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近代知名教授
Ⅰ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谁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清华国学四大裂空导师之二:陈寅格
陈寅恪,著名历史学家,学贯中西。是公认的20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他的专业是中哗源搏古史,长年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授,还曾任牛津等外国名校教授。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三:王国维乱祥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在四大导师中,王国维是第一个来到清华的。王国维年轻时学习语言、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30岁之后研究文学。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四: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年),是“中国语言学之父”,是中国近代音乐先驱者之一。28岁时,就被美国康乃尔大学聘为物理讲师。29岁时,他回到清华,担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30岁时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33岁时被聘为清华哲学教授。
Ⅱ 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 | 璀璨的星
20多年前清华大学教师公寓的一处院落里,一位90多岁高龄的女教授坐在一把古朴的藤椅上沐浴着阳光。这是一把珍贵的藤椅,陪伴老人40多年了。这么多年里,老人从来没有想过换一把椅子,哪怕是坏了,她也想办法亲手修补。所以纵使岁月如刀在老人脸上留下皱纹,但是却丝毫没有办法破坏藤椅的牢固。老人的手摸过藤上最近一次修补的地方,双眼中流露出来几缕爱惜与思念的神采。“记忆就像一条线上的珠子,珠子总是存在的,只是有时线断了。”这是老人对记忆的诠释。正猜或扮如她的一生,一直都是在无比珍惜中,守护着她所热爱的一切,哪怕是修修补补,也要留下完整的线,串起她珍视的珠子。
她叫王明贞,1906年出生于江苏吴县,一生献身物理事业与物理教学。身为物理学家,她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11年,从事物理理论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评价自己11年的教学生涯,她这样说:“我是认真备课的,从来没有在课堂上说过一句废话。”这就是王明贞,低调、质朴、严谨、专注。
王明贞在科学之路上无比坚定、刻苦。虽然她一生只发表了11篇论文,但是论文的质量却始终居于大部分学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她博士期间和导师联名发布的关于布朗运动理论的论文,70多年来一直是研究布朗运动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被SCI收录并被引用超过1500次。
1938年,王明贞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读书的时候,她是班上唯一的一个外国人,也是唯一的女生,然而这并非她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在入学第一学期的电动力学期中考试上,她拿到了100分的成绩,而她的美国同学们,最高分是36分。没过多久,她因为解答了另一位理论力学穗灶教授提出的一个论文中的问题,从而和这位教授合作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到《应用物理》杂志上。
如此优秀的王明贞为何在物理上有如此深的造诣?天赋?奇迹?
其实不然,究其原因,还得追溯到王明贞的童年。
王明贞的父亲王季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和电机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在国际数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者。[1] https://www.sohu.com/a/342650869_100226214
在父亲的培育下,王团链明贞的哥哥姐姐们也是非常优秀,都是在各个学科不同领域独当一面。
子女如此出众,王父的教育方法可以总结为三句半:一是言教不如身教;二是多说不如多看(观察孩子);三是尊重自我发展;最后半句是——少管。
纵使最后的少管是真的,但是王季同却在家庭教育中有明确的规则。孩子们不到十岁的时候,若想出去玩耍,就需要硬性指标,就是写一篇大字。等到孩子们大一点,指标就变成:出去玩前得看一小段报纸,将内容讲给父亲听。而且,平时王父也会出一些 数学 或 物理 上的问题,让子女们思考。这样的方式极大的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王明贞从小就构建了科学思维的根基,这为她未来求学以及在物理学上的造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