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
Ⅰ 大学生精神的本质特征
大学在教育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 在社会结构中,与教育相关的还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并存的系统,
有人把教育置于上层建筑层面,归属于政治,也有人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启发,把它归属于经济范畴。
从功能角度而言,教育却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传递、创造科学文化知识是学校,特别是大学一贯的目标,
经济和政治无法担当此任,所以,大学既与社会生活相关联,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具有独具特色的功能。
所以,我们认为,
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它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大学精神的内涵可以通过其本质特征进一步展开,而对其本质特征的分析又可以深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
/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主要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
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
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的,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用与今天。由于经济现代化的作用,作为传统的教育的传递者家庭已经削弱。
因此,比起以前,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大学教育通过确立教育内容,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通过编写教材,对人类文化进行整理;
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人们的价值取向,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从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后,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现在大学的科研水平已经成为大学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发明创造的过程。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
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那么,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
Ⅱ 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精神品质
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抄以下的精神品质和素质:
一、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二、拓展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
2、掌握一技之长。
3、丰富的课外知识。
三、锻炼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社会适应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
3、动手能力。把创造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
5、开拓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一个重大的科技创新甚至能带动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
Ⅲ 大学生如何践行中国精神
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需从各个方面做起。
其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 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
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其三,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通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要求,落实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相统一,结合文化特点,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中学生的成长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目标则在于:领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内容是:重点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要有诚信尚德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尊师重道德精神等。其四,在校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三项活动,将民族精神切切实实贯彻到实践行动中。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将是有希望挑起祖国大旗的“脊梁”。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手段,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全民族的精神和士气振奋起来,同心同德地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Ⅳ 大学生应该有的精神风貌是什么
精神饱满,慷慨激昂,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Ⅳ 现在大学生的精神追求是什么
你想听真话吗?
答案是--- '没有...'
即便有,那也是少只又少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而更多的人追求的无非是使自己在社会中立足,
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
这样的人哪还会想着什么'精神满足'?
Ⅵ 作为当代大学生自身具有最显著的中国精神是什么
第一,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第二,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 大学生要在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确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要立报国之志,应该对祖国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认识。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第三,培养建设祖国的聪明才智。 青