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人数
1. 南京传媒学院老师待遇
南京传媒学院老师待遇还不错。
南京传媒学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简称“南传”,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传媒类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创办于2004年9月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与华夏视听传媒集团共同举办,时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20年3月30日,教育部同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转设为南京传媒学院,同时撤销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建制,举办方为南京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师996人,其中专任教师713人,外聘教师283人,折合教师总数854.5人。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358人,其中正高级131人,所占比例13.15%;副高级227人,所占比例22.79%。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9人,所占比例4.92%;具有硕士学位697人,所占比69.98%。本校14人,所占比例1.41%;外校(中国境内)887人,所占比例89.06%;外校(中国境外)95人,所占比例9.54%。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入选者6人,校级青蓝工程入选者28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南京传媒学院
2. 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的大学有哪些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菜鸟也整理了一些数据,可能和实际还是有些 出入, 可能 不太全, 不过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觉得数据有问题的, 可以直接不看。 仅供参考!
一、我国高校人数最多的大学
这是菜鸟整理的 人数最多的高校, 因为学生人数多,就造成 高校的老师就比较多。 以数取胜,虽然有点胜之不武,不过看看也是可以的。
二、从师资数量来看师资力量
纯粹以 数量取胜, 确实有点不妥。不过菜鸟先放出来这个表,大家可以看看。因为 师资数量 的变化比较快,菜鸟能整理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大家可以看看,也 没必要 非要较真到底有多少老师。
三、从院士数量来看高校师资力量
这是菜鸟整理的排名前十高校的 院士 数量,这是按院士的全职量来算的。说真的,如果真按院士数量来说,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的院士数量绝对很多,不过按这个表来看,可能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大家看看就行了。
四、从高校人才储备来看师资力量
这是菜鸟整理的按 高校高端人才储备量来 整理的表格。这个表格里面的院士有全职有兼职的,不知道其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但菜鸟就目前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菜鸟只能做到这么多了。所以, 大家看看就行,太较真那菜鸟也没有办法,仅供参考!
在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实力评价中,我们总会考虑到这所高校的师资力量,一般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其师资力量一般也是比较强的,将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之间的师资力量进行比较的话,显然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更加雄厚。
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来看,国内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排名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依然如同高校综合实力的排名,也存在一定争议。但是面对当前高校的师资力量现状,笔者认为虽然高校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高校的综合实力,但这种体现率并非绝对的,也就是说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意味着高校的师资力量“一定”会更强。
我们先来看看高校师资力量的排名
从以上排名来看,显然教师师资力量方面并非像学校综合实力的排名一样,我们注意到教师师资力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而国内实力最顶尖的清华大学仅仅排名全国第9位,显然其师资力量与高校的综合实力并不是绝对匹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高校的师资力量排名全国第一位,显然对于这所大学的争议性并不大。提到这所大学绝对能算得上国内顶尖大学,拥有中科院作为后盾,入选九校联盟、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等,该校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入选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高校中的先例,这也足以证明中科大的绝对实力。
截至目前, 中科大共拥有2154名教师,副教授级以上的教师拥有1501人,占比达到了69.69%,可见其教师质量优胜,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两院院士55人,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排名全国第四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占比2.56%;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排在全国前列,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15人,占据全国三位,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占比5.4%。
综合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虽然每部分优秀人才的数量并不占优势,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与其他大学相比仍然拥有比较强的优势。
南京大学这所大学拥有非常强的发展 历史 ,曾经的国立中央大学位居全亚洲第一位,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骄傲。虽然如今的南京大学经历了院系调整,与之前的学校实力难以相匹敌,但在我国高校圈内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截至目前, 南京大学共有32位两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人,国外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95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9人, 81人担任150余种国际SCI(E)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其中21人担任主编或副主编。
综合目前南京大学的发展现状来看, 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依然能属于国内顶尖水平的,虽然南京大学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经常出现高水平教授出走,但这类教师也只能算是少数,并不能占据主流,依然不能不能改变南京大学师资力量在我国高校圈内的地位。
说到北京大学,显然我们不用做过多的介绍,这所大学绝对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他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 社会 的普遍认可,其实力强大也与学校师资力量有着紧密的关系。
截至目前, 北京大学拥有教职工21183人,专任教师7317人,其中两院院士95人,占比为1.3%,数量排名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展中国家院士25人,占比为0.3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占比为3.3%;教育部长江学者231人,占比为3.16%。
综合目前北京大学的师资力量来看, 显然也绝对称得上国内高校中的顶尖水平。这所大学在多数国家人才计划中,入选数量也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虽然师资力量上排名比较低,仅仅只是因为其教师队伍太过庞大而已。
虽然这三所大学能排名全国前三甲,但是笔者认为在国内高校师资力量的排名上,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所实力非常强劲的大学,这所大学无论是学校的综合实力,还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上,他都能堪称国内一流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该校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创造了国内多项 历史 记录。虽然学校起步比较晚,但是这所大学在国内高校圈内的地位却很高,而且也已经创造了很好的培养成就。
截至目前, 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240人,位居全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达到了6600余名,国家杰出青年学者860余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3人等。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培养出了 108名两院院士。
按照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实践来看, 拥有较强师资力量的学校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学校知名度、综合实力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在学校师资力量方面也同样具备相当强的实力,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
在我的高等院校中,师资力量最为强大的大学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其次,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 科技 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 科技 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
除此之外,中央 财经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师资力量绝对强大。
我们评价一所大学的师资力量是从这所大学拥有两院院士的人数,以及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数人才的规模进行评价的。以上这些大学,在拥有高端人才以及两院院士人数等方面,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具有绝对的整体优势。
1北大
2清华
3上海交大
4哈工大
5南京大学
6武汉大学
7天津大学
8国防科大
9华北师范大学
10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该排名第一!
师资力量有太多的指标进行评审,科研量,教师职称,学历等等。师资力量在目前来说就等同于吸收粉丝的标准,博取眼球的平台,是可以成为学校引以为傲的标准。
但是学校里面的师资力量存在的重点在于服务于学生多少呢?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依靠学校的名气获得前五年的优势。但是从真正大学存在的意义,还在教书育人。
希望具备强大师资力量的学校能够从全方位培养出配比的生源,也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品质出众,素质精良,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不要把师资力量成为炫耀的标志!!!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中科大等等老牌强校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着重为你介绍一下 西湖大学 。
这个学校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因为它是2018年才成立的。它是国内第一所民办高精尖大学,是由马化腾、王建林等捐赠,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南方 科技 大学校长陈十一等科学家发起筹建的。学校师资力量也相当雄厚,92%的教师来自海外著名高校。虽然18年才成立,不过西湖大学是业内公认的未来极有可能超越清华和北大的高校,西湖大学的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科学院大学,没有之一
中国所有985211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强!而且这种强是国家专业评估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肯定是清华、北大啊!其实还真的不是。
国内师资力量最强的高校,这里列出几所隐藏大BOSS.
第一位: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学校位于北京,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90名,其中两院院士176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 1625 名;在学研究生 5.17万名 ,其中博士生占52%;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这阵容,就想问:还有谁?
第二位:中国 社会 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位于北京房山,属于中国 社会 科学院;以中国 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
学校特色培养方式包括“师徒制”指导模式,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757名、硕士生导师1132名。
第三位:国防 科技 大学,总部位于湖南长沙,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国防 科技 大学,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归国防 科技 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军事院校的特殊性,不多解释,仔细去看看目前的新的庞大的国防 科技 大学,你就会知道它的师资力量该有多牛!而且,这所高校的教师,除了专家、教授,不乏将军、大校和现役的中低级军事主官。
第四位:中国 科技 大学,位于安徽合肥,同样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某种意义上,其实它和国科大是师资共享的。
除了上述四所高校,还有两所高校,师资力量也是强大的惊人: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当因为这两所高校,不面向高中生招生,这里不多做讲述。这两所高校,一般的教授啥的,还真不见得能在这里上的了课啊。
除了上述六所高校以外,才能轮得到大家通常比较熟悉的清华、北大、浙大、南大、上交等国内985高校。所以,说到师资力量最强大,这些高校还真的排不到前边。
3.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中国传媒抄大学研究生专业如袭下:产业系统理论、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当代国际关系、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传媒政治、外交学理论与实践、传媒与公共外交和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以及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西方文艺理论、审美文化学、文艺批评、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和中外戏剧文化研究等专业。
(3)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人数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
4. 中传艺术考研 | 中传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导师概览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是一所国内领先的教育机构,拥有深厚的学科背景和国际影响力。学院汇集了一支由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强大导师团队,他们在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和网络多媒体领域各有所长。
廖祥忠教授,作为中国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奠基人,致力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尤其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有深入研究,适合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黄心渊院长,三维动画专家,专注于VR、Unity3D等领域,对于有志于深入软件开发和教育方向的学生,黄老师是理想的选择。
高薇华副院长,不仅在动画导演和制片方面有丰富经验,还关注动画产业和人才培养,对于相关领域深造的同学来说,她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张林主任,跨学科研究光环境设计,对新兴的交叉领域有独到见解,对视觉规划和照明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向他请教。
学院的导师们覆盖了动画艺术、动漫创作、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艺术与技术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专业指导。
5. 中国传媒大学是985还是211学校
中国传媒大学是211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优势学科:
现有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