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十大蹭课老师
1. 应该怎样规划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呢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认为大学生活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学业的规划,有些同学认为大学就是玩耍的天地,负责人的告诉你,玩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小分支,你要自己的学业有所规划。先思考你是读研还是毕业就工作,如果毕业就工作,那么你绩点达到多少就可以了,对自己最低的标准是不能挂科,因为在求职的时候,挂科是很难看的。如果你是读研,那尽可能让自己成为学霸,因为保研要比考研省事得多。
大三要以学业为主,大四的时候,如果是毕业找工作,大四一年多寻找些工作,可以让你的简历丰富起来,如果想继续深造,那还是要以学业为重。
2. 表面是明星,其实是大学老师的6位名人,个个桃李满天下
很多人大概想不到,王志文也当过老师,不过实在是迫于无奈。
当年高考时,王志文不小心发生了车祸,被人抬进考场,考试都是在担架上完成,本以为彻底没戏,没想到竟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影录取。
王志文以为自己天资卓越,大学期间各种毛遂自荐,然而因为长得太瘦,不符合主流审美,并不受重视。
毕业前他好不容易接到一部电影,没想到拍了一半导演实在受不,直接把他辞退了,还放话说他“不是干演员的料”。
心灰意冷的王志文只好接受分配,调到了中戏研究院当老师,主要负责台词方面。
王志文的台词确实很强。
后来拍《黑冰》时,他有段长达11分钟的台词,王志文一气呵成,连提词器都没用,让现场一票人大为叹服。
还有在《天道》中的丁元英,也有大段的台词,王志文每次都是抑扬顿挫、详略得当,神态气质真的如世外高人一般。
生活中的王志文,也颇有丁元英的风采。
当年当老师时,学校分房子,本来按条件应该有他一套,结果名单上根本没名字。王志文跑去找院长要个说法,对方回答说:“因为你是上海人,怕你待不久就没有分房”,随后给他补了一套房。
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王志文又把钥匙还了回去,他对院长说:“给不给是你们的事,要不要是我的事,这个不能混淆,我现在确实不用房子,你给其他需要的老师吧。”
有理有据、通情达理,让人佩服。
黄磊也是刚毕业就留校当老师。
97年北影硕士毕业后,黄磊推掉了所有演艺工作,选择留校任教,那时才25岁。
带的第一个班就包括海清、黄海波等,后来的温峥嵘、杜淳、姚晨等也是他的学生,都是实力派。
与现在一副老好人形象不同,年轻时的黄磊脾气非常火爆,尤其是对学生特别严厉,当年一番训话把未来老婆孙莉都弄得眼冒泪花。
对其他学生也没啥好脸色。
当年谢娜和邓超考北电,黄磊是监考老师。谢娜这人从小就稀里糊涂,考试时竟然忘记带准考证,气得黄磊当场吼了她一顿:“你怎么没把自己弄丢?”
邓超则吊儿郎当、态度散漫,翘着二郎腿嚼着口香糖,同样让黄磊很不爽,让他把口香糖吐了,严肃认真点。
黄磊作为老师,口碑一直都很好,只可惜后来演艺事业越来越慢,精力跟不上。2019年,黄磊主动向北电辞职,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的教师生涯。
陈好是有名的“万人迷”,出演过不少经典电视作品,例如《粉红女郎》、《天龙八部》和《新三国》等。
虽然长得风情万种,却没啥绯闻,是大家非常喜爱的演员。然而事业最巅峰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做一名大学老师。
陈好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并不奇怪。
一直以来,她的个性就非常淡雅,事业心不强,非常低调,只专注于拍戏,对成名没有太大的兴趣。
2009年,陈好与KKR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结婚,眼看生活不愁,逐渐就有了退圈的念头。
趁着怀孕的功夫,她考上了中戏的研究生,在此期间她连生两女,2013年毕业后,她直接选择留校,开始担任表演系老师,之后很少再拍戏。
因为业务能力突出,2020年她还作为教师代表,担任了《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师》发布会的讲述人。
不过到了2021年,陈好因为一个乌龙事件,突然走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发现她的名字出现在中戏的教授栏里,而网上完全搜不到她的论文,也就是说她根本没资格。
还好这件事很快被澄清,原来是校方把名字放错了地方,她应该是在“国家一级演员”这一列。
其实以陈好的学历,还有自身的演技,在中戏当老师并不过分,还是比较符合情理的。
如今,陈好已经在中戏当了9年教师,平常上课她很少化妆,对同学们也非常照顾,颇受学生的喜爱。
内地青年歌手中,张杰应该是颇有名气的存在,虽然离不开谢娜的关系,可是他本身实力强劲,唱了不少金曲,有很多喜爱的粉丝。
然而即便如此,2019年入职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时,还是遭到了不少争议。
很多人吐槽他学历不高,能入职是因为明星身份。
张杰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只有本科学历,上海大学电影学院虽然是二级学院,可老师至少是硕士学位。而且他出道的时间不长,有没有能力胜任,也值得怀疑。
也有人很看好,觉得以张杰在业内的成绩,足够教导学生。而且大学不能只讲书本上的知识,有个实战的老师也非常重要。
面对这些争议,上海大学也给出了解释,张杰只是特聘老师,并非专职,所以是符合资质的,同时也签订了严格的合约,必须保障足够的授课时间。
不管外界怎么议论,很多学生倒是非常惊喜,纷纷表示要去蹭课。
张铁林的胃口比较大,别人都是当老师,他要当院长。
2004年,暨南大学公开招聘艺术学院的院长,张铁林听到消息,也跑去竞聘,最终成功上岗,拿到了院长聘书。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觉得张铁林沽名钓誉,甚至老友王刚也不理解,还挖苦他说“你一英国人,不枉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真是白求恩精神。”
不过张铁林却没想过挂名,而是踏踏实实干起了工作,创办的前两年,他推掉了所有戏约,一门心思待在学院里。
不仅负责招聘老师,解决各种行政问题,还亲自开班授课,经常吃住都在办公室。此外,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带着学生们到剧组实习,非常尽职尽业。
不可否认,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张铁林的努力,只可惜他后来人设翻车,私生活混乱,还爆出了抢夺私生子事件。
一个人如果品行不端,如何为人师表,更何况还是一院之长。
众所周知,刘欢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学教授。
从1991年开始,刘欢就一直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主要教授《西方音乐史》。
刘欢上课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不爱带教材。
上课就直接开讲,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有时候讲兴奋了,什么英语、法语、德语随口就来,让人应接不暇。
第二,课余时间唱歌。
刘欢的课讲得很好,经常有不少人慕名来蹭课,课间休息时间有人想让老师高歌一曲,刘欢也没让他们失望,经常会唱上一段,听完再接着上课。
刘欢教书快30年,学校每年会给他安排3个月的课程,雷打不动。
很多人好奇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刘欢表示:古典艺术本身非常精彩,学生们也愿意听,可是当老师挣不到钱,做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少,自己只好顶上了。而且每年能和学生接触,非常有意思,所以就一直坚持着。“
一个日赚斗金的明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这么多年,还是很让人敬佩的。
3. 中山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值得你翘课去蹭
【关于南校岭院的优质好课】
1.郭凯明老师的宏观经济学课
先简短的介绍一下郭凯明老师
郭凯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结构转型、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中国宏观经济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7.09-2012.07,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2003.09-2007.07,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职业经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7.01-现在,副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13.09-2016.12,讲师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07-2013.08,主任科员
郭老师把课程内容讲得浅显易懂,即使是宏观经济学这种偏学术类的学科也让学生很好接受,老师在宏观经济的课堂上也要求我们多去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财政部等找数据,每周进行分析。其他专业的同学想来旁听的话是非常推荐的,其实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里是相对基础的课程,难度不会太大的。
此外,中美贸易战开始时,郭凯明老师还特地额外的开讲座,向全岭院学生讲述其背后的原理以及发生的原因,是比很多课程都还要实用的讲座,受到大家的好评!
4. 中国哪些大学的新闻学类专业好
排名 招生单位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武汉大学 A
5 华中科技大学 A
6 四川大学 A
7 南京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1 厦门大学 A
12 湖南大学 A
13 北京师范师范大学 A
14 南京师范大学 A
以上排名仅作为参考,以下内容是某位朋友对新闻传播学类好大学的总结,也许对朋友更有用:
当前新闻传播学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就是覆盖新闻学、传播学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两所的新闻学院为当之无愧的南北两强,办学历史悠久,在新闻学界和传媒业界都声望卓著。
而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则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因此中国传媒大学要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也仅有一步之遥。
目前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大学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电学界和广电传媒业界最强者)、清华大学(新锐,锐不可当)、武汉大学(在非广电、网络的纸媒界,素有“武老三”之称,仅次于人大与复旦)、华中科技大学。
如上,目前中国大陆高校中,一共6所大学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6强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覆盖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如上,目前中国大陆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共有11个新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目前拥有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及科研院所有: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6强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覆盖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