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导师
『壹』 胡晓珂个人简介
胡晓珂,1971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是一位法学领域的专家。他拥有硕士学位,并且担任研究生导师,他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和保险法。他的学术生涯始于深厚的理论背景,2002年7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完成了法学博士学位的学习。
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之间,胡晓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供职于国家农业部和《农民日报》社,这些经历使他深入理解法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他后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自2002年起,胡晓珂开始了他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教学生涯。他在这里教授研究生、MBA学员以及本科生,内容涵盖了公司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等核心课程,他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他的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们在理论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1)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扩展阅读
胡晓珂,1971年6月出生,安徽巢湖市人。硕士生导师,指导方向为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国家农业部、《农民日报》社,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2002年起开始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为研究生、MBA学员以及本科生讲授公司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课程。
『贰』 宗文龙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
宗文龙,男,吉林省辉南县人,目前担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与方法上,参与并负责了多个重要课题:
-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考试机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负责人,探索了教育财务的新模式。
- 在中央财经大学121青年博士发展基金项目中,他主持了“公益型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 他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高校教育成本分层核算问题研究”,对高校教育成本有深入研究。
- 此外,他还参与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课题“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会计与审计问题研究”。
- 以及财政部的“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项目。
在学术著作方面,宗文龙有多部著作出版,包括专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讲解》、《如何用财务杠杆撬动销售业绩》等,以及在多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教材中担任主编或参编。
在论文方面,他的研究成果丰富,涉及企业会计人员能力、产业金融、民间审计、新《公司法》影响、高校财务评价、会计制度等多个领域,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全文转载,体现了他的学术影响力。
宗文龙作为“121青年博士发展基金”的受助者,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会计领域得到了认可,是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重要学者。
『叁』 郑琳人物简介
郑琳,是一位在法学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并且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她在学院中的职务还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采购与公共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她的学术生涯起步于2004年7月,当时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毕业,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学术研究方面,郑琳专注于财政税收制度和财税法的研究,这表明她对国家财政政策和相关法律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她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深度,无疑为她赢得了在学术界的尊重和认可。此外,她还曾作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访问学者,这段海外学习和交流的经历无疑拓宽了她的视野,丰富了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3)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导师扩展阅读
艺术生活照一(20张) 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今日印象》、《美丽中国》、《对决06》主持人
『肆』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的那些专业的导师优秀
每个专业几乎都有很多优秀的导师。
像经管院的邹恒甫、白聚山;金融发内展院的吴仰儒容;经济学院的黄少安;金融学院的张礼卿、李健、郭田勇;会计学院的孟焰教授;保险学院的郝研演苏等,都是国家级或北京教学名师;国贸学院的唐宜红院长等,顺德双馨。 业界名人任导师的有戴相龙、吴晓灵、李金华、张平、巴曙松、牛锡明等。
『伍』 李轩的介绍
副教授,男,1968年3月出生,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律硕士(J.M)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工会副主席、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J.M )教育中心副主任、《财经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出版)主编、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