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人员配置
⑴ 高校教授的级别是怎样分布的
一到四级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教授的岗位一般分为一到七级,而正教授的岗位则是一到四级,教授不是国家行政职位,所以是不享受级别待遇的,教授在教师中是最高级别的职称,而如果要就待遇而言的话,正教授大概是介于副厅级和正处级之间,现在大学里的教授,都是聘任制的,所以也有好多种说法,比如说客座教授、荣誉教授和特聘教授等。
一级到四级教授的级别和含金量,呈递减趋势
一级教授是最高级别,被称之为“学术地位的最高标尺”,一般都是院士级别的学界泰斗级人物;
二级教授仅次于一级教授,是学界上临近泰斗级的人物,一般是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负责人等;
三级教授一般是学界上工作时间较长也取得一些突破的正教授,即学科负责人、市骨干、青年精英等等;
四级教授即一般的正教授。
一级到四级的教授梯队,也呈金字塔型。一级教授的含金量最高,能被评上的人数也是少之又少;而教育部和人事部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规定了高等学校高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
并且,教授的职称等级直接和薪酬待遇挂钩。2019年武昌理工学院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其中一级教授年薪60万元,二级教授年薪45万元,三级教授年薪30万元,四级教授年薪18万元;并且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享有免费提供别墅住房,并配有服务员,提供后勤服务等等。
每一等级之间的年薪相差十余万,可见即使同为教授,不同职称等级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却有着较大的差距。
教授评级,神仙打架
想要从四级教授往上晋升,随着职称等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每一级的评审条件也随之改变,对工作年限、教学工作质量、发表论文水平、课题研究情况等各方面做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三级岗位评聘条件为例,若想评上三级教授,在资历上需要任教授岗位至少5年以上,并且在业务上也需要做出较大贡献,例如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或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奖,主持3项省级以上课题并正式出版5部以上著作且在核心期刊发表10篇以上的学术著作等等。
教授职责
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另外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在授课、训练、提交论文与寻求商业合作这四个方向里,要取得平衡则端看学校、地点(国家)和时间额外因素。例如在欧美的顶尖大学中,学校相当重视在独一领域中专精的教授,而且常常将他们做为该校的宣传重点。
历史沿革
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在现代汉语与日本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清代末年兴办新学后,大学设正教员、副教员。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学条例,取消助教授一职。
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开始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⑵ 大学教授详细分级
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
⑶ 重点大学一般一个系基本有几个教授
不同学校,不同院系分法也不一样,有的系专业多,有的少。
不过大多应该在10-20人左右
⑷ 大学教授与副教授及讲师比例
大学教授、副教授与讲师的人数比例通常设定为3:4:3,这样的比例旨在确保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均衡发展。对于国家重点大学而言,这一比例被调整为4:3:3,表明教授与副教授的比例有所提高,强调了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性。而一般大学则将这一比例设定为3:3:4,旨在确保讲师队伍的规模相对较大,以支持教学活动。
大学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力量,承担着教育与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在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共同努力下,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实际应用,大学教师都在国家各个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授作为高级职称人员,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不仅负责前沿科研项目的开展,还承担着指导研究生、开设高阶课程的任务。副教授则在科研与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不仅参与科研项目,还经常协助教授指导研究生,并开设中级课程。讲师则主要负责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学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大学在教授、副教授与讲师之间进行了合理的比例分配,确保各层次教师都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⑸ 大学教师职称的级别是多少
大学教师职称的排列顺序如下:
1. 教师系列:
- 助教(初级)
- 讲师(中级)
- 副教授(副高)
- 教授(正高)
2. 行政系列:
- 实习研究员(初级)
- 助理研究员(中级)
- 副研究员(副高)
- 研究员(正高)
大学教师职称分为四个级别: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助教负责协助教学,讲师能独立开设至少一门课程。副教授不仅具备开课能力,对学科有全面了解,能主持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新课程。教授是学术主体,承担大学的主要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