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间被54岁导师睡
① 54岁法学“鬼才”邱兴隆教授有哪些传奇经历
天分、个性,以及独特的经历,使他成为在中国公开表态应当立即废止死刑的第一位学者。回首往事,邱兴隆并不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而得意,也没有为别人眼中的错误而追悔。“做自己的人,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想自己的问题”,人群中,学界里,邱兴隆就是这样我行我素。
54岁法学“鬼才”邱兴隆教授有哪些传奇经历?
邱兴隆1979-1986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学位,1986-1989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系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于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作为刑法学博士的邱兴隆曾有一段“传奇”的看守所羁押经历。
他1993年起涉嫌投机倒把罪被收容审查、逮捕长达4年零11个月,一审被判刑,终审改判无罪。相关法院判决资料显示,邱兴隆1997年11月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石家庄中级人民院判刑两年六个月,1998年12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告邱兴隆无罪。
在中国法学界,堪称“人才”的学者不计其数,但可谓“鬼才”“怪才”的,学界却近乎一致地认为非邱兴隆莫属。 他身材瘦削,长发挨肩(一年剪一次发),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且有毒辣之光。
24岁写下人生第一部“不堪回首”的法学著作,却被专业人士誉为“提升了我国刑罚理论的水平”。博士毕业在即,却演绎了一出为学界瞩目的“神秘失踪”剧。
蹲了近五年的监狱,出来时却带出了200万字的法制报告作品,以及一部40万字的纯理论著作,里面没有一个注解,令那些整天泡在书堆里扒抄资料的拼书者汗颜,而这部书的学术价值也让一些因爱惜他而担忧他学术前途的师友宽慰。
② 新人来问一下,江西师大心理学院教师考试培训怎么样
西师大心理学院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江西师大心理统计测量比较好,全国名列前茅,主要是因为有一批在这方面很强的学者老师,戴海琦,涂东波,罗照胜这些老师很厉害,不过本科的话可能这种优势体现不出来,因为复杂的东西本科基本不学,哪各个学校都差不多,如果是研究生阶段,跟上述几个老师是很不错的,尤其是江西师大在IRT和认知诊断方面比较强,但话说回来IRT和认知诊断算是测量学里很难的部分,能学好的学生不多,而且国内目前IRT和认知诊断的应用做的还不是很成熟,要在这些专业上就业不容易,做老师再去教这些可能算是最容易的应用了。另外戴海琦老师不带研究生了,现在只授课。
江西师大心理学院简介
心理学院于2007年4月开始筹建,江西师范大学于2007年4月12日印发校发〔2007〕23号文件,决定以江西师范大学原教育学院心理学科为基础,组建心理学院,并于2008年9月正式成立,这是我国近200所拥有心理学的教学单位中,继北京师范大学(2002)、西南大学(2004)、华中师范大学(2005)、山东师范大学(2006)之后第五个成立心理学院的学校。学院现有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学校最早具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四级教学科研单位。
历史沿革
学院的办学历史始于1941年国立中正大学社会教育系,2008年以江西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和原教育学院心理学科为基础成立心理学院。历经70年的铁宕起伏和风雨历炼,一代又一代心理学工作者,秉持“静思笃行、持中秉正”之校训,坚守“质量立院、人才兴院、创新强院、文化铸院、和谐荣院”之理念,薪火相传,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尤其是近30年来,学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瞩目的成绩。学院把发展学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高起点,瞄准国际心理学研究前沿,走内涵建设、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潜心钻研,积淀了厚实学术底蕴,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品牌,部分研究领域已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心理学科被学校确立为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被江西省教育厅确立为省重点学科,心理学专业被确立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学院成立前的简要历史沿革为:1990年在原教育系中获批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年成立心理学系并开始招收培养应用心理学本科学生;2000年获批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在拥有上述三个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上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批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并于2004年起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批基础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成功获批“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科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权。
学院的首任院长是胡竹菁博士,党委书记是刘建平教授。全院教职员工中,有专职心理学教师22人,教辅人员3人,行政人员6人。在教师队伍中,有9位教授(其中四位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和5位副教授;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另有两位年轻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截止2009年6月,心理学在校本科生约300人,硕士生约150人,博士生12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研博士1人。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32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行政教辅人员9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比例为
65.2%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3人)为69.6%(含在读博士);34
岁以下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4.8%
,35岁至54岁教师1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3.5%,55岁以上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1.7%。学院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江西省教学团队2个。学院设有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
个教研室。学院于1990年开始招收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0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招收博士后,2009年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硕士,2011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院的优势研究领域主要有由戴海琦教授领衔的“心理统计与测量”、由胡竹菁教授领衔的“推理心理”和由袁登华教授领衔的“品牌心理”;中文核心学术期刊《心理学探新》在我国心理学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院近两年在研项目共计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中组部、教育部、卫生部、人事部、国家汉办等部委委托项目9项,江西省社科规划、江西省教育规划、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13项;在全国一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
学院挂靠单位有:两个江西省一级学会即江西省心理学会、江西省社会心理学会;三个学校直属机构即心理研究所、心理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和《心理学探新》编辑部;一个院级研究中心即心理统计与测量研究开发中心。
学院十分注重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在狠抓学科建设,凝炼品牌专业的同时,学院的其他建设也成绩斐然。在党建方面:先后获
“江西师范大学党建示范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统战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江西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江西省高校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学生工作方面:先后获“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进步学院”和“资助工作先进学院”等荣誉称号;在教学方面:学院被评为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综合治理和民主管理方面:先后获校“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和心理统计测量研究开发中心被学校授予“工人先锋号”。
③ “法学鬼才”54岁病逝是真的吗
“法学鬼才”54岁病逝是真的吗?著名法学家、律师邱兴隆因病于9月20日去世。这一消息传出,法学界和律师界许多人纷纷在朋友圈表达痛惜和哀悼。
9月20日晚,邱兴隆患肺癌医治无效,于9月20日去世。
囚禁中的思考
“监狱的环境迫使我思考问题。”邱兴隆说,“我学了10年刑法,没想到歪打正着,抬头见刑法,低头见罪犯。”他开始研究监狱亚文化,写狱中手记,并以研究者的角色思考司法不公的问题。随着素材的积累,邱兴隆的思路回到他未完成的博士论文——《刑罚根据论》上。
2000年5月25日,人民大学法学院会议室,邱兴隆未及启口,泪如雨下。这是一场迟到了11年的论文答辩。就在这一天,作为他的《刑罚理性辩论》的一部分的博士论文《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获得答辩委员会一致好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在经历了痛楚的人生急转后,邱兴隆又回归了学界。
如此传奇的人物,如此传奇的一生,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真的是天妒英才啊。
④ 有人知道朱九思得故事没 高分
朱九思
男,江苏扬州人,1916年生。我国著名教育家,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名誉博士。1936年入武汉大学学习,1937年1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执教,1953年--1984年任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至今从事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
17年后,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爆被免职内幕17年后,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爆被免职内幕
发信站: BBS 珞珈山水站 (Fri Nov 11 10:28:03 2005)
刘道玉是武汉大学的蔡元培,是19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开
创了武大继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十七年前刘道玉因为改革激进,
得罪了保守势力,被突然免职,并几乎被封杀。武大辉煌不再,刘道玉成了武大学子挥之
不去的心结。从此,“有井水处皆咏柳词”--有珞珈学子处,皆有刘道玉话题。11月5日
晚,应武大某学生社团邀请,刘道玉时隔十七年后首次重登武大讲台,就他的新作《一个
大学校长的自白》发表演讲。刘道玉卸职时仅有3-4岁的大学生们竟然为之沸腾了,许
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掌声雷动--为这位传奇的校长,为这位最有个性的校长
,为这位永远站在学生一边的校长。以下是选摘自自传《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中被免职
部分的内容。
-------------------------
1988年1月25日至31日,国家教委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直属院校工作会议,部署了新
的一年工作的安排。回校后,我向中层以上的干部传达了会议的精神,要求各院系、各部
处在放寒假以前,提出本单位新学期的工作计划,重点是转变教育观念,制定加大教学改
革力度的措施。与此同时,我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先后到法学院、经济学院、图书情报学
院、管理学院、中文系、化学系进行调查研究,直到2月9日上午,我还在物理系召开教师
座谈会。我的打算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寒假的时间,制订《武汉大学第二个十年教
育改革纲要》,以便从寒假以后的新学期开始,掀起武汉大学教育改革的第二次高潮。
可是�搅说诙�欤?月10日),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日上午,国家教委驻汉
工作组组长张文松通知我到东湖宾馆谈话,宣布免除我的党委副书记、校长的职务。当天
晚上,工作组在东湖宾馆召开武汉大学校级干部会议,宣读了国家教委免除我职务的传真
文件。
时值春节前夕,消息传出,全校哗然,业内震惊。校内外为我请愿的信函纷纷寄到
北京,质问这是为什么?虽然这些于事无补,但是为我鸣不平的深情,却使我得到了极大
的慰藉。正如一位教授对我所说:“道玉同志,你被免职是因为你的观念超前了,改革的
步伐太大了,致使那些‘九斤老太们’不能容你。”我心想,是呀,我32岁任副教务长,
39岁任党委副书记,45岁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48岁任大学校长,54岁被免职
。所以,有人说,我是个超前的人,不仅教育观念超前,而且任职和离退也都超前了。
过去,有不少人曾不解地向我提过相同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辞去教育部的任
职和拒绝出任武汉市的市长?要不然,你现在也能当上一个什么大官了,至少地位、物质
生活条件要比你现在强多了。”在某些人看来,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有些人为了往上爬
,削尖脑袋投机钻营,到处跑官、要官,甚至不惜用重金去买官。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
可理解的,人各有志,人各有求嘛。尽管人性中有一种迷恋权势的倾向,但我却重义轻利
,重术轻权。我国自古就流传着:“文人不做官,做官的非文人。”我相信这一点,我崇
尚自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愿任人摆布,想说自己想说的话,不愿鹦鹉学舌。在一
些高官看来,他们是主,群众是民,他们可以搞特权、耍威风,但是他们在其上司的面前
,又是某种意义上的臣仆,我讨厌这种依附性的主仆关系。古时文人中有一句俗话:“不
做官,不受管。”我很欣赏这句话,所以就不愿做官。
当然,我先后多次婉拒了堪为要职的安排,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放弃,可能使我
失去了本可以得到的某些东西,但是我并不后悔。其实,在我的一生中,还有过很多的放
弃,如放弃了在前苏联学习研究的优越条件,放弃了获得副博士学位的机会……对此,有
人就说:“刘道玉太傻,不该去响应什么‘反修’的号召,如果像其他人那样‘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专门作研究’,他肯定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副博士学位,凭着他的聪明才智
和勤奋精神,或许也评上了中科院的院士,也会名利双收。”但是,我认为人生是一个大
舞台,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其中扮演某一个角色,有的是自己选择的,也有的是阴差阳错促
成的。我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管你担任何种角色,只要你尽心尽力,光明磊落地做
人,那么你就问心无愧。因此,我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无论是追求也好或是放弃也好,我
都无怨无悔。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作了这样的评价:“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
,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我很欣赏这一句话,也很敬仰这位学识渊博的学术大师的做人行
事的典范。
我信奉孟子的“性本善”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也一贯倡导博爱精神。因此,对于
我来说,不存在“有过许多敌人”,更不可能“有一个私敌”。但是,我崇尚教育改革,
身体力行地实践教育改革,在改革中两种观念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于是,那些抱着极
“左”路线不放的少数几个人,对我妒忌,左右都看不顺眼,把我当作“敌人”,总是欲
除之而后快。我突然被免职以及以后所遭受的打击,就是他们这一思想的表现,是对我的
报复。其中的一个人,在他整我的目的达到以后,曾洋洋得意地对人说:“我把刘道玉整
倒了,真是痛快得很,我毫不手软,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还是这个人,利用手中的权
力,指使一个青年教师进京告我的状,并说如果没有路费,可以到他那里去报销。本来,
这个教师是我的学生,他原在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学任教,但是他工作了十多年后还没有提
升为讲师,他感到受压。于是,他写信给我,希望调回母校,报效母校。我觉得那所学校
的做法太过分了,出于保护学生的思想,我把他和他妻子(本无对口工作)一起调入了武
大。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很快解决了他的讲师职称,我还亲自为他的一本书写了序言。但
是,他并不满足,紧接着他又要求提升副教授,我未予同意。就这样,他反目成仇,并立
即投靠了那个搞“左”倾的人,充当了反刘的急先锋。
但是,这个教师恩将仇报的做法暴露以后,很快遭人不齿。他无法在学校呆下去了
,于是要求调走,再次改换门庭。不知是出于良心自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在离校前居
然来向我告别,并征求我对他的意见。我接待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中国知识分子
十分重视道德文章,我认为你缺少的就是品德修养。尽管你做出了对不起我的事,但是作
为你的老师,我还是不忘传道之责,至于听不听由你。怎样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呢?我赠
送给你三句话:不以胜败论英雄,不以好恶判是非,不以得失分亲疏。”接着我解释说,
这三句话是我的信条,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要争取胜利而避
免失败,但是对胜利与失败也必须作具体的分析,那种靠整人起家,踏着别人身子而爬到
高位的胜利,是“胜”而可耻;而那些因为说了真话而受到打击或因改革而遭受的失败,
虽败犹荣。是非是有客观标准的,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亲与疏
也应当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念之上,不能因为得到了某人的好处就亲近他,或者反过来就
憎恨他,如果这样,那岂不是把人降为普通动物一样了吗?
类似的情况,在我的经历中还有很多很多,真是不胜枚举。有的人,受到我的培养
而成才,但他却忘恩负义;有的人受到我的器重而擢升,但他又背弃我;还有的人,因犯
错误受到我的保护而摆脱困境,但他却又写书恶毒地诽谤我。更多的人是,在你得势时,
他紧跟你,但是一旦气候变幻,他们马上变脸,或揭发批判,或划清界线,对此,一些好
心的人问我:“你对那些无情无义的人怎么看,是否后悔过?”人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
从个人总结识别人的教训来看是应当的,但后悔却是不必要的。我的信条是:宁可人负我
,而我决不负于人。我还认为,爱是奉献,是以不求回报为前提的,如果你要求索取,那
就是把爱心当作了商品,这是对伟大爱的亵渎。因此,我对任何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自
觉自愿的,是无怨无悔的。
1988年7月中旬,我的学生田安邀请我到通山县九宫山去避暑,正好我想利用这个机
会在那里写书,于是我同意了。说实在的,我太累了,在任副校长、校长和高教司司长的
15年间,没有过一个寒暑假,没有游览过名山大川,甚至连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分批到庐山
夏游,我也未能享受。被免职以后,我真正品尝到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所发出的“无官一
身轻”感叹的滋味!
一天,我携带一箱图书和文献资料只身上山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到避暑胜地过暑
假,一切费用完全自理。那时,旅游条件比较差,道路还是碎石路,坑洼不平,汽车颠簸
得很厉害,沿着崎岖的山路,到午后1 时才攀上海拔1500多米的九宫山的天池,在一个县
乡镇企业管理局的普通招待所住了下来。
8月5日,学校派车把高伟送到九宫山我住的招待所,她的突然出现使我惊愕不已。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问:“你怎么来了,出了什么事?”她说:“几天前,学校党办
打电话找你,说教育部要你到北京去一趟。我告诉他们你出差去了,没有写信回来,现在
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对他们说,刘道玉已经免职了,还找他干什么,没有什么好谈的。
可是,昨天他们又来电话说是李铁映要找你谈话,好像很急迫似的。所以,我们商量一下
,看去还是不去?”
我突然被免去校长已6个多月了,事前事后均没有任何领导人给我做工作,为什么现
在要找我去谈话呢?我们分析意图有二:一是对我免职的做法不民主、不公平、不公正,
因而引起了校内外的强烈的反响,以至于教育部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他们请时任中央政
治局委员的李铁映出来约我谈话,目的可能是安抚,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可能重新安排我
的工作,因为我被免职以后,教育部一再放出了风声。我们认为,我被免职与李铁映同志
无关,因此无论从组织原则抑或从礼貌上说,我还是应当去。于是,我和高伟乘火车于8月
8日到了北京。
9日上午,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安排我与教育部的主要负责人见面,当我得知其中有
实际上的一把手参加时,我提出不愿与他见面,如果他出席我就不参加,因为免我的职就
是他一手包办的,而且是借机发泄对我进行改革的不满。关系弄得很僵,一个想参加,另
一方不要他参加,相持不下。怎么办呢?最后,朱开轩副主任多次给我打电话,说明那位
负责人是诚恳的,是专程从北戴河赶回来见我的,希望我消除误会,有话当面说清就是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再坚持,还算是顾全大局的了。
谈话的场面十分尴尬,似乎谁也不想首先发言。沉静片刻之后,还是那位一把手先
开了口,他说:“道玉同志,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会。其实,我们对武大的改革一直是肯
定的,对你的工作也是肯定的……”我插话说:“不是什么误会,而是你对武大的改革成
见太深,你不是说:‘学分制在美国失败了,苏联不搞学分制也出了优秀的人才嘛!’这
怎么能说你对武大的改革是肯定的呢?你既然对我的工作是肯定的,又为什么不明不白地
免除了我的职务呢?校长可以不当,是非必须澄清。还有,1986年12月15日,我在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资助的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作了一个《关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几个问题》的
学术报告。可是,会后你派人搜集我发言的录音带,其用意何在?这是极不光明正大的,
这篇发言在《高等教育学报》和《上海高等教育研究》都发表了,还用得着你去搜集吗?
这是违法行为,粗暴地践踏了学术研究政策。”
那位负责人辩解说:“我不是对着你的。听说武大有个教授在会上发言时很激动,
宁肯被开除党籍也要批评国家教委。我以为这一个教授是对我有意见,因此想找到录音带
听听,以便检查自己的工作。”
“不,绝对是冲着我来的,后来的一系列的事实均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在改革
中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但决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持不同意见者。”
谈话当然没有结果,最后不欢而散。下午,人事司负责人陪同我们到了北戴河,住
在全国教师休假活动中心。
按照约定,8月10日上午去接受李铁映同志的会见。那是一栋两层楼的别墅,隐藏在
参天青松翠柏之中,四周是绿茵茵的草地和盛开的鲜花。教委人事司的负责人陪同我,穿
过了戒备森严的层层守卫,最后来到了接待大厅。谈话是在我与李铁映同志之间进行的,
他的秘书和人事司的负责人均没有参加。
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彼此寒暄了几句。他首先打开话题说:“这一次请你来是个人
间谈谈心,主要是想听听你对教育形势的看法,特别是希望你谈谈教育改革的建议,对国
家教委工作的意见。同时,也想就你的工作安排问题交换一下看法。”
既然已经出了题目,我就本着实话实说的态度讲了以下的意见:
首先,我介绍了武汉大学8年以来的教学改革的情况。总的说来,我们思想解放,改
革步子迈得比较大,紧紧围绕着教学制度改革这个重点,创建了6种新的教学与管理制度,
使教学质量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了,毕业生深受社会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
的欢迎。此外,还进行了科学研究体制、人事制度、后勤工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学校
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科研成果和学术著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因而,武汉大学被
誉为“高教战线上的深圳”。
其次,对全国教育改革形势也谈了我的看法。我认为,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严重滞
后于经济改革,1985年通过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基本上没有落实,教育经费不仅没有
增加,而且绝对值的比例下降了。教学领域的改革根本没有列入国家教委的工作日程,以
至于旧的教育观念、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占着统治的地位。
不客气地说,教育战线在全国是最保守的,其原因就在于国家教委保守,主要负责人不放
权、不改革、不深入基层。这种情况正如维新变法先驱者梁启超所说:“变法不变本源,
而变枝叶,不变全体,而变一端,非徒无效,只增弊耳。”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势正
是如此,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其前景则是令人忧虑的。
再次,关于武大的所谓领导班子调整问题。我认为,这次班子调整是不民主、不公
正、不分是非的。工作组在长达21天中,不仅没有进行广泛的民主测验,而且只找了6个教
授个别谈话,置全校95%以上师生员工的意见于不顾。所谓正常换届,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的,我的任命本无任期,如果一定要4年换届的话,那也没有到期,而且与我同时任职的一
位61岁的女副校长仍保留职位,却要免去一个励志改革、年方54岁的校长职务。对此,我
口不服心亦不服,校长我可以不当,但我要求说明原因,分清是非。
最后,关于工作安排问题。我说,既然已经免职了,我希望就不要再安排了。同时
,我国的干部仍然是终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高不能低,只能官不能民,这种情况,
迟早是要废除的。我既然励志改革,那么也就决心从我做起,我愿意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再说,干领导工作就像吃大肉一样,也有吃腻的时候。我现在腻厌了,太累了,我需要
休息,尝试另一类的生活。
李铁映同志耐心地听完了我的介绍,中间基本上没有打断我的讲话。待我讲完以后
,他针对我的讲话,一一作了表态。他说:
“关于武汉大学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教育界的反映也是好的。
你富有改革精神,事业心强,工作作风踏实,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是必须肯定的。至于
武汉大学领导班子的调整,我完全不知道情况,因此我说不清当中有什么问题。不过,既
然已经调了就要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我希望你向前看,改革的成绩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
的,是非将来自有公论,现在就不必再提了。我觉得重要的是把你的工作安排好,继续在
改革中发挥作用,工作实践将说明一切。
至于你的工作,你自己可以选择,来北京也可以,去沿海城市也可以,到国外大使
馆当参赞也可以。不过,我希望你到北京来,最近准备成立一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领导
小组,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工作,建议你来抓这项工作。怎么样?如果你现在定不下来,
回去考虑后再作决定也可以。”
时针已指向12点了,谈话进行了3个小时,似乎应该结束了。于是,我说:“铁映同
志工作很忙,感谢你拨冗接见。至于你谈到的工作安排建议,我还需要认真考虑再作答复
。”
“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以后有事再联系。”
实际上,这些都是客套话。我所说的“认真考虑”,只不过是礼貌性地、婉转地回
绝了他的建议;他说的“再联系”,也是客套话,以后我们彼此再也没有联系了
你可以自己去看
⑤ 华中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师的历史,如果追溯到1903年的文华书院,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百年的教育长河,培养了一代代学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华师学子的奋斗身影。
每一位华师人都为我们的国家做了贡献,其中杰出的有恽代英,邢福义这两位校友了。
华师桂中路中段,喷泉广场侧边,有一座恽代英先生的雕像,便是为了纪念恽代英先生。每年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在恽代英广场献花的仪式,以此缅怀恽代英先生。恽代英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毕业,恽代英在学生时代便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国民党的追捕,恽代英于1931年被害。今天华师仍然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就是要广大华师学子铭记历史,记住前辈们的鲜血苦难,珍惜现下的和平岁月,奋发向上。
【恽代英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