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拟任山西大学
『壹』 黄侃是北大怪物民国疯子还是一位真正的国学大师呢
众所周知,民国是一个军阀割据、政局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文豪崛起、大师辈出的时代。在众多民国学者当中,有三个公认的“疯子”,巧的是,这三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他们二位不用多说,都是鼎鼎大名的著名学者,可这第三个人,不仅外界对他充满了争议,就连他本身也是个矛盾的载体,他就是辛亥革命先驱、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
黄侃还有一大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好色,当年的刊物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意思是,只要不是黄侃的妻子女儿,他都可以接受,简直到了人尽可妻的地步。据说,他一生结婚达九次之多。甚至还有一个他曾骗婚的学生,因为摆脱不了黄侃给她心灵投下的巨幅阴影,还是疯掉了,最终自缢身亡。
时人骂他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直斥他“有文无品”。不过无论黄侃多么玩忽礼法,但他还是个纯孝之人。其母去世时,他呕血数升,伤恸不已。后来因生计所迫不得不四处讲学时,他也会随行带上其母的棺材,一时还被传为美谈。甚至因为过于思念母亲,黄侃还特地请老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自撰了一篇沉痛的悼文,并请章太炎写跋,这幅画即成为他的随身宝物,至死不离左右,且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家人设供祭祀,悼念不已。
恃才傲物,狂娟名士其实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虔诚与尊敬,才是他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从一件小事上可见一斑,他有一次在家潜心研究国学时,不出门也不吃饭,只准备了馒头小菜,边吃边看书,看到入迷处,竟把墨汁当小菜,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贰』 李泰棻的人物生平
李泰棻,字革痴,男,1896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一书香人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专攻史地,但因学杂费高昂,遂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三年级时,在时任北京师大校长陈宝庄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史著《西洋大历史》,全书80余万言,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名教授的推崇,皆为其作序,一时轰动了京城各高等学府。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高度重视,22岁时,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李泰棻先生青年得志,声望日高,教学尽心尽力,全国各大学争相聘请,仅见习期间,就兼任北京私立国民大学教授、朝阳大学教授。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1918年任国立山西大学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任武昌高等师院文史地理部主任。1924年任察哈尔省教育厅长,受冯玉祥将军委托常去北京协和医院看望问候孙中山先生的病情。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1926年执政的段祺瑞让其以副部长之职代管教育部。1927年,李大钊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作为同事兼及挚友的李泰棻毅然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见《关于李泰棻》,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28日)。1928年任北平特别市教育局长、北京市立师范大学校长。1924-1930年应冯玉祥将军之邀讲解《孙子兵法》,并被任命为中将秘书长。1931年后协助冯玉祥组织**同盟军。1937年前,致力于史学研究,著作颇丰,主要有80万字的《中国史纲》、50万字的《西周史征》、30万字的《国民军史稿》、50万字的《方志学》。1931年-1934年出任《绥远省通志》总纂,还著有《鲁迅遗事》。
1938年冬任伪天津市教育局长,是受汪伪政府胁迫。1939年-1948年应北京师大校长之邀任文学院院长。1950年应察哈尔省副主席吕复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厅长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市教师进修学校任语文、历史教师。
1956-1962年任张家口速成师专、张家口师院语文教师,讲授古典文学深入浅出,对字、词讲解深透,乐于提携青年,常以“功夫凭苦练,学问靠勤奋”的话激励人们,告诉青年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动笔,帮助张家口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
新中国成立后,李泰棻回到家乡张家口,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师专任教,12年间,为家乡培养了大批师资。1962年,应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朱子强举荐李先生到天津历史研究所工作,之后中央文史研究馆邀请其赴京编写《中国近百年史》。1964年调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任研究员。 1972年,李泰棻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叁』 北大新任副校长是何许人
准80后名校副校长,成功的人生都离不开努力最近不少高校都先后进行了人事调动,今天让我们来聚焦国内顶级名校——北京大学新进副校长陈宝剑,一位79年生的准80后青年才俊。
一直以来,国内高校的行政臃肿被诟病不已,所以“去行政化”呼声也是一直高居不下,通常来说,一所高校里有一位校长和其他七位副校长,这些副校长职能也不大相同,有监管德育的,有监管招生的,有监管宣传的,有监管就业的等等之类。正是由于这些多位校长的协同配合,才能让一所容纳几万人的大学能运转自如,不至于随时宕机,耽误其余师生的生活,所以每一所高校的校长与副校长都不但有光辉的学术履历,还必须有机智的处事能力。作为国内高校中top级别的北京大学,其行政高层自然更是龙中人凤,于是,当陈宝剑这位准80后青年才俊成为北京大学新进副校长时,瞬间吸引了学术界与政界的目光。
陈宝剑拥有今天的成就一切来自于自身的努力拼搏,他的事迹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奋斗才能突破自我,创造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