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大学老师
⑴ 南开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终身
南开大学的教授们授课水平极高,其中几位老师的课程更是值得去听,否则会后悔不已。他们不仅个人能力出色,还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史广顺老师是计算机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同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在南开大学开设了一门选修课,名为《辩论与修养》。这门课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氛围活跃,风趣幽默,充满了辩论与思考的乐趣。史老师之前参加过辩论比赛,并且成绩优异,因此他在讲解辩论技巧和思维方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泥人张教授开设的课程同样火爆,这门课以天津的特色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天津的传统艺术。课堂上不仅有理论讲解,还有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亲手捏制泥人,感受手工艺的魅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积极,课堂氛围轻松有趣,适合所有对天津文化感兴趣的师生。
南开大学每年开设大量选修课程,内容涵盖文化、音乐、舞蹈、创业、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然而,由于课程的受欢迎程度,选课竞争十分激烈,很多课程都需要抢夺名额。如果未能选上心仪的课程,不妨去蹭课,同样可以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
南开大学的选修课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个人兴趣爱好,这些课程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对于那些错过选课机会的学生来说,蹭课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蹭课,他们依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南开大学的选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文化到科技,从艺术到创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那些未能选上心仪课程的学生来说,蹭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蹭课,他们依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在学术和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⑵ 南开考古系的导师介绍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但历史学院有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其中有很多老师是研究考古的。以下信息从历史学院官网摘录
1.刘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
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
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
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
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
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
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
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
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
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
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
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
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
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
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
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
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
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2.刘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刘
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
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
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
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
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
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3.贾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
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
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袁
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6.陈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陈
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
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7.黄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黄
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
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
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⑶ 南开大学的艾跃进教授是哪的人
天津人艾跃进教授,不仅以其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吸引着学生们,还因其敬业爱岗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即使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为学生上课,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
在南开学子眼中,上艾老师的课被视作“在南开不能错过的100件事”中的第三件。这样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学生们对艾教授授课风格的喜爱,也展现了他在教学中的卓越贡献。
除了在南开大学的讲台,艾教授还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尔雅通识课,为更多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主讲的《军事理论》以及《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课程,因其高质量的内容和生动的讲解,受到了广泛好评。这些课程的选课量,也反映了学生和公众对艾教授教学的认可和喜爱。
艾跃进教授不仅是南开大学的杰出教授,也是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他的学术影响力不仅限于南开大学,还延伸到了更广泛的学术领域。他的努力和贡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也为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艾教授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偶像和榜样。他的教学经历和成就,不仅是南开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典范。
⑷ 有没有知道南开大学国经贸系刘程老师的资料啊~~~~~~~~
【姓名】 刘程
【职称】 讲师;
【研究领域】 金融;市场研究与信息;数学;
【研究方向】 新开放宏观经济与国际投资研究
【工作单位】 南开大学
【曾工作单位】 南开大学;
【所在地域】 天津
讲课很有意思 很活泼啊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