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

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

发布时间: 2025-04-24 03:27:58

❶ 蒋昌建的老师是王什么

蒋昌建

木版

蒋昌建于1965年出生于厦门。1984年至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随复旦大学队获得首届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冠军,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同年,我获得了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5年,成为《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教授

目录

人物个人介绍

人的生命

我从来不想从高处掉下来。

我不记得我过去的辉煌。

辩论创造了文化人物简历的个人介绍。

人的生命

我从来不想从高处掉下来。

我不记得我过去的辉煌。

辩论创造一种文化。

展开这一段的传记注释。

个人介绍

蒋昌建个人资料照片

[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教授,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区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

人的生命

1965年出生于厦门。1984-198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1988-1990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1990-1993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随复旦大学队参加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辩论赛,获“最佳辩手”称号。同年,我获得了硕士学位。1993-1997年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1998-1999年耶鲁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后,2000.10-2000.11比利时自由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2001-2005年专访总策划杨澜,2010年被评为教授,2010年受上海速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参加2011年营销峰会。2011年9月23日,我受谷歌中国代理商天擎科技有限公司邀请,作为主持人参加“汇聚引领赢未来——2011谷歌中国创新营销理论”活动。我是2012年央视新闻频道《聚焦两会》节目的特约评论员。今天,我是主持老师,蒋昌建复旦大学副教授。

【2】辩论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但做人是永恒的。艺术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只在它有限的一角飞过。1993年8月29日,新华社发自新加坡:今天下午,上海复旦大学队在这里举行的首届国际(中国)大学生辩论赛中获胜。复旦大学的蒋昌建被评为本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3]在“人性本善”辩论赛当天,复旦大学队用“反对”回应台湾省大学队。在精彩的自由辩论结束后,复旦队第四场辩论蒋昌建以一种策略的方式发表了慷慨的演讲,以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它们来寻找光明”作为结束语,被评论为“如同乌云引发的雷电,将整个辩论升华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值观层面,可谓波澜壮阔”。评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称赞复旦大学团队配合默契,东拼西凑,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体现了“整体的行动力意识”。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评价“最佳辩手”蒋昌建:言辞犀利,反应迅速。“我总是用‘我代表复旦大学,代表前进中的中国’来鼓励自己。我想让新加坡人民和评委们看到,在中国,在一所中国的大学里,有这样一个学生,感受到了汉语的美好和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赛后,28岁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三年级学生蒋昌建这样说道。我们出发去蒋昌建的那一天,正是八月荧屏上上演“2000年全国大学辩论”的时候。在网络聊天室里,有网友失望地回忆着“激动人心的1993”,难以忘怀新加坡首届国际大学生辩论赛辩手们曾经的辉煌:“尤其是那个蒋昌建,那时候我们模仿他的演讲和表情,梦想着有一天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气势磅礴。他影响了我们一整群人。”七年过去了。以前我的一些队友成为了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们也提到了“我生于辩论”。当年的经历,至今还是我身上的光。那么,曾经最漂亮的“最佳辩手”蒋昌建在哪里呢?

❷ 蒋昌建辩论赛创造了一种文化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蒋昌建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独特,不仅上课不看讲稿,还喜欢在教室中走动,有时甚至会坐到桌子上讲课。蒋昌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并非完全属于个人,而是集体智慧的凝聚,甚至包括整个复旦教育体制的力量。他提醒学生们,如果仅仅因为对他的名声感兴趣而选择他的课程,可能会错过真正好的学习机会。他鼓励学生们将自己想要学习和追求的目标与复旦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就。蒋昌建强调,辩论赛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大胆讨论问题和表现自我的文化氛围,长期以来这种文化可能被压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语言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大胆讨论问题和表现自我是社会开放性的体现。



对于辩论赛的风光不再,蒋昌建并没有感到失望。他认为辩论赛的意义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创造了一个大胆讨论问题和表现自我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不主张多发言,而是“讷言敏行”,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需要通过语言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推销自己。这种文化强调语言的实用性,鼓励人们大胆讨论问题和表现自我,是社会开放性的体现。蒋昌建强调,辩论赛创造的文化氛围对于社会的开放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仅仅是比赛结果的展示。



蒋昌建的教学理念和对辩论赛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于教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对于辩论赛的价值,他强调的是创造的文化氛围,而非仅仅关注比赛结果。蒋昌建认为,这种文化对于培养开放、创新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蒋昌建看来,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过程。辩论赛作为一个平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培养他们大胆讨论问题和表现自我的能力。这种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开放、激发个体潜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蒋昌建强调,辩论赛的意义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它创造的文化氛围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蒋昌建的教学理念和对辩论赛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于教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辩论赛对于创造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开放的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和评价,蒋昌建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扩展阅读

蒋昌建,1965年生于厦门。1984-1988 安徽师范大学毕业,获本科学位,1993年随复旦大学队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折桂,获“最佳辩论员”称号。同年,获硕士学位。2001-2005 成为《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教授。

❸ 蒋昌建身高

蒋昌建身高170厘米。
1、蒋昌建1965年9月25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身高170厘米,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耶鲁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后,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
2、2001年,担任阳光卫视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的总策划,从而正式进入电视行业工作。2005年,结束了在《杨澜访谈录》的策划工作。2007年,担任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海外选拔赛的评委。2010年,主持“中国信托业峰会”。2012年,担任CCTV-13两会特别节目《聚焦两会》的特约评论员。2013年12月,以主持人身份加盟江苏卫视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2015年,作为固定嘉宾参加东方卫视自然探索类纪实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2017年,担任安徽卫视国学益智节目《少年国学派》辩论环节的主持人。2018年1月,主持江苏卫视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

热点内容
我和我的女大学老师 发布:2025-04-24 08:39:25 浏览:642
扬州大学宿舍空调 发布:2025-04-24 08:19:27 浏览:296
大学生网络党校官网 发布:2025-04-24 08:19:26 浏览:129
天津大学教授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发布:2025-04-24 08:14:38 浏览:211
3岁上大学生 发布:2025-04-24 08:14:32 浏览:207
山东财经大学专业选修课 发布:2025-04-24 08:14:27 浏览:27
华东政法大学考研考点 发布:2025-04-24 08:09:52 浏览:571
上大学讲台怎样讲课 发布:2025-04-24 08:04:16 浏览:449
厦门大学雷艳红教授这样说 发布:2025-04-24 08:04:06 浏览:957
山东财经大学圣井校区宿舍 发布:2025-04-24 07:53:02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