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讲和谐社会
❶ 大学生怎样看待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答: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发展。
❷ 赵宝煦的关于和谐的论述
2009年11月8日上午,第五届北京论坛“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政治学资深教授、中国政治学会顾问赵宝煦作了发言。银白的头发、锐利的目光、清晰的思路,以过耄耋之年的赵宝煦教授带病与许多他的学生辈学者一起参加了“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分论坛的讨论,并发表了题为《“和为贵”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学术演讲。他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一致以来遵循的理念。“和为贵”首先产生于尧舜时期,后来的儒家、墨家、法家都倡导和谐社会,西方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同样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和为贵,就是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墨子·非攻》要求平等、和平的关系。因此和平不是一方面束手就擒、不抵抗的关系,而要实现正义、公平的和平。”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之所以提出,是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快发展,特别是经济迅速起飞,这就不能不引起社会上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方面的失衡。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在急剧转型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矛盾都会凸显出来。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危机”或“阵痛”,在各个发达国家现代化历史上都曾发生过。这种失衡,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起社会动荡和经济倒退。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是非常及时的。但是不应该把和谐社会看成是一个十全十美而静止不变的社会形态,好像一旦把这种社会构建成功,就可以世世代代一劳永逸了。这是古今中外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共同误解。 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上的不断更新,“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命题,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克服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所以世界上也不存在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本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对抗、摆平矛盾的过程。它是运动着的,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向前发展的生机勃勃的社会。它不可能平静得如一潭死水。再一个问题是:和谐社会不可能一次构建成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逐渐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软着陆;政治机制,也是采取渐进性改革。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更是如此。 “以和为贵是当今世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
来自越南国立大学的一名学生用中文向赵教授提问构建和谐世界的可行性。赵宝煦教授表示,和谐世界最终是可能的,但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中国的理念,要追求到底。当用微笑面对全世界,我们会得到应有的回报。比如赖斯,中国过去认为中国是敌手,现在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因此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使我们所追求的,是双赢,过程中可能存在妥协让步。回顾古代史,没有双方不妥协就能达成协议。“我们要为和谐这个理念奋斗到底,和谐是中国人一直信守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