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发酵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发酵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4-29 12:00:28

1. 袁景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袁景淇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知名学者,现任生物过程模型化与控制实验室的主任,隶属于自动化系。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化工及能源化工过程模型化、生物制药生产的先进控制、生物神经信号数据挖掘以及生物医疗与分析仪控制器的开发。

1982年和1984年,袁教授分别获得华东化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在1988年至1990年,他参与了中德联合培养项目,并在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生涯中担任过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控制分室主任,以及德国汉诺威大学化工所和比利时根特大学应用数学、生物计量学及过程控制系的博士后研究员。

自1999年起,袁教授先后担任过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生导师,还曾担任过副系主任。他在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担任重要职务,同时还是《中国抗生素杂志》和《国外医药抗生素》的编委,以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洪堡学者联谊会的副秘书长。

袁教授在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曾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他的研究课题涵盖生物发酵生产智能调度优化、生物制药过程预测控制等多个领域,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在教学方面,他主讲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如《过程控制》和《系统辨识》。

袁教授的科研项目涉及生物发酵、基因工程毕氏酵母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等多个前沿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并拥有多项专利,为化工和生物技术的先进控制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西藏灵菇的研究过程

(附)由南京农大董明盛教授主持的国家“863”项目“优良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与开发”(2002AA248041)研究成果“优良食品微生物筛选及功能发酵剂的研制”、“液芯包囊化微生物高密度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于2005年10月11日在我校通过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奶业集团等单位的7位专家教授组成,江南大学张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史贤明教授分别担任两个成果的鉴定委员会主任。
课题组通过将PCR-DGGE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用于分析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动力学,从西藏灵菇、四川泡菜和侗族酸肉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了10株具有特殊性能的菌株;以筛选的优良菌株为基础,研制了4种新型组合发酵剂;构建了一种果粒(苹果粒)为固定化载体的培养乳酸菌的方法;将生物胺的产生作为菌株筛选的安全指标,建立了一种改进检测产生物胺乳酸菌的BAP平板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同时以ACA包囊作为生物微反应器构建了崭新的微生物包囊化高密度培养技术体系;研制的包囊化乳酸菌发酵剂产品在4℃条件下贮存两月,活菌体密度为1010cfu/g(湿基)以上(中试规模);包囊化发酵剂应用于酸奶生产的连续接种,可连续使用30天以上;液芯包囊发酵剂发酵牛奶成本比直投式发酵剂降低50%;包囊化藏灵菇发酵剂发酵的产品完整地保持了传统藏灵菇发酵的风味,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将为中国发酵食品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原动力。
鉴定委员会听取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仔细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将“灵菇”做成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认定“西藏灵菇”就是开菲尔的一个品系。“西藏灵菇”(经过反复冲洗后应为不规则乳黄色颗粒)即为开菲尔粒,它是由特有的粘多糖类物质形成的网络,分有很多片层,不同片层分布有不同的菌相。开菲尔粒最大的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和抗污染力。开菲尔粒中的复杂菌相经长期的相互适应和协同使开菲尔粒形成了整体“战斗力”,能够抑制杂菌和致病菌的滋生。特有的粘多糖能够保护开菲尔不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染,像霉菌,侵染不到开菲尔粒内层,它释放的酶也不能把片层分解破坏。如果我们将开菲尔冲洗干净,自然干燥,半年后再使用,它仍然有活性。遗憾的是,许多国家比如前苏联、日本、德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开菲尔粒,但时至今日,也没有人为地仿制成功开菲尔粒。虽然许多国家也有工业化生产的开菲尔问世,口感和作用也与传统的开菲尔基本相似,但是不能形成开菲尔粒。国内企业其实也有生产开菲尔饮料的,但是因为口感不适应等原因,老百姓不大能接受。对于民间所传关于“灵菇”的注意事项中提到的“灵菇”必须用玻璃和陶瓷制品来盛,贾女士认为,这其实和煎煮中药忌用铁器差不多,因为鲜奶发酵成酸奶后,呈酸性,有一定腐蚀作用,会和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不过,遗憾的是,限于研究的范围,贾女士和白博士只能给我们提供“灵菇”的种属,对于它的药理效应还不能做出详尽介绍。

3. 陈騊声简历

陈騊声,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出生于1899年9月6日,地点位于福建省闽侯县。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22年,当时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


早期,他在1922年至1927年间担任了山东溥益糖厂酒精厂的工程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随后,他在1927年至1930年期间,先后在京师大学和中央大学担任讲师,以及劳动大学的副教授,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1930年至1934年间,陈騊声的学术足迹进一步拓宽,他担任了实业部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酿造研究室主任,并在此期间获得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理学硕士学位。他还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进修发酵化学,进一步深化了他的专业知识。


回到中国后,他在1934年至1937年担任上海中国酒精厂的总化学师,同时也为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发酵讲座,分享他的学术成果。这段时期,他还兼任了多个大学的教授,如大夏、沪江、圣约翰和暨南大学,以及新亚酵素厂技术总监和华星酒精厂的技术顾问。


1950年至1952年,陈騊声的学术活动转向江南大学食品工业系,担任教授。此后,他在1953年至1982年间,一直担任上海第一地方工业局、上海轻工业研究所和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的技术顾问,同时在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一医学院兼任教授。


在他的人生晚期,他继续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的重要角色,1982年至1985年担任系主任,1985年后成为名誉系主任。他的学术贡献一直延续到1992年2月17日,他在上海病逝,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3)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发酵教授扩展阅读

(1899—1992) 工业微生物学家。是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生产、教育和科研方面都做出了成绩。在酒精生产技术上,曾超过聘来的外国专家,并对改进中国传统酿造技术和建立近代工业微生物新体系做出了贡献。

4. 哪个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比较好

中国生物工程专业较好的大学名单如下: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学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热点内容
南开大学姓时的教授 发布:2025-04-29 17:38:31 浏览:537
华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布:2025-04-29 17:35:16 浏览:778
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发布:2025-04-29 17:34:15 浏览:767
厦大本科生论文封面 发布:2025-04-29 17:24:22 浏览:172
美国哪些大学等离子体 发布:2025-04-29 17:21:59 浏览:960
本科生毕业待遇排行 发布:2025-04-29 17:15:48 浏览:555
人民大学朱青副教授刑事案件 发布:2025-04-29 17:14:03 浏览:748
江南大学唐教授 发布:2025-04-29 17:01:02 浏览:744
大学城幼儿园有哪些 发布:2025-04-29 16:50:12 浏览:325
东南大学教育学教授 发布:2025-04-29 16:31:52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