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
❶ 哪些一本大学有考古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系,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1934年,马衡先生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先生兼任考古学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由于日本侵华而南迁8年之后返京,成立了以向达先生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1983年7月11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这是考古学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1988年,严文明任系主任,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考古系与历史系共同建立的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工作。 1998年北京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李伯谦出任第一任院长。2000年,高崇文任第二任院长。考古系现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本科生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研究方向,有旧石器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博物馆学四个教研室和陶瓷考古研究所、第四纪年代学测定实验室、技术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并在国内建有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湖北天门石河镇、山西曲沃曲村、北京房山琉璃河和四川忠县甘井沟6处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师资力量旧石器时代考古教研室黄蕴平教授(北京大学1984年历史学硕士)。·曾授课程: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动物考古。·代表论著:《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兽骨的鉴定与研究》(《考古学报》1996年4期)。《南京人化石地点·动物化石》(《南京人化石地点1993—1994年》,文物出版社,1996年)。·学术专长:中国旧石器考古、动物考古。王幼平教授(北京大学1983年历史学学士,1986年历史学硕士,1994年历史学博士)。·曾授课程:中国旧石器考古、国外旧石器考古研究。·代表论著:《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早期原始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成因》(《国学研究》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学术专长:中国旧石器考古、国外旧石器考古。何嘉宁讲师(北京医科大学1994年理学学士,北京大学1997年历史学硕士,2000年历史学博士)。·曾授课程:人体骨骼鉴定。·代表论著:《金牛山人牙齿化石的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2000年第3期)。·学术特长:旧石器考古、古人类学。
❷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基本介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源于1952年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设立的历史系考古专业。苏秉琦先生担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了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等为兼任教授。
1983年,北京大学决定从历史系分出设立独立的考古系,宿白先生为首任系主任,标志着考古学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严文明继任系主任,1988年,考古学被国家教委认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博物馆学专业开始招生。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考古系与历史系合作建立了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年,北京大学与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李伯谦出任首任院长。2000年,高崇文成为第二任院长。考古文博学院现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本科生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包括旧石器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博物馆学等。
学院现有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12人,讲师9人,另有2名客座教授和2名兼职教授。每年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30-40人,硕士研究生15-20人,博士研究生8-1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0人左右。学院还定期接收进修生、进修教师、访问学者等,现共有不同层次的学生200余人。
至目前为止,考古学系已培养各类毕业生约1500人,接纳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近200名,将中国考古学推向了世界舞台。学院积极邀请国际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教师多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同时也派出留学生、进修生进行国际合作研究。90年代以来,学院还先后召开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
综上所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考古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2)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扩展阅读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系,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 1934年,马衡先生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先生兼任考古学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由于日本侵华而南迁8年之后返京,成立了以向达先生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
❸ 考古学家谁知道有谁
中国现当代考古学家包括以下几位杰出代表:
1. 严文明:出生于1932年,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专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和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
2. 裴文中:既是史前考古学家也是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裴文中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1929年参与周口店的发掘与研究,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证据。
3. 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的次子,广东新会人。1948年成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4. 李济: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他主要研究殷墟陶器和青铜器,并发表了多部著作。
5. 贾兰坡: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6. 夏鼐: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他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
7.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河北高阳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他曾任职于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建国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等职务。
8. 俞伟超:考古学家,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他曾担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的教职,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
9. 李仰松:1932年生,陕西临潼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在史前考古学特别是民族考古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