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的大学老师能做吗
『壹』 大学里的劳务派遣工作稳定吗
会有不稳定性,因为劳务派遣,临聘等,都是不太稳定的。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说开除你,但是有遇到变故,或者有招到更合适的编制老师,你的工作又不太出色,那么你这边的合同就不会再续签了。
『贰』 大学辅导员能干一辈子吗【大学辅导员是事业编制吗】
大学辅导员可以长久干下去。大学辅导员属于行政事业编制,只要你想要长久的做下去,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如果你足够努力,工作认真负责的话,可以升任学院领导甚至是校领导,虽然做辅导员确实是有些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肯定是不适应,但是只要做好了,未来的很有发展的。
大学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学校管理人员。学校是很多上班族非常向往的工作场所,尤其是大学辅导员十分受毕业生青睐。
2016年12月7日之后,辅导员的地位被抬到了空前,非常多的政策支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博士计划”、“职称专门通道”等都开始向辅导员倾斜,拓展了辅导员的职业空间,加上高校有寒暑假,平台高、校园环境好,构建了辅导员的职业优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辅导员确实是个非常稳定的工作:
第一、工作体面,待遇好。大学辅导员虽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但毕竟在学校工作,平时和人谈论起来也是非常体面的,依赖工作稳定,环境好,很少会发生恶性竞争。只要没有重大过错,基本不会有失业风险。
第二、薪资待遇很不错,虽然工资可能没有授课老师挣得多,但是基本也能达到6000左右,每月还有丰厚的奖金、五险一金以及各种节假日的补贴福利,生活很有保障。
第三、辅导员的假期比较多,除了寒暑假外,平时的小长假可能都要比中小学教师放的时间更长一些。
第四、工作强度小。辅导员不用上课,平时的工作都比较轻松,比如学生档案的管理整理,请假销假、通知学校安排,确定评奖评优资格查出勤等等,看似琐碎繁杂,但是非常简单,平时还有班干部帮忙,工作压力并不是很大。
第五、有良好的晋升通道。辅导员平时的工作类似于行政岗位,可以说对学校里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如果想更进一步,很有优势。而很多人也会把辅导员当作升职的跳板,只要实力足够强,那么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第六、更好找对象。现在年轻人谈恋爱、结婚,除了彼此的感情因素外,工作也逐渐成为双方衡量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且对于女生来说,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还是非常不错的,相比其他一些工作会更加稳定,也更容易被接受,社会认可度非常高。
辅导员分类。
第一类是正式事业编制专业技术岗位的辅导员。此类辅导员需要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有笔试、面试等环节。一般情况,部委所属的高校,都是高校自主招聘,自己出题,自己走招聘流程。特殊情况由地方政府组织统一事业单位招考。例如,昆明学院,隶属于昆明市政府,昆明学院招聘考试由昆明市政府统一组织。昆明理工大学虽然隶属于教育厅,但是有自主招聘权,所以昆明理工大学的事业编制招聘是自主招聘。
第二类是合同制辅导员。合同制辅导员在公立高校也称为预聘制辅导员,与高校签订劳动合同,也算高校的人,不是劳务派遣。教育部要求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00,那么配置不足怎么办?有的高校采用合同制的辅导员。例如,云南民族大学2020年招聘辅导员采用预聘制方式。
第三类是编制外辅导员。
即使是编外形式,也分为三种情况:
(1一种编外可以参照事业编制待遇(如参照在编待遇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
主要是硕士层次学历聘用在辅导员、管理岗、实验岗(含一部分博士学历聘用在教学科研岗),以备案制人事代理,参照在编人才派遣聘用方式为主。
这种形式在工资和晋升方面和事业编制一样,很多人不懂这种编外,这种编外和大众理解的那种编外不一样;
(2二种编外待遇比事业编制要少(如普通人才派遣和劳务派遣)
主要是硕士层次(含少量本科层次)学历聘用在管理岗上,以劳务派遣方式为主。
劳务派遣形式才是大众认为的那种“编外”待遇差,人属于劳务派遣公司。说白了身份不属于学校,属于劳务派遣公司。
(3三种编外待遇是高于事业编制(如编外协议工资制)
主要是博士学历聘用在教学科研岗上,以采用编外“协议工资制”为主。
这种形式编外虽然待遇比事业编制高,但是有考核要求,不是铁饭碗,会有压力。
第四类是“研究生”辅导员。这是很多学校用的一个土政策,辅导员的配置不足的时候,把本科毕业的应届生保送研究生,签订做辅导员的协议,该学生“半工半读”,有课上课,没课情况下就做辅导员。这种情况是保本专业的研究生。我的一位研究生同学就是这种类型的辅导员,后面这位同学研究生毕业通过事业编制考试,成为了第一类辅导员。
综上所述,辅导员种类很多,想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选择考事业编辅导员。
二、接下来了解事业编辅导员的上升通道。
教育部已经有文件明确的说明,辅导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思政老师。所以辅导员的上升通道,既可以走职务晋升,也可以走职称晋升,例如,从普通的辅导员晋升为某个科室的负责人,科长,如果足够优秀可以晋升为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书记。或者再到学校其他机关部门担任处级干部,这些都是可能的上升的职务晋升通道,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第二个上升通道,职称晋升。考取编制辅导员后,硕士先定为助教,满三年可以聘讲师,这个根据每个学校具体的评审与聘任的实施方案而定。
职称晋升我前面讲了可以去评讲师、副教授、教授。但你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必须要有科研成果的支持,科研成果包括去发科研的论文,去申请一些科研项目,要知道现在的论文其实是很难发表的,特别是核心期刊,如果不是副教授以上的职称,或者博士学历,你的论文基本很难被核心刊物录用。若要去申请辅导员的一些思政课题,不管是省级的,还是教育部的一那也需要你的学历的支撑。否则你的申报书写上去很难立项。这也从侧面表明,硕士学历辅导员继续读博很重要。
然而,在高校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你的学历和科研能力,这些会决定你的收入水平,因此很多硕士辅导员一直有一个读博的梦想,有的博士辅导员想转教学岗。读博和转教学岗的难度很大,硕士入职再读博属于曲线救国,这种情况你就要做好长期准备。
如果没有了解过辅导员的具体工作,那么我想告诉你,当你面对具体的工作时,很多人会承受不了事务性工作和对学生的责任双线高压状态。另外,转岗本身就有很多的限制,譬如有服务期,必须在某个岗位干满多少年,不然要赔违约金,学历达到博士。工作以后想要读博就有很多限制,报名时学校就需要出具同意书,所以这还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还得排队。当然也有的说实在等不到学校的同意书,我们私下去考博,一旦考上了,你只能选择工作或者辞职读博。大部分人但凡面对这道选择题,最终都选择辞职赔钱读博。
所以我想说,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一步到位,尽量地升学历,然后再考虑找高校相关的工作也未尝不可。
我这位一直当辅导员的同学,他已经入了职事业编辅导员,硕士学历,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女朋友等着他结婚,应届毕业没有继续读博,选择先就业,现在正在准备去读博士。现在博士难度也越来越大,申请审核制要求你有科研论文,你才有机会考取博士。博士的毕业条件也很高,需要发核心期刊才能毕业!因此,一入高校想上进,科学研究避不开,想晋升职称,想升职职务,想提高学历,管好学生同时也得搞科研,压力也不小。
三、想当高校编制内辅导员到底要不要先读博士呢?
很明显,目前情况硕士就有机会参加高校事业编辅导员考试,但往往有985211高校的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你想到一个什么级别的学校工作,决定了你是否一定要先读博,如果想去985211的大学去当辅导员的话啊,建议先读博士。其次,还得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允不允许,家庭情况困难的同学建议硕士毕业先工作,像我这位同学一样入职后再去读,只不过会比直接读博士辛苦得多。
四、辅导员要博士学历,会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现在研究生已经扩招。研究生扩招意味着研究生的含金量有所减低,再加上现在社会的内卷现象,普通用人单位都要招研究生。那么作为高校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高学历集中的地方。招聘的条件他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的提高,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另外一方面,辅导员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服务者,是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人生导师。需要有比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
五、辅导员还有其他困境。
在高校思政与学生工作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辅导员的压力同样前所未有,每天有处理不完的表格与材料,有的学校要求辅导员24小时住校,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学生在校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第一时间赶到,尤其在疫情期间,面对无穷无尽的打卡、统计和报表,很多辅导员都处在崩溃的边缘。高校辅导员繁琐的工作、持续的压力与并不高的待遇,选择考辅导员岗位也一定要慎重考虑。
六、想成为辅导员,我们要怎么做呢?
首先各个高校会发布招聘信息,高校的官方网站人事处;
其次,高校辅导员有学历及专业、政治面貌、类似经历的要求。
之前说过,大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历就可以了,那么专业有没有限制呢?这个就看学校的需求了,有的没有限制,也有的学校会有要求。
一般哪些专业会吃香呢?思政,心理学,教育学,哲学。考辅导员还有一个规定门槛,就是党员身份以及学生干部经历,毕竟实践工作中要体现思想引领和基本的学生活动组织能力,所以这些是必须的。因此有当辅导员的想法,要想办法在学校期间争取入党,争取担任学生干部。
七、选择辅导员岗位要注意的事项
第一、尽量选择研究生辅导员,因为导师承担了很多管理责任,工作压力相比本科要好一点。
第二、尽可能选择离家近的高校,能很大程度缓解住房的经济压力与生活环境的落差,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感。
第三,优先选择理工类教学院,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很可能会高于文科教学院。
『叁』 教师招聘形式都有哪些
教师招聘形式有:编制、合同制、劳务派遣、人事代理、聘用制。
一、编制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 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银行编制以及公益性岗位。教师招聘为事业编制。
二、合同制
这类教师没有编制,而且永远不会入编。教师的工资,参照在编教师发放,也不影响职称评定,但五险一金是按企业险缴纳,而不是事业单位保险,目前来看,这一点主要是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额度相差较大。除此之外,合同制教师的稳定性也还可以,如果不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基本不存在被解聘的风险。
三、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雇员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
四、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在其服务项目范围内,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出国政审等全方位服务,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新举措。
五、聘用制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
『肆』 浙江大学 劳务派遣人员 待遇 怎么样
建议看下这个抄文章:八九不离十差不多情况
http://www.19lou.com/forum-1878-thread-19201363107143332-1-1.html
钱多钱少先不说,派遣工会越来越没自信。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任何帮助。
『伍』 教师有无编制的区别
区别还是很大的,简单点说,就是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正式工。教师属于全额事业编,其工资待遇由政府财政拨款,目前事业编和公务员一样,逢进必考,所以只有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并且通过了事业单位统一考试,那么这样的老师就是在编教师,这样的教师拥有事业编身份,也就是在编的意思。
而非在编的,仅仅是学校雇佣的而已,在政府机关中,这类不在编,但属于雇佣的,我们常称之为临时工,其实不在编老师也差不多如此。当然这个临时工的称呼是相对在编老师来说的,并不一定真的“临时”,只是没有编制而已。
至于区别,肯定大了。首先是缴纳的保险险种不同、基数也不同。其次工资待遇也不同,在编教师的工资比不在编的工资高,但是工作量基本一样,甚至不在编的工作量还要大一些。第三,晋升不同。在编老师可以晋升,而不在编老师只能看着,因为你没编制。就像总不能让一个不是公务员的人去当局长吧?
这么说,你能明白了吗?
区别不是一点点。通俗点,有编制就是吃财政饭,铁饭碗,没编制就是吃青春饭,临时工。由于学校正式编制有限,而教学任务又分配不下去,因此聘请临时教师在当下基层学校比较普遍。在招考成为正式教师之前,本人在一所中学做过两年的临时工。通过我两年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在编和不在编的区别。
1、首先是工资的差别:在编工资是不在编的2至3倍。
学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校没有经费来源,聘请教师的工资,都是学校通过挤占办公经费或其他渠道来解决的。因此工资差别很大,以我所在的陕西岚皋为例,聘请教师多在2000元肆消至2500元之间。岗位都在教学一线,有的还要带班主任,非常辛苦,而正式在编的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
2、其次是福利的差别:不在编的福利取决于领导。
有的学校的领导比较开明,能够充分体谅代课教师的辛苦,在发放福利时和在编教师一个标准,在编发什么,代课老师就有什么。而有的学校的领导比较精打细算,发放福利时干脆把代课老师抛开,导致同工不同酬的差距更加明显。有的代课老师,每逢学校发东西就躲得远远的,生怕看见了自己都尴尬。
3、第三是社会保障的区别:不在编的五险一金基本不买。
很多学校只管用人,至于五险一金从不过问。比如住房公积金,因为学校没有给代课老师建立,买房时不能申请公积裂桐知金贷款。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做的很人性化,首先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必须买,为此单位拿出了很大一部分钱,不在编人员面临就医、买房、失业的时候,就多了一重保障。
4、第四是职级晋升的区别:不在编的没有晋升机会。
能够晋升的都是在编的财政供养人员,代课老师工作干得再好,也没有机会和渠道得到晋升。每年考核,教育局和人事局的花名册里都不包含聘用人员,不在编的教师都是由学校来组织考核。有的干得非常出色的,学校自主给他任命个什么主任啊,但只能在校内承认,出了校门,什么都不是。
目前各地教育界用工形式有九种:
一是当地政府编办备案的编制内教师,也就是在编教师,工资由本地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发放,五险一金齐全,政府和个人各负担部份交纳。工资和补贴发放比较及时。职称晋升则工资增加,保障性好。退休后按规定发放退休金,这就是所谓的铁饭碗,不过这部分人年龄都大了,40岁以上了吧。
二是特岗教师,近几年都有省教育厅统一考试录用,分到各地学校,以三年为期,工资由省统筹,工资同编制内教师,五险一金都有。三年后一般纳入本地教育系统,同教育局签订合同,工资由本地财政负担,工资和职称晋升与编制内教师相同。
三是本地教育局招考招聘教师,工资待遇同编制内教师,职称晋升和也一样。五险一金也有一定保障。
四是劳务派遣公司招考招聘教师。工资待遇高于编制内教师。
五是政府购买。工资和职称晋升基本同教育局招考招聘。
六是公益性岗位。工资略低,保障性差。
七是政府合作招聘。工资高,有的甚至是编制内在岗位教师的二至三倍。合同一般三至五年。期满后可续聘。
八是学校招聘。一般是学校向教育局申请,校聘县(市)管,工资待遇和职称晋升同编制内教师,一般工资由学校发放。
九是临时工。工资低,待遇差,这部分老师最吃亏。
你看,这么多用工形式同时存在于当前教育系统。只有第一种在编,余者都不在编。但是,我估计,以后,教师编制可能会随着第一种教师的退休而退出教育系统。教育界就再无编制这一说了。
你认为呢?
为什么在三、四、五线城市,会有那么多人去考取教师、公务员?其实就是为了入编,进入体制内,从而端上“铁饭碗”轮衡,吃上“财政饭”。
师范大学毕业后,只有考取教师资格证,重新参加人社局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面试合格后,才能拥有“事业编制”,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劳动关系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工资纳入地方财政体系。
由于各地区各学校发展不平衡,有些学校在编师资缺乏,不得不自主雇佣一些外聘教师,即所谓的“不在编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在“教育局”、“人社局”并不备案,因此,工资不纳入地方财政,而完全由学校自主发放。
在同一所学校,在编教师与不在编教师,差距特别大,几乎表现在各方面。
1.工作稳定性。
不在编教师,其实就是“临时工”,学校可以随时辞退。比如,某一学校,当年由于扩招学生,一线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临时雇佣一些“外聘教师”。后来,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大量招考教师,学校分配进许多“正式教师”充任一线。这样一来,“外聘教师”无课可上,无职可安,自然而然便自动离职。
2.工资、待遇。
由于不在编教师工资、待遇是由学校自主负责,而很多学校本身经费缺乏,因此,这些“外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都很差,几乎只挣一些“课时费”,课少则钱少,无课则无钱。
3.社保。
不在编教师的社保,学校是不负责的,因此完全由个人向社保局交纳。虽然从去年开始,在编教师的社保也由个人交纳,但是交纳基数是不一样的。
4.晋职。
在学校内,无论是职称职务,还是岗位职务,都与“外聘教师”无关,毕竟很多职务并不是单由学校评聘管理,还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等等,而这些“外聘教师”、“不在编教师”在教育主管部门中是没有任何备案的。
个人看法
如果想当老师的话还是建议通过人社局统一招聘的形式进入学校,因为在编和不在编真的区别很大,现在就说说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我去年九月份才考上我老家附近学校的编制,但是之前的代课老师的经历让我很受伤,可能刚刚毕业对着教师的万分憧憬,在武汉一所小学里面当代课老师,自己当时也是经验不足,管不住学生,然后课堂上很乱,我也向很多老师取经,包括查阅相关论文,如何管理课堂,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等等,但是又一次校长听完课后我直接被停课了,然后因为突然这样自己在外面找工作的时间点也错过了,也只能为另一位在职老师每天改改作业然后吸取他们的经验,主要后面校长的谈话让我一辈子都记得,我建议你换一个职业,教师这个行业好像不适合你,后来可能也是被这句话伤到也自己通过努力进入了编制变成在职老师,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课认真准备很久也是得到现在学校校长和同事的好评,虽然不足仍有很多,但是都觉得我个人素质还不错,现在所教的班级期中考试也进步很大,所以最后的最后还是建议考一个!
『陆』 编外教师是铁饭碗吗
编外教师能干一辈子。
只要不属于编制内教师的其他教师,都是编外的。编制外教师从理论上而言不属于“铁饭碗”,但从实际来看,也是可以干一辈子的。编外教师可以一直续签,如果不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基本不存在被解聘的风险。相对来说,稳定性弱于编制老师。
继续在学校工作,直到考编成功。这是许多非编制教师们的选择,也是他们要留在学校做非编制老师的原因。大城市考编压力比较大,一些区县每年招聘的编制老师数量很少,所以总有老师得做非编制老师。而学校的工作经验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教学工作经历。
编外教师属于劳务派遣类型,这种教师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被派遣到公立学校工作,他们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编外教师的“五险一金”所缴纳的比例是没有编内教师高的,甚至很多的编外老师只有“五险”,没有“一金”。
劳务派遣教师是公立学校为了缓解师资紧张,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临时性聘用的教师,教师与派遣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派遣合同到期后,要看学校是否还有需要,如果没有需要,就不会再续签合同了。
编外教师转正
“择优入编”,是一些学校针对本校或者本学区不在编教师的一种招聘政策,也是在变相给一些优秀的合同制教师入编机会。
在很多学校,都有不少的代课教师、人事代理教师等非编教师,采取“择优入编”的方式,一方面是留住经验足、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也是在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消息,对于年龄超限、专业不对口、毕业年限长的考编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只要努力提升自己,入编机制可待。
无论在编还是非编,将来的政策都更优待实力强的优秀教师,所以,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