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神经内科教授
⑴ 张宝荣的个人简介
张宝荣,男,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担任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委员。1988年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1988年至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其中1995年获神经病学硕士;1999年至2001年在德国Kiel 大学神经病学系运动控制实验室从事帕金森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医学博士学位,2005年升主任医师,2006任教授并兼任博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临床神经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尤其是对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作出贡献;解释了帕金森病的运动控制理论,发表了系列高影响文章,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确立了国内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定位了神经性眼震基因位点,对临床疾病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血管畸形(脊髓及脑等)、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等诊断及治疗也有较深的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遗传《HEREDITAS》杂志等特约审稿人,浙江省神经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⑵ 浙二神经内科专家哪个好
1. 刘恺鸣医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排名中位居首位。
2. 他在内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深受患者好评。
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成立于1869年。
4. 该医院是浙江省西医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⑶ 张宝荣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
张宝荣,男,浙江大学医学部的知名教授,同时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和博士生导师。自1988年起,他在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系完成学业,并一直致力于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95年,他获得了神经病学硕士学位,随后赴德国Kiel大学进行深造,于200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6年成为教授并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
张教授的学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神经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特别是对帕金森病的运动控制理论有独到见解,他的系列高影响力文章对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指导意义。他还在国内确立了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类型,并定位了神经性眼震基因位点,这些发现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和周围神经病等神经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为特约审稿人,张宝荣教授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以及《HEREDITAS》杂志的评审,同时还是浙江省神经病学会委员和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客座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亨廷顿舞蹈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分子基础研究,以及脑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肌肉病等神经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张教授在神经信息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也有所贡献,特别是在帕金森病运动控制理论、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以及美多巴剂量相关研究方面,他的论文已被广泛引用。他的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此外,他还首次在中国检测到SCA3/MJD基因突变,这一发现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被编入权威教科书。
张教授的科研成就还包括对亨廷顿舞蹈病、脑血管病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深入研究,他的论文已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其中一些成果被国际突变数据库收录。他还建立了一个包含1500多个神经疾病数据的数据库,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