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教授与学生关系
1. 带你认识英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剑桥和牛津
英国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而他最初是从牛津大学分立出来的,要了解这段历史,还得从欧洲最著名的大学——巴黎大学的成立谈起。
巴黎大学成立于1170年,它不仅是当时的西方最好的大学,同时也是有着“大学之母”美称的大学。当时的巴黎大学除了欧洲大陆的学生,也吸引了很多英国的学生飘扬过海来求学。
但后来英法的关系发生了恶化,巴黎大学驱逐了很多英国学者和学生。这些学生回到英国伦敦郊外的一个小城牛津继续办学,这便是牛津大学。到1209年,学校的学生和当地人产生冲突,牛津大学解散了一段时间,一些教授和学生就在一个小镇上重新成立了一所大学,因学校坐落于剑河之上,取名剑桥大学。
学院制是剑桥大学最传统,也最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学院的定义和中国大学中的系并不是一个概念。与其说学院是属于学校的一部分,倒不如说学院就是一所小型的独立大学。
首先,学院有比较独立的财务权和管理权。教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学院的管理,而学校则不能随便干预。
其次,学生们会把学院而不是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各个学院之间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有区分,而且在沟通交流上野相对封闭,形成独具特色的小文化圈。学院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独立的学校,所以学院与学院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第三,学院制在招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想申请剑桥大学,那么你需要通过两重考核。第一重是学校的,重点考核成绩、品德和特长。如果你顺利的通过了学校的考核,你还需从31个各具特色的学院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而学院考核的关键点是看申请者是否能融入学院的大家庭中,谁也不希望4年时间里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是一个玩不到一起的同学。
第四,学院不仅仅是学生的家,院长和很多教授也住在学院里面,他们花很多时间来教育和指导学生做研究,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到社会上的知识,学生和教授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即使学生毕业之后也不会改变。
如果剑桥是一座小镇,那学院就是里面的一个个小家庭,如何选择学院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导师制,可以说是剑桥在学院制之外的第二大特色,教授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某个学院,但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却都是在系里。导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在学院里,是为了让年轻人相互学习。
而导师除了指导学生选课之外,还要定期和学生交流并讨论一些问题,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或者做一些实验。
一个新生在选定学院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选定了导师。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更换,学生如果对某个其他的领域感兴趣,也可以选择该领域的一位教授做导师,导师对此并不介意,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辅导的学生是否能在毕业后为社会做出贡献。
与中国一年两个学期的时间分配不同,剑桥大学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分别为每年的1月到3月,4月到6月以及10月到12月。假期时间较长并不意味着学业压力的减少,假期通常是要做实验研究或者大作业,并且准备考试。
在学制和学位授予方面,英国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本科最低的学士学位只要3年就可以拿到,这时本科生可以选择去国外做一年交换生,也可以留校多读一年本科,这样就可以获得所选专业的硕士学位,但这种硕士学位并非研究生学位,而是本科学位。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一年选课和一年做研究,如果考试合格,则授予副博士学位并获得博士生资格,而再有一两年即可获得博士。也就是说从本科阶段开始,到获得博士学位一般只要7年的时间。
相比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更为传统。它是英国出首相最多的大学,先后有26位之多。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虽然稍逊于剑桥,但在世界范围比较却并不逊色。
牛津大学在招生时基本上就是看成绩和面试的结果,并不注重学生的特长。与剑桥大学一样,牛津大学也实行学院制。教学分为授课和课后辅导两个部分进行进行。课程由各个系开设,课后辅导在直属学院进行。
牛津与剑桥一样也是一年三学期制。上课时间的缩短所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学生有很多机会从事课外活动。例如著名的划船俱乐部。相比剑桥,牛津的人文气息更为浓重。雕塑,诗歌,绘画无处不在,整个学校就是一所大的历史博物馆,很多艺术品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虽然美国早期的大学都是仿照英国大学的样本来建立的,但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两国大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性。在学生生活上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更接近,而中国人要融入传统英国的学院制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在考查学生标准上,英国却与中国有着很相似的标准,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而美国更看重平时的努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并不高。
从课程设计来看,哈佛强调的是通才教育,学生可以自由的跨专业选课,而剑桥的学生则很少有跨专业的,而且学习的深度会比哈佛难很多。
以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授之间的交流来看,哈佛更为随意,更加开放。而剑桥和牛津因为遵循着传统的学院制,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是在学院内部进行的。这让美国的学生知识面更为广泛,交际圈子更大,而英国学生对本专业圈子中非常熟悉。很难讲这两种人际交往模式哪种更好。
2. 英国老师喜欢 什么样的学生
1·喜欢话多的学生。(话多也就是喜欢表达自己。)
2·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3·勤奋的学生(没有老师讨厌勤奋的学生——死读书的不算)
4·多才多艺的学生(外国人可能更加注重运动方面的才能,善于运动有利于和英美的老师同学打好关系)
(应该就这么多吧)
3. 英美“教授”职称大不同,留学生千万别凭title选导师!
在国外求学,挑选大学导师是至关重要的决策。导师的选择能直接影响你的学习体验、论文产出、参与项目的机会以及未来升学的竞争力。导师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和工作风格,甚至会对你的职业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学生在选择导师时,往往关注老师的介绍和职称,但对这些职称的实际含义可能并不清楚。英美两国的大学教授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职称的含义往往让留学生混淆。例如,英国的“reader”是否等同于美国的教授职称?在选择导师时,如何避免仅凭职称判断导师水平的误区?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英美大学的教授职称体系,帮助留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职称的含义。
美国教授职称体系的特点是教师的终身制(tenured professor),即一旦获得终身教职,聘期可以持续至退休。这种制度确保了教授享有学术和言论的自由,极大地保障了教授的学术独立性。美国的教授职称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三个级别,每一级都是博士生导师,没有高下之分。
助理教授阶段(Assistant Professor)是试用期,通常为期三至六年,期间如果表现优异,可晋升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晋升为副教授的评判标准包括学术成就,如发表的重要专著、学术论文以及在所在领域的影响力。正教授(Professor)阶段(Full Professor)是学术成就的证明,晋升正教授后,通常伴有行政职务,如学院院长(Dean)。
理解美国大学的职称体系时,避免将“Assistant 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助教,“Associate 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副教授,“Professor”视为中国大学的教授。实际上,在美国,这三个级别的职称在学术地位上均高于中国大学的正教授,因为他们都具有博士生导师的资格。
在美国高校体系中,助理教授是博士生导师的起点,成为助理教授是竞争激烈的选拔过程,通常需要博士期间的卓越表现、博士后经历、发表重要成果以及获得国家基金等条件。
了解美国的职称体系后,英国的教师体系也值得探讨。英国的教授体系较复杂,包括采用英国古老大学的教授体系(Lecturer)和采用美国教授体系。英国的职称体系包括Lecturer、Senior Lecturer、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大学中)、Reader和Professor。
英国的Lecturer相当于美国的助理教授,负责教学和初步研究。Senior Lecturer则是高级讲师,具备教学和行政能力,并展示出较强的研究能力,接近美国的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在某些英国大学存在,相当于美国的副教授。Reader是一个具有英国特色的角色,相当于准教授,需要经过严格考核,拥有显著的研究成就。
Professor是英国大学授予学者的最高学术头衔,稀缺性是其特点,意味着在特定领域具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才能获得此称号。英国的职称体系严谨,对晋升教授的条件有严格要求,包括出版、指导学生、科研成果和学术地位。
了解英美大学教授职称体系的差异,对留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帮助你在选择导师时做出明智决策,还能为你的学术生涯带来积极影响。正确的理解职称含义,避免仅凭职称判断导师水平的误区,将为你的留学生活和学术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