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博士与导师的交流邮件
㈠ CSC联合培养申请经验|获取邀请函的套磁技巧
CSC联合培养申请过程中,获取外导邀请函的套磁技巧至关重要。以下是获取认可和offer的关键步骤:
首要任务是联系目标学校的导师,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1)已与导师有基础了解,如会议相识或教授为兼职导师;2)国内导师推荐,学生在导师处已受认可,借助导师国际网络;3)直接通过邮件自我介绍和展示,寻求合作机会。然而,通过已知关系或推荐的渠道较少,大部分申请人需要自行联系。
面对世界知名导师的繁忙邮件,如何让自己的套磁信脱颖而出?首要的技巧在于邮件标题,应简洁明了,例如:“探索作为访问博士生与您合作的可能性”。正文部分,建议采用五段结构:
- 开门见山介绍自己,说明申请目的;
- 提及与导师研究领域的契合点,如共同兴趣和研究计划;
- 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强调创新性和相关性;
- 提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和专家推荐,增加吸引力;
- 礼貌结尾,期待回复,提醒申报时间。
套磁信成功的关键在于专业且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及恰到好处的表达。记得,5月10日至31日是CSC联合培养申请的截止日期,抓紧时间准备套磁和邀请函,以免错失良机。
㈡ 2021CSC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材料(二)——国内导师推荐信
在准备CSC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材料时,一份精心撰写和格式规范的推荐信对于提升申请成功率至关重要。推荐信是展示您在国内导师眼中学术能力、研究潜力以及个人品质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份样例推荐信,供申请者参考,旨在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撰写一份专业的推荐信。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成员:
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我的学生,(学生姓名),作为2021年CSC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候选人。作为(学生专业领域)方向的指导导师,我见证了(学生姓名)在学术研究和团队合作中展现出的卓越能力与潜力。
自从(学生姓名)加入我的研究团队以来,他/她展现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和深厚的学术热情。在参与多个研究项目中,他/她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在(具体项目或课题),(学生姓名)的贡献尤为显著,不仅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关键思路,还与团队成员紧密协作,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出。
在学术成就方面,(学生姓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几篇高质量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作报告,展现了卓越的学术交流能力。他/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也为所在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学生姓名)的个人品质也值得称赞。他/她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对待工作严谨负责,乐于帮助他人,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中,他/她展现出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项目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姓名)在学术研究、团队协作和个人品质等方面的出色表现,我强烈推荐他/她作为CSC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的候选人。我相信,在米兰理工大学的联合培养过程中,他/她将能够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拓展国际视野,并为中意两国在(具体领域)领域的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接受我最诚挚的推荐,期待(学生姓名)能够获得宝贵的机会,实现个人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双重飞跃。
敬上
(导师姓名)
(导师职位)
(导师所在学院/单位)
(日期)
㈢ 在读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留学项目吗
CSC项目本来就是面向在读研究生的,其中硕士很少,博士为主。
首先CSC一般针对的是博一到博二的学生,出去时长从6个月到2年不等,国家按照一定的规则(看国家和地区)给补助。
流程就是首先获得对方学校的邀请函,然后向自己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每年都会专门组织申请的),学校上报国家审批最后获批。
一般来说,这种公派的属于交流访问,是不拿对方学校学位的。要获得邀请函相对比较容易。通常的流程就是直接给对方学校的导师写邮件,介绍你自己的情况,并声明费用由自己支付,无需对方出钱。如果你的方向和对方有一定契合度,并且自身条件也还可以的话就比较容易拿到邀请函了。另外一条路就是你的导师在国外大学有比较熟悉的人可以推荐你过去,这样更容易拿到邀请函。
还有一种是联合培养,拿两边的学位的。这种就需要按照对方要求的入学条件来了,比如托福雅思GRE之类的成绩,流程相对复杂一些,难度也高不少。这种通常是双方学校有合作项目,或者是有比较硬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