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博分数线
㈠ 中科院硕士考清华博士难考吗
考博士本就难,更何况是清华大学的,只要有本事,是真才实学,获得导师青睐就行。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一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㈡ 2011 年清华大学“少数民族高层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难考吗多少分要求具备哪些能力
相对来说,清华的研究生是最难考的,所以清华少干计划很难考上,清华大学的少版干计划每年都权招不满,因为他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实际点来说,考清华少干的同学必须要像清华统招的学生一样有实力和竞争力才能考上,分数的问题你可以自己去清华的主页上查,具备的能力就很广泛了,首先,面试中的英语口语部分你要过硬,还有你自己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这些和别的学校的面试考察的能力都差不多,只是在难度上会加大很多,还有一点,清华的专业课很难,一般单科过线都很难,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现在开始往那个方向刻苦努力,也是可以成功的,加油!
㈢ 清华大学考博分数线
在50-60之间
㈣ 清华博士只招学硕吗
不可能,清华大学考博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都可以报考。
下面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内容:
清华大学考博要求和其他学校差不多,即使同等学力人员(没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也可以考博,更别说已经具备硕士学位的人员了,所以清华大学考博只招生学术型硕士实属无稽之谈。
㈤ 考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难不难
是这样的,这是相对的,也要看你跟什么比较吧,关键是你报考什么专业 ,可以参考官网,官网有研究生博士生的一下政策要求,当然也有题库 ,你可以下载做一下,感受一下,对你来说是什么难度系数,如果差不多可以选择拼一下,如果太难了,建议重新做选择。可以参考研究生招生考试网,里面的院校信息,什么都有。
㈥ 清华大学博士很难考的上吗
是这样的,这是相对的,也要看你跟什么比较吧,关键是你报考什么专业 ,可以参考官网,官网有研究生博士生的一下政策要求,当然也有题库 ,你可以下载做一下,感受一下,对你来说是什么难度系数,如果差不多可以选择拼一下,如果太难了,建议重新做选择。可以参考研究生招生考试网,里面的院校信息,什么都有。
关于清华的导师:清华大学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 “ 申请―审核―考核”制,符合《清华大学 2018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考博在联系导师以后,如果导师对你满意,基本会尽量把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提前给你画出来的,当然,如果有的导师今年不参与命题或者对你不太感冒,基本就不会划重点了,大多会说“欢迎报考”“回去根据参考书好好准备一下”之类的话。
清华的直博:清华现在在进行博士招生改革,慢慢地会转向本科直博+硕士申请这两种模式,现在清华的2013年的改革说明已经出来了,电机系除了本科直博和硕士申请这两种方式,另外还会继续在3月份的博士招生考试里招一小部分博士生.也就这么说吧,你作为硕士在读,你可以通过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在九月份进行网上申请,清华通过对申请者材料的审核筛选,确认复试名单.如果材料通过了,那么就可以参加清华组织的笔试面试,通过了就可以去清华读博了;如果你在九月份的申请没能通过,那么你仍然可以再报名参加翌年三月份的考试,相当于给你两次机会吧.不过我疑问的是,你既然哈工大直博,那么你应该是不能中途跳出而获得硕士学位的吧.
㈦ 清华考博的分数线是多少
清华的博士是不公布分数线的,一般能不能考上,主要还是看和博导那边联系得如何。
清华大学治学严谨,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清华大学传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养了11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他们中有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段学复、张子高、杨石先、叶企荪、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梁思成、杨廷宝、钱伟长、吴仲华、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陈岱孙、钱钟书、费孝通、吴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马寅初、陈寅恪、熊庆来、华罗庚、茅以升、吴有训、钱学森、张光斗等是清华的进修生和资助生,美籍学者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是清华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01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5%为清华大学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