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女教授
❶ 陶考德人物简介
陶考德,一名航空模型运动员,同时被认定为运动健将。1955年,他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发动机系。随后在1957年,陶考德进入北京航空学院进行进修。
陶考德的职业生涯丰富多样,他曾在西北工业大学担任教师、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并且还担任过无人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在学术与实践领域,陶考德均有所建树。
1961年,陶考德与江育林携手合作,创造了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高度达到了2470米。同年,两人再次合作,以6:8′35″的成绩创下了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留空时间的世界纪录。陶考德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在航空模型领域的卓越才能。
从1959年至1965年,陶考德六次获得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特技飞行比赛的全国冠军。这不仅证明了他的卓越技能,也反映了他在这领域的持续卓越表现。
综上所述,陶考德以其在航空模型领域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展现出卓越才能,更在科研、教学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职业生涯是航空模型领域的一段璀璨篇章,不仅在当时创造了辉煌,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女教授扩展阅读
男,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原中航总公司“无人机研究发展中心”总工程师。1955 年毕业于华东航空学院。历任华东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的教师,从事航空无线电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原中航总公司“飞机设计顾问组”成员,“中 国电子学会遥测遥控遥感学会”委员等职。50 年代国家体委聘为航空模型国家队教练。60 年代禅联6 届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竞赛的全国冠军。1961 年打破两项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的FAI 世界纪录。1995 年获“T-6 无人机系统”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❷ 党进宝经历
1964年7月,党进宝从合阳中学顺利毕业,随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深造,自1964年9月至1969年7月,他在那里专心学习。1969年8月至1983年1月,他在西北工业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期间他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和副教授的职务。1983年2月至1985年5月,党进宝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修,这段经历无疑丰富了他的学术背景。
回国后,他继续专注于"焦散线"法的实验研究,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空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他的研究成果斐然,发表了7篇论文于国际会议及国内期刊。1987年7月,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校的认可,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在教学上,他主持编写了《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教材,还独立完成了《光弹性实验力学》教材,他的学生在航空航天系统的比赛中多次获奖,他因此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从1993年3月至2004年6月,党进宝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所长,期间领导研制了8个无人驾驶飞机型号,生产出多套无人机系统,对部队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目前,研究所的年产值已超过1993年的20倍,达到16亿元,固定资产更是增长了43倍,达到34.5亿元。他作为两个国家重点型号的现场总指挥,因突出贡献被授予部级一等功和二等功,他的领导力和科研成果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❸ 365所怎么样
西北工业大学第365研究所,又称为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隶属于西北工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里汇聚了众多科研人才,科研实力强劲。研究所的主要业务是无人机研发,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高科技企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365所也做得相当全面。实验室设备先进,科研环境优良。研究所内拥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包括食堂、宿舍和健身房等,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在人才方面,365所聚集了许多顶尖的科研人才,他们在这里从事无人机的研发工作,为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科研方面,365所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无人机研发领域,研究所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无人机技术的进步。
除此之外,365所还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研究所设有培训中心,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同时,研究所还与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总之,西北工业大学第365研究所不仅拥有全面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科研实力,还聚集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这里,员工能够享受到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