帮助过很多学生大幅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协助管卫东老师开发博森UMO新托福教学体系,负责该系统强化训练软件的统筹,将资深多年来宝贵的教学经验融入该软件系统之中,在融会贯通UMO教学体系的同时,结合自己专业的师范功底,帮助学生系统提升英语能力,成功应考托福。

热点内容
中南大学化工教授 发布:2025-04-24 19:13:53 浏览:290
食品专业国外大学排名 发布:2025-04-24 19:03:07 浏览:974
江苏大学附属学校怎么样 发布:2025-04-24 19:02:58 浏览:334
2016北京联合大学专业目录 发布:2025-04-24 18:42:43 浏览:255
中国大学生问题 发布:2025-04-24 18:33:31 浏览:797
大学生身 发布:2025-04-24 18:32:39 浏览:58
顶替上大学视频 发布:2025-04-24 18:24:30 浏览:432
大学生防骗心得体会 发布:2025-04-24 18:23:57 浏览:270
牛津大学计算机与哲学教授 发布:2025-04-24 18:19:02 浏览:441
如何在大学里当书法教授 发布:2025-04-24 18:19:02 浏览: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