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陈教授在讲授民事诉讼
1. 陈景良的研究特色
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中国法制史学者的 重要代表,陈景良教授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唐宋法制研究、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中西诉讼文化比较、法律史方法论等多个领域颇多建树,尤其在宋代司法传统研究领域,更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研究特色,以自己的创造性学术成就为改革开放后法律史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具有无可忽视的学术地位,堪称研究宋代法律史的重量级学者。其主要学术成就有:
(一) 元代法律史研究
陈景良教授在 20 世纪 80 年代首先在 《元朝民事诉讼及民事法规探微》中通过考证提出,直至元英宗至治三年二月颁布《大元通制》以来, “诉讼”才首次以类目而独立成篇,出现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分离的趋势,有比较严格的诉讼制度。该观点被法学界尤其是诉讼法学界广为引用,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二)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领域
陈景良教授 1997 年主编了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书。当时,对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学界鲜有论及,更无系统性的专著,陈景良教授以客观的视角,对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对象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的法律思想、法学界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学者的法律思想以及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法律思想,在历史沿革上按照新民主主义法制时期、人民民主法制时期、1957 年反右扩大化至“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治观基本形成时期的线索,阐述法律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从而昭示“现代社会必须实行法治”的主题,对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可贵的创新性探索。
(三)宋代法律史研究
陈景良教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较早提出应重视两宋法制史在中国法律史上的地位。1998 年,他在《法学研究》发表《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论文,关注宋代“士大夫”这样一个既饱读四书五经、俨然儒雅,又熟谙律令、工于吏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知识群体与宋代司法传统的关系。陈景良教授运用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理解的社会学”方法,将“士大夫”这一对宋代司法传统具有重要影响的群体放在宋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研究“士大夫”群体对宋代司法传统的影响,史论结合, 为宋代法律史的研究别开生面。1999 年出版的《中国法制通史 ·宋卷》 ,陈景良教授担任副主编,该书是国家“七五” 、 “八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国法制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景良教授夙兴夜寐,承担了该书的主要撰稿任务,并协助总主编张晋藩教授统稿,撰稿 25 万余字。陈景良教授在书中立足于翔实的史料,融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为一体,对宋代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等诸方面做出了精辟厚重的论述。陈景良教授的努力为该套书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套书出版后,被认为是对近一百年来法律史学研究的全面总结,堪称法律史学的世纪之作。台湾著名法律史学者黄静嘉先生曾经如此评价 : “煌煌巨著,字字珠矶,总结历史经验,以现代社会的科学方法检讨中国固有法制传统,如此名山盛业, 当足以辉耀千古。 ” 2000年12月, 《中国法制通史》 获国家图书奖。此后,陈景良教授又相继发表了《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德性原则与审判艺术》 、 《宋代司法传统的现代解读》 、 《讼师、讼学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 、 《讼师与律师 :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 、 《宋代“法官” 、 “司法”和“法理”考略》等一系列论文,对宋代司法传统以及中西法律文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着重以现代的意识重新解读历史,于司法传统的叙事中挖掘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从而彰显了中国法律史学的活力,富有鲜明的研究特色,相关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 《律师文摘》等转载,引起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其相关论文被国内外多次引用,在宋代法律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四)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即法律史学的历史借鉴问题。陈景良教授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并不是割裂的,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传统是现代的前身,现代是传统的延续。对于法学界认为所谓法律史主要是指西方而言,中国的历史与法学无关,司法传统更是无可借鉴的观点,陈景良教授认为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误解。他更进而提出,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无论从政治上或者文化上,学界的主流主要是批判传统,学习西方,尤其是中国大陆学界,更是对自家的历史缺乏信心” , “在有的学者眼里,中国古代司法除了专制、残酷、黑暗外,别无新意,更无可资传承的历史资源。其实,这是对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严重误读,更是对自家历史缺乏真实记忆的一叶障目之见” 。就中国法律史研究来说,他认为,应该注意如何以现代的意识重新解读历史,从而于司法传统的叙事中,透过历史的文本,用心灵的世界去感受中国古老的历史,从而发现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合理的法律运作机制和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为中国新世纪的法治建设提供历史的资源。法学与法,决非仅仅是保护人类物质利益的技术条款,而且还与人生的智慧相关。现代法治的工具理性不能解决人类生活的全部问题,相反中国的法文化倒是在此显得更有意义,因为中国的法不仅要解决人的生活问题,而且它还更加关注人生的意义。如宋代士人“尊重生命,重视刑狱,关爱司法”的人文精神和中国现代所努力追求的司法理念是一致的,而传统与现代在为了实现这种理念之际都在寻求着权力的制衡和司法公正的实现,这也正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视界的融合” 。陈景良教授指出,宋代的历史及司法传统虽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但问题在于我们现代的人该怎样用自己的心智点燃灵感的火花,去激活那些埋在历史尘封下的记忆。
(五)法律史研究方法论问题
陈景良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 世纪 90 年代,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对成熟的西方法治治理成就,学者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不仅用西方法学中的名词编织着未来中国大地法治的美好理想,同时也以西方法学的知识谱系去剪裁中国的历史与传统” ( 《反思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另一种思路》 ) 。陈景良教授认为,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需要进行反思。法学界之所以对韦伯之学说如此追捧固然首先在于其思想之深刻,而当代法学界仰慕西方法治文明、卑视甚至忽视本民族的传统的内在倾向是更为深刻的原因。面对此情此景,陈景良教授深刻道明韦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立足于西方,是在解决西方问题的。他们即使在作品中也有过关于中国的论断,但毕竟不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所依据的史料基础难免偏颇。其论断虽不乏“隔帘望月” 之洞见 ,却并不能作为严格的关于中国研究的学术论断。陈教授指出,首先要承认中西有着不同的法律传统及表现形式, “法律作为一种人生智慧,他终究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活问题而创立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民族)基于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之不同而产生对于法之概念、规范、原则之思考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法律智慧。但是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律智慧,因其指向共同的人类生活必然会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此意义上,陈景良教授深切道明中西法律传统在于 :1. 追求法之正当性 ;2. 法并非简单权力意志之体现 ;3. 限制权力。三个方面是有着共同趋向的。至此陈景良教授重又回到其研究之主旨—宋代之司法传统中的士大夫、讼师、胥吏,指出自己的研究正是从法秩序的担当的角度去理解作为宋代法传统的继承者、维系者、执行者三个群体的社会行为与宋代司法传统的关系254的。陈景良教授不赞成韦伯基于“类型学”的视角做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法制和司法传统的千年不变的论断,也不同意其关于中国古代司法不存在逻辑推理,只有脉络化的人伦情景推理的“卡迪司法”的论断。而他之所以反对其论断的学理基础却正是“韦伯研究法律正当性及其展开过程中对各大法系之法律人的重视” 。陈景良教授提出了“从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去理解中国的法律传统 ;从人生智慧的角度去追寻法文化的价值”的主张。
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陈景良教授长期倾尽心力,教书育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学术功底,厚积薄发,通过生动活泼、贯通古今、深入浅出地讲解,展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代社会)丰富的法律智慧与法律文化,注重启迪学生心智,教导学生“从人生智慧的角度理解中国法律史” ,引导学生严肃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静水深流,润物无声” ,作为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了融合各家所长,使学生能够吸取各方面的学术营养,他广泛聘请国内外学术大家、名人如江平、江伟、陈光中、漆多俊、贺卫方、范忠信、林端(台湾) 、齐文远、邓正来、陈忠林等教授为研究生授课,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写作,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研究视界。在 20 多年的法学教育事业中,他培养了许多法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大多成为政法机关和高校等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或业务骨干,很多学生多年后仍对陈景良教授的教诲铭记在心,念念不忘。陈景良教授“廿年辛勤,桃李满园” ,为河南乃至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 某大学教授,2011年11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2000元,在国内会计期刊上发表文章一篇,取得稿酬900元,为某企业
工资,薪金收入12000元交=(12000-3500)*0.2-555=1145
稿酬900元交=(900-800)*0.2*0.7=14
专题讲座一次,取得5000元交=5000*0.8*0.2=800
合计交=1145+14+800=1959
3. 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的教材有哪些
法学院本科生用教材:
一、法学院9字班版本法学绪论(入门课):沈宗灵《法理学》(不常用)
宪法学:许崇德《中国宪法》(不常用),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民法学(1)(总论部分、物权):马俊驹《民法原论》(主要是上册) 民法学(2)(合同法):崔建远《合同法》(修订本)
刑法学(1、2):张明楷《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 婚姻与继承法学:杨大文《亲属法》、同系列的《继承法》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新编本) 知识产权法: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
商法学(1)(商法总论、公司法):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同时也是商法学2) 王保树《中国公司法原理》等等(主要是这两种)
外国刑法学: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王保树《经济法原理》
国际法:Akehurst's Mordern Intro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二、法学院0字班版本(更新至2004年)1 法学绪论/法理学(高鸿钧、王晨光,许章润老师)
《法学绪论》使用张文显主编的21世纪课程系列,北大/高教版。 但实际上基本不讲教材。许章润老师的《法理学》课有参考书单。 2
比较法总论(高鸿钧老师) 《外国法制史》,由嵘编 《比较法总论》,茨威格特、克茨著 《比较法研究》,沈宗灵 3
刑法学(张明楷、黎宏、周光权老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最新版,黄色封皮的。 4 宪法学(王振民、程洁老师)
许崇德《宪法》,人大出版社出版。金黄色(灰土黄色封皮) 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田思源老师)
姜明安主编的两本,一本是21世纪教材系列,北大/高教版。 一本是法律硕士(JM)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的,42块钱的那本。
两本教材各有特点,似乎教师更推崇后者,因为比较新,收录了很多新法规。 6 民法学(师资众多,不一一列举)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马俊驹老师的《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九五规划教材。 物权、债权、侵权法请往下看。 7 国际公法(李兆杰老师)
无教材,主要看讲义。李兆杰老师的教材据说年内会出版。 8 国际私法(李旺老师) 李旺《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黄色封皮的。
9 国际经济法(车丕照、傅廷中老师) 车丕照《国际经济法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9.50元。 10 物权法(程啸老师)
2001级使用《物权法》,梁慧星,法律出版社95规划教材。
2002级是程啸老师自编讲义,但指定的是王利明主编的《物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 国际贸易与技术转让法(傅廷中老师)
王传丽的《国际贸易法》政法大学出版社 12 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老师) 《西方法律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谷春德主编,
另有凯利的《西方法律思想简史》为重要参考书,法律出版社。 13 债权法(崔建远、韩世远老师)
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的崔建远老师的《合同法》(新版是黄色封皮的)、法律出版社
2004年3月版的韩世远老师出的《合同法总论》和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的张广兴先生的《债法总论》老版本。 14 侵权行为法(程啸老师)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修订版)》,政法2003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2004
4. 北大法学考研用书
一、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周叶中《宪法》(第二版)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2008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该书非专业课考生可挑重点看)
《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于补充拓展)
二、行政法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该书前十章为姜教授所撰写,重点关注。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自考版)(2008版)与前述之行政法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出入,可择一而看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8自考版)与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阵营基本一致,内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该书补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三、刑法
陈兴良教授
1、《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可只看上卷。较之于教材较为深入,较之于专著又比较浅显,因此难度很适合于考研用书的标准。
2、《规范刑法学》。重点关注总论及分论重点罪名。鉴于刑法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补充最新的司法解释。
3、《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
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可只看总论部分
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体系清晰,层次分明,亦可作参考用书。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专业课考生必备。非专业课若有兴趣可了解拓展。
另外,刑法专业课考生除以上用书,另外推荐以下用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陈兴良文集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犯罪论》(第二版)(该书系陈教授博士论文,鉴于共同犯罪在刑法学中的重要地位,被西方学者称为“刑法学中的绝望与黑暗之山”,可予以拓展)
梁根林 《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论文集)
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建议专业课考生对刑法发展历史尤其是西方刑法学说有所了解)
储槐植 相关论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
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研究生用书)
北大刑法其他教授的论文
另外建议专业课考生若有余力可阅读我国台湾地区韩忠谟《刑法原理》、陈朴生《刑法专题研究》、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等。
四、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第二版)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
另外,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老师最新论文
五、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 《民法总论》
李永军《民法总论》 《合同法总论》
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版)(总论部分)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
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
王轶 《物权变动论》
另外,人大王利明教授的民法系列专著也可参考补充。
建议阅读王泽鉴民法总则、民法物权(总论),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微言大义,体系明了,有助于加深理解。
六、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专业课信息部分: 1 因为北大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A 卷部分: 宪法 : 《宪法学》,北大出版社,魏定仁等著,第二版 《宪法》,高教北大版,周叶中主编,第二版 《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王磊 《宪法学导论》张千帆。 我推荐周叶中的《宪法》,知识体系非常好。答题模式也可参照此书。如果有空,应该看一看《宪法学导论》,但这本书比较难。 行政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大高教版,姜明安主编,第二版 我看的是这本书,但是并不觉得特别好,据说姜老师有本自考教材很好。 刑诉: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大版,汪建成著 《看得见的正义》或者《问题与主义之间》陈瑞华老师的书 刑法 《中国刑法论》北大版第三版,双杨著,郭自力老师参与修订。 《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陈兴良著 国际法 《国际法》人大版远程教育系列,白桂梅,朱丽江主编。 白 老师去年有出新书,应该关注一下。 B 卷 法理 《法理学》北大版远程教育系列,周旺生著。 《法理探索》周旺生著(有时间翻一翻) 经济法 《经济法学》北大版,张守文主编(必看) 《经济法》杨紫煊,北大高教版第 2 版,反垄断部分这本书稍好 《企业与公司法》北大版,甘培忠著,第四版 《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刘剑文主编,第三版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张守文著 《税法基础理论》,北大版,刘剑文,熊伟著 《金融法概论》北大版,吴志攀 民诉 《民事诉讼原理》北大版,潘剑峰著 民法: 《民法》北大高教版,魏振瀛主编 一套九五计划蓝绿皮的民法教材,梁慧星《民法总论》,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张广兴《债法》 国经: 《国际经济法》北大高教版第二版,余劲松,吴志攀主编 邵景春的远程教育的内部教材《国际经济法》 还可以拿王传丽的教材做参考,任选。 2 资料的选择: 凯程的《内部冲刺百题》无论是答题方法还是押题方面都很好。 在上北大英华的辅导班时,陈永生老师(刑诉)给总结了一些专题,非常好,有机会可以把这个笔记复印一下。 《北大法学考研十门核心课》,为北大的研究生总结,内容有好有坏,经济法,国际经经济法,民法这些内容过多的科目,看这个笔记可以省比较多的时间。 如果民法能找到王轶老师的课堂笔记,也非常不错。 国际经济法王慧老师的讲课录音。 3 关于辅导班: 辅导班在暑假的个人经历中已经提及。主要有两个,北大英华和凯程。北大英华更重基础,持续时间较长,如果基础好的同学可不必参加。 凯程的应试性针对性很强,在大家知识掌握程度相同时,参加这个辅导班容易让你胜出。我参加凯程的真题讲解班,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答题方法,老师也讲了些复习策略,很有启迪性。 我还参加了凯程的百题冲刺班,百题冲刺讲义,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在最后一个星期里,我把凯程的百题冲刺班讲义认真地看了三遍,并且把其中所列的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识点又查漏补缺,非常幸运的,这本讲义押中了好多题。尤其今年的 A 卷部分,本来是比较难的,但刑诉部分刑法部分还有国际法等本分均有押中题目,我便顺利通过初试。 4 复习方法: 主要注意三点: ( 1 )北大的书目多,看书不能看得过细过慢,要先从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的体系脉络有个很好的把握,然后仔细的看每年的重点,深入理解。我认为应该至少把知识看 4 遍。 ( 2 ) 我比较喜欢框架性记忆。。比如经济法总论部分,框架性非常明显,如果在记忆时画出框架图,有个整体框架在脑子里,答题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尤其是在答“某某的体系”这一类体型时,作用尤为明显。民法的重点我也会整理成一个个专题,(内容不用特别详尽,有框架即可)按照考试时的答题模式整理,有助于最后的记忆。 ( 3 )反复研究历年真题,找出重点和出题规律。 小结: 考研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毅力。在这一路,选择北大,尤其是跨专业,也有人说过我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己总是一笑了之,既然做了决定,这些话对自己毫无意义。在这一路,有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考研,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毅力。一些人虽然参加了考研,但成绩不理想,我想,在复习中珍惜时间非常重要,决定去考却不努力,只是浪费时间。而在考研中还想找工作想出国更是不可取,我们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地可能性才会更大。 对于有些人一开始就准备考两年的,我也奉劝大家先放弃这个念头,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其一次成功,人有退路有借口,有时就会松懈,破釜沉舟,一举中的在我看来最可取。 在考研期间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光紧张是没有用的,倒不如快快乐乐的准备考研。
5. 2015西南大学法学研究生指定书目
1、英语(一)
2、政治
3、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分、宪法学35分、中国法制史35分)
法学综合二(民法总论50分、刑法总论50分、诉讼法学(含民事诉讼法)
复试专业课(研途宝考研)
520 法学理论(01方向选)、521 中国法律思想史(02方向选)、522 行政诉讼法学(03方向选)、523 刑法学(含刑法最新条文)(04方向选)、524 商法学(含商法最新法律条文)(05方向选)、525 民事诉讼法学(06方向民诉方向选)、526 刑事诉讼法学(06方向刑诉方向选)、
1、宪法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
周叶中《宪法》(第二版)
肖蔚云《宪法学概论》(2008版)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该书非专业课考生可挑重点看)
《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于补充拓展)
2、行政法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该书前十章为姜教授所撰写,重点关注。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关注该书行政行为及行政许可法部分。
罗豪才、湛中乐《行政法学》(自考版)(2008版)与前述之行政法学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大的出入,可择一而看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8自考版)与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阵营基本一致,内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该书补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补充使用
3、刑法
陈兴良教授
《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第二版)。可只看上卷。较之于教材较为深入,较之于专著又比较浅显,因此难度很适合于考研用书的标准。
《规范刑法学》。重点关注总论及分论重点罪名。鉴于刑法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补充最新的司法解释。
《刑法学的现代展开》。刑法专业课必备,非专业课可适当拓展。
双杨《中国刑法论》(第四版)可只看总论部分
马克昌《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体系清晰,层次分明,亦可作参考用书。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专业课考生必备。非专业课若有兴趣可了解拓展。
另外,刑法专业课考生除以上用书,另外推荐以下用书:
陈兴良 《本体刑法学》陈兴良文集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犯罪论》(第二版)(该书系陈教授博士论文,鉴于共同犯罪在刑法学中的重要地位,被西方学者称为“刑法学中的绝望与黑暗之山”,可予以拓展)
梁根林 《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论文集)
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外国刑法原理》或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建议专业课考生对刑法发展历史尤其是西方刑法学说有所了解)
储槐植 相关论文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参考其《美国刑法》
高明瑄等著《刑法专论》(研究生用书)
4、刑事诉讼法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概论》《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刑事审判原理》(第二版)
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第二版)(汪建成、陈瑞华教授参编)
5、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
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 《民法总论》
李永军《民法总论》 《合同法总论》
刘凯湘《民法总论》(第二版)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或者陈华彬《物权法》(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版)(总论部分)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二版)
张新宝或王利明《侵权行为法》
王轶 《物权变动论》
6、民事诉讼法
潘剑锋《民事诉讼原理》
刘家兴、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2008版)
江伟《民事诉讼法》(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